|
炒股的本質就是炒熱點。 因為熱點板塊的資金多,而資金多的地方,賺錢的概率更高。 與其在一個非熱點的板塊里折騰,指望找到某只大牛股,不如在熱點板塊里尋找機會。 尋找熱點的方式,相對是比較簡單的。 但對于很多并不熟悉的股民來說,依舊難度不小。 因為經驗不足,他們經常找到一些非持續(xù)的熱點,也很容易參與一日游行情。 真正的熱點,往往是具備一定持續(xù)性,短則數(shù)周,長則數(shù)月的。 也只有中長周期的熱點,才能讓散戶賺到錢。 一日游的熱點,大多是套人的,騙一炮就走的渣男屬性,讓多少股民受了傷。 ![]() 尋找熱點,通常分四步走,大部分股民連第一步都錯了,所以經常錯過真正的熱點。 先要明白熱點的本質,然后按部就班即可。 熱點指的是當下市場,資金最熱的板塊。 這些板塊往往是概念、題材、預期、政策,齊聚一堂的地方。 當然,熱點都是資金炒出來的,并不是預判出來的。 第一步,板塊漲停家數(shù)。 找熱點一開始,并不是看哪個板塊的成交量大,更不是看資金凈流入什么的。 你會發(fā)現(xiàn),資金凈流入的板塊,并不一定會持續(xù)上漲,這已經多次被驗證了。 因為今天資金可能凈流入,明天就可以凈流出,參考性并不強。 一日游的熱點,往往也是資金流入流出的。 真正挖掘熱點板塊的第一步,是觀察板塊的漲停家數(shù),或者是漲停家數(shù)占比。 這里的占比,指的是兩點。 第一,漲停家數(shù)占比整個板塊的數(shù)量。 比如一個板塊的個股有80家,有8家漲停,占比10%,就非常高了。 通常一個熱點板塊啟動的時候,會有大批量個股漲停,占比10%以上就能算一個大熱點了。 而一過性的熱點,往往就只有1-2家板塊個股漲停。 第二,漲停家數(shù)占比整個市場的數(shù)量。 比如一天漲停的個股有50家,有8家集中在一個板塊,占比16%,就是妥妥的熱點了。 市場資金對于某個板塊的熱度,完全取決于這個板塊在漲停家數(shù)中的占比。 哪怕是股市下跌,都會有漲停的個股,哪個板塊占比漲停的家數(shù)多,哪個板塊就是熱點。 因為在這個板塊里,資金正在逆勢做行情。 第二步,板塊成交量比。 關于成交量,一定不要看資金多少,而是要看成交量比。 量比很好理解,就是當下的板塊成交量和之前的比較。 一個常年成交量在200億每天的板塊,如果突然放量到了500億,量比2.5倍,就是明顯有資金入場了。 而一個常年成交量在500億的板塊,放量到600億,可能只是一部分小資金介入而已。 量比比起成交金額,更具備參考性。 通常,只要是熱點,成交量比都會在2倍以上,否則根本炒作不起來。 市場的熱點數(shù)量越多,量比增長越少,但如果只有個別的熱點,那量比增長一定是很快的。 第三步,板塊資金容納量。 接下來要看的,是板塊資金的容納量。 這是決定一個板塊參與資金的,也是決定一個熱點可持續(xù)性的。 一個板塊的資金容納量,如果是100億,另一個板塊是500億,那大資金優(yōu)先選擇的,一定是500億的板塊。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資金炒熱點,同樣需要籌碼。 一個板塊只有100億的資金容納量,那么即便炒上去了,有個200億300億,對于一些大資金仍然沒有吸引力。 大資金如果有50億左右,肯定是不會進入這種容納量100億的市場。 因為市場容納量小,資金根本施展不開,剛買入籌碼就沒了,股價就亂漲,不好把握。 因此,真正的大熱點,可持續(xù)熱點,或者叫做主線行情,都是相對體量較大的板塊。 或者說,資金還會去挖掘大的熱點中的細分,尋找出路。 第四步,板塊階段性漲幅。 最后一點,還是要關注板塊的階段性漲幅,這是決定熱點爆發(fā)力的。 有些板塊啃次啃次的炒了好久,量也有了,就漲了10%,這樣的板塊是無法成為熱點的。 大的熱點板塊,炒作的幅度往往在30%起步。 如果是市場的主線,那出現(xiàn)翻倍行情,也是自然而然的。 可以這么說,板塊的彈性,也是直接影響資金是否愿意入場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資金,追求的都是高收益,所以才愿意冒著一定風險去炒作熱點。 如果板塊的彈性不好,賺錢效應就不明顯,資金自然就不樂意去炒作了。 ![]() 抓熱點,還真是一門技術活,很多人的方法和步驟都錯了。 當你抓到的是偽熱點的時候,風險肯定是大于收益的。 只有找到市場的真正主線,才有更多的賺錢機會。 最后,不得不提一點,就是抓熱點的炒股方式,是需要止損的。 這里的止損,不一定是股價下跌要止損,而是熱點褪去后,必須要止損。 原因很簡單,因為股票下跌可能是資金正常的換手和洗盤,但如果縮量了,就代表資金不愿意再參與熱點了。 一個沒有資金參與的熱點,也就談不上是熱點了。 對應持有的股票,也就進入休眠期,短期內沒有機會了,該止損,也就止損了。 抓風口抓熱點,是對于市場敏銳把握的一種方式,也能抓到市場真正的大機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