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癥性腸?。↖BD),主要定義為潰瘍性結腸炎(UC)或克羅恩?。–D),是一種慢性復發(fā)性腸道炎癥,涉及多種因子和異常免疫反應。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持續(xù)的結腸粘膜炎癥,通常影響直腸,并逐漸擴散到整個結腸。由腸粘膜異常免疫反應引起的炎癥在UC的發(fā)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治療相關的選擇包括5-氨基水楊酸(5-ASA)、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會導致周期性緩解,也可能導致復發(fā)。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有效的UC治療方法。由于微生物在IBD中的病理生理學作用,涉及微生物群調節(jié)的替代治療方法可能有效。 industrial microorganism 應用與工業(yè)微生物學 數(shù)十年來,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即將從健康供體獲得的糞便懸液注入患者的胃腸道,已成功用于艱難梭菌感染(CDI)患者的細菌治療。這促進了將FMT用作可能受微生物組影響的其他疾病的潛在療法的研究。越來越多的受試者最近接受了FMT以治療IBD,尤其是UC。FMT對活動性UC的有效性是可變的。它似乎比涉及抗生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其他治療方法更有效,并且與改善胃腸道癥狀、減少腹瀉和腸道微生物群相關的變化有關。FMT治療UC患者的結局在各個中心有很大差異,并且不同于CDI患者對FMT治療的穩(wěn)定反應。在澳大利亞的一項大型多中心、隨機、雙盲臨床試驗中,接受低密度供體FMT(厭氧制備)治療1周后,32%(12/38)的參與者實現(xiàn)了無類固醇臨床緩解。另一項涉及UC患者的臨床試驗報告了44%(18/41)的患者實現(xiàn)了無類固醇臨床緩解,這些患者接受了一次結腸鏡檢查輸注和8周每周5天的灌腸。毫無疑問,高質量的供體糞便處理、符合特定標準的患者以及特定輸注方法的使用對于成功的FMT治療至關重要。盡管FMT在UC中的有效性已經(jīng)在許多隨機對照試驗中得到評估,但仍需要更廣泛的臨床研究來最終確定其有效性。 目前,臨床醫(yī)生可以使用多種FMT給藥方式,包括結腸鏡檢查、鼻十二指腸管、灌腸和膠囊。其中,侵入性操作不方便,并且增加了不良事件的風險和醫(yī)療費用,尤其是頻繁接受FMT的患者。因此,大多數(shù)患者拒絕FMT治療,盡管它可能產(chǎn)生良好的結局。 因此,尋找一種方便、快捷、有效的FMT方法在臨床實踐應用中具有實際意義。 對CDI治愈率數(shù)據(jù)的系統(tǒng)綜述和薈萃分析表明,通過結腸鏡檢查進行的FMT優(yōu)于灌腸,與口服膠囊相當。此外,有幾份關于膠囊化FMT治療UC患者的報告。在這些研究中,膠囊化FMT誘導了UC患者的臨床反應,并改善了患者的Mayo評分或經(jīng)內窺鏡檢查證實的粘膜愈合。然而,參與此類研究的患者數(shù)量有限(少于10名)。此外,尚未報道膠囊化FMT在UC患者緩解中的功能因子。應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試驗,以探索膠囊化FMT的優(yōu)勢,并確定其對患者臨床結局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作者調查了膠囊化FMT治療后UC患者血清代謝物和腸道微生物組的縱向動力學。作者旨在確定膠囊化FMT治療UC患者的有效性,并通過多組分析確定與臨床緩解相關的功能因子。 ![]() 圖1 糞便微生物群移植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12周緩解的影響。 (A)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糞便微生物群移植的試驗概況; (B)在該臨床試驗期間獲取糞便樣本的時間點(三角形)、通過Mayo評分進行的臨床評估(菱形)和結腸鏡檢查(圓形)。圖中顯示了FMT治療前后UC患者的內窺鏡檢查、蘇木精-伊紅染色(C)和Mayo評分(D)的變化。平行線顯示各個患者的Mayo評分變化,實線表示FMT值。 每條線從基線(W0[圓形])開始,到其終點(W12[三角形])結束。 綠色表示臨床緩解,紅色表示非臨床緩解。箱線圖中的星號代表每組的平均Mayo評分。 通過配對Wilcoxon秩和檢驗確定顯著性。FMT,口服膠囊化糞便微生物群移植。 摘要 糞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可誘導潰瘍性結腸炎(UC)患者的臨床緩解。灌腸、鼻十二指腸管和結腸鏡檢查是最常見的FMT給藥途徑。然而,缺乏明確的證據(jù)表明膠囊化FMT治療UC患者的有效性。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給22名活動性UC患者服用膠囊化FMT,以評估膠囊化FMT的有效性,并確定與臨床緩解反應相關的特定細菌和代謝物因子。結果表明,使用膠囊化FMT可成功治療UC患者。膠囊化FMT分別在57.1%(12/21)和76.2%(16/21)的UC患者中誘導臨床緩解和臨床反應。在病情緩解的患者中,F(xiàn)MT后腸道細菌豐富度增加。FMT治療后緩解的患者出現(xiàn)Alistipes sp.和Odoribacter splanchnicus的富集以及吲哚乳酸水平的升高。沒有緩解的患者出現(xiàn)大腸桿菌和克雷伯菌的富集以及12,13-DiHOME(12,13-二羥基-9Z-十八碳烯酸)和脂多糖的生物合成水平的升高。此外,我們確定了特定細菌和代謝物與誘導患者緩解之間的關系。這些發(fā)現(xiàn)可能為FMT治療UC提供新的見解,并為治療性微生物操縱FMT以增強其效果提供參考信息。(該研究已在ClinicalTrails.gov注冊,注冊號為NCT03426683)。 論文信息 ![]() ![]() 論文標題:膠囊化糞便微生物群移植通過腸道微生物定殖和代謝調節(jié)誘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緩解 作者:Qiongyun Chen, Yanyun Fan, Bangzhou Zhang, Changsheng Yan, Qiang Zhang, Yuhao Ke, Zhangran Chen, Lin Wang, Huaxiu Shi, Yiqun Hu, Qingwen Huang, Jingling Su, Chenxi Xie, Xu Zhang, Lixiang Zhou, Jianlin Ren, Hongzhi Xu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消化內科,廈門大學醫(yī)學院,中國廈門 ? 如果你對這篇論文感興趣 |
|
|
來自: 菌心說 > 《腸道菌群、微生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