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人物傳記《只手曾擎半壁天——李定國傳》系列連載NO.18 值得慶幸的是,在如此慘痛的失敗之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和艾能奇這四個張獻忠的義子展現出了令人驚奇的軍事素養(yǎng)。他們并沒有慌亂太長的時間,立即收集殘部,急速南撤。 當時的大西軍可以說是面臨著空前嚴峻的困難。后面,豪格正帶著清軍窮追不舍,前面,南明軍隊正據守著長江天險。稍有不慎,大西軍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事實證明,張獻忠確實很有眼光,他當年收養(yǎng)的這四個義子并沒有讓他失望。大西軍在南撤的途中,遇到了一千多名明軍騎兵,定北將軍艾能奇一馬當先,親自帶著部下沖鋒,將其一舉擊潰。明軍敗退,大西軍一路追殺,追到了重慶。 重慶城里的明軍守將,是曾英。 曾英,字彥侯,福建莆田人。 曾英年幼時跟隨父親到成都做官,后來便在此安家。此人頗有些拳腳功夫,又喜歡救人之急,所以追隨者很多,時人稱之為“曾公子”。
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進軍四川的時候,曾英向四川巡撫陳士奇請求撥給他一千人來抵擋大西軍。陳士奇根本就不相信這個23歲的毛頭小伙,任憑曾英百般請求,陳士奇就是不為所動。 曾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干脆給陳士奇來了個“痛哭請兵”,陳士奇不得已,只好任命曾英為守備,給他撥了幾百人。 一支幾百人的部隊,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然而曾英卻并不這么想,他散盡家財,買了好酒好肉款待部下,并親自操練他們。結果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把這支部隊練得虎虎生威,士氣旺盛。 張獻忠一開始并沒有把曾英這幾百人放在眼里,結果就是這么一支不起眼的小部隊,給張獻忠的大西軍制造了不少的麻煩,把張獻忠氣得牙根癢癢,恨不得把曾英生吞活剝了。 后來曾英在涪州抵抗大西軍的時候,遭到了大西軍的重重包圍,他被農民軍士兵一刀砍在了臉上,鮮血淋漓,忍著劇痛亡命突圍,才算勉強撿回了一條小命。 命雖然撿回來了,但是卻把本錢輸了個精光,成了一個光桿司令,而且張獻忠下了死命令,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曾英,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曾英這回似乎真的回天乏術了。 也算曾英運氣好,他在亡命天涯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和尚,和尚先是把他藏了起來,躲過了張獻忠的追兵,后來又拿出一大筆錢,供曾英再次招募部下。 曾英用這筆錢大肆招兵買馬,十天里居然招到了一萬多人,就此東山再起。 公元1645年(大西大順二年、南明弘光二年)春,弘光政權發(fā)動各路明軍反撲四川,搞得張獻忠一天也不得安寧。曾英趁此機會,指揮部下一舉擊敗張獻忠委任的重慶守將劉廷舉,攻下了重慶。 劉廷舉敗回成都,向張獻忠報告了重慶失守的消息。張獻忠對義子劉文秀說:“重慶乃要害之地,萬不可失?!彼顒⑽男銕ьI三萬人反攻,結果并未成功,曾英進一步鞏固了對重慶的占領,部眾達到了二十多萬。隆武皇帝封曾英為平寇伯,永歷皇帝即位以后,又升曾英為平虜侯。 現在既然是仇人見面,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對于大西軍來說,今日一戰(zhàn),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曾英,跟你拼了! 面對來勢洶洶的大西軍,曾英倒是出奇的鎮(zhèn)定,他看到大西軍隊伍才幾千人,其中騎兵甚至只有幾百人,而且衣冠不整、滿臉疲憊,頗有些看他不起,所以并沒有做什么戰(zhàn)斗準備。 歷史事實無數次地證明了一個真理:戰(zhàn)爭的勝負,從來都不單純取決于交戰(zhàn)雙方的人數。 劉文秀看到重慶防衛(wèi)松懈,對孫可望說:“曾英瞧不起我們,自以為擁有長江天險,竟然毫無防備,這是大好的機會。況且我軍斷糧已經十多天了,與其餓死,不如一戰(zhàn)!”話音剛落,他就帶著五個勇士手拿弓箭、嘴銜短刃跳入江中,忍著冰冷刺骨的江水,往城門方向游去。
城門下停泊的是明軍的戰(zhàn)艦,劉文秀等人游到戰(zhàn)艦附近,忽然全部沉入水中,從守城明軍的視野里消失了。明軍望見哈哈大笑,以為這些人全都淹死了。 劉文秀等人當然沒有淹死,他們從水底下把船鑿了個洞,順著洞進入船內,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明軍面前。船上的明軍毫無防備,被全部殲滅,大西軍俘獲了一只大船全身而退。 有了船,就好打仗了。大西軍挑選了精兵一百多人,駕船直沖江上明軍的艦隊,明軍抵擋不住,望風披靡。 曾英大怒:就這么一條破船還想翻天?他親自帶著十多艘戰(zhàn)艦,圍攻大西軍的孤艦。 大西軍將領王自奇當時正在船上指揮戰(zhàn)斗,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指揮明軍的曾英。他二話不說,拈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曾英的胸口,當即將其射落水中。 二十萬明軍失去統(tǒng)帥,軍心大亂,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大西軍乘勢攻克重慶,獲得糧食輜重無數,軍威大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