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病機在臨床上是很常見的,女性比較多,很多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帶有這個病機,另外痛風的人也可能帶有這個病機,心臟病患者也有這個病機,焦慮癥、癲狂癥甚至胃病都可以帶有這個病機。這個病機影響廣泛。而當代特別多,因為勞累、心力交瘁、熬夜、酗酒都耗損肝血。 這個病機的案例,我?guī)缀趺恐芏寂龅?。上周,有母親帶著剛高考完的女兒來看病,患者精神不好,身體經(jīng)常到處癢,月經(jīng)規(guī)律,但經(jīng)量很少,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胃口也不好,容易脹滿。兩脅偶爾疼痛,口干咽干。我判斷為肝血陰虛,肝氣犯胃。處方:人參、黃芪、柴胡、黃芩、熟地、當歸、川芎、白芍、生姜、大棗、桃仁、紅花。讓她吃5劑。昨天她來復診,告訴我感覺完全恢復了,然后開了幾劑鞏固的藥。等觀察月經(jīng)后再來復診。 這是年輕人的陰虛,恢復很快,而且也不重,但對于那種老年人因為肝血陰虛而引起的高血壓,就不是幾劑藥能好的。這種病一般會頭暈頭疼厲害,而且脾氣比較大,容易生氣,別人會覺得他心胸狹窄、氣量小。這種情況一般會有肝風內動,身體有很多不適,有的還有心臟病,西醫(yī)不一定能檢查出來,這時,患者會感覺心跳心悸心慌等,但用機器檢查,可能完全沒事。 這樣的案例很多,今年初,有個63歲的男性患者,因為高血壓而就診,因為他吃降壓藥已經(jīng)沒用了,不但血壓降不下來,而且心慌心悸很厲害,走路有飄著的感覺,血壓最高達到180多,頭疼欲裂,天旋地轉。愛發(fā)脾氣,容易生氣,還不能聽別人說他。胃口很好,容易饑餓。但吃多了會頭疼惡心。睡眠很不好,早上起來精神差,口苦咽干嚴重,有鼻炎咽炎。兩脅疼痛拒按。大便便秘、小便短赤、有時尿頻尿急尿不盡尿熱。舌無苔干裂、舌底靜脈臌脹厲害。脈細數(shù)而促、心脈弱小、肝脈弦重按強大、腎脈沉細微、肺脈弱小、脾脈弦緊、命脈沉弱。病機以肝血陰虛為主,肝風內動、肝陽上亢、陰虛血瘀、肝氣橫逆。處方:鉤藤、天麻、熟地、枸杞、杜仲、決明子、益母草、梔子、川牛膝、桑寄生、菊花、龍骨、牡蠣、茯神、夜交藤等。經(jīng)過半年的治療,患者血壓正常,癥狀消失,但還處在鞏固根本的治療階段,否則容易復發(fā)。 肝血陰虛可以引發(fā)一系列其他病機,總結一下: 陰血虛則陽亢,則為肝陽上亢,陽亢無制而生風,為肝風內動。因此,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亦多與肝之陰血不足有關。 1、肝陰不足:肝陰不足又稱肝陰虛。肝為剛臟,賴腎水以滋養(yǎng)。腎陰虧損,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暗耗肝陰等,均可導致肝陰不足。肝陰不足,以頭目眩暈、目睛干澀、兩脅隱痛、面部烘熱、口燥咽干、五心煩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因肝腎同源,故肝陰不足往往易與腎陰不足合并出現(xiàn)。 2、肝血虧虛:肝血虧虛,多因失血過多,或久病損耗,或脾胃虛弱,化生氣血的功能減退所致。其病理變化除血虛征象外,主要表現(xiàn)在肝血不能榮筋養(yǎng)目等方面,臨床上以肢麻不仁、關節(jié)屈伸不利、爪甲不榮等筋脈失養(yǎng)和眩暈眼花、兩目干澀、視物模糊等血虛不能上榮頭目之征為特點。此外,肝血不足??蓪е聸_任不足和血虛生風。沖任不足,血??仗?,可引起月經(jīng)量少乃至閉經(jīng)。血虛生風每致虛風內動,可見皮膚瘙癢、筋攣、肉困、瘼瘋等病理表現(xiàn)。 3、肝陽上亢:肝陽上亢,多由肝陰不足,陰不制陽,肝之陽氣升浮亢逆所致,或因情志失調,郁怒傷肝,氣郁化火,肝火熾盛,耗傷肝陰,發(fā)展為陰虛陽亢而成。因肝腎同源,故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腎陰虛,最易引起肝陽上亢。肝陽上亢的病理特點為陰虛陽亢,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上盛則為陽氣亢逆,屬標病,表現(xiàn)為眩暈耳鳴、頭重腳輕、面紅目赤、煩躁易怒等;下虛為肝陰虛,屬本病,表現(xiàn)為腰膝酸軟、足痿無力等。 肝氣郁結、肝火上炎、肝陽上亢三者,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肝氣郁結、郁而化火,可致肝火上炎,久之肝火內耗肝陰,陰虛陽亢,又可形成肝陽上亢。但肝氣郁結系肝失疏泄,氣機郁滯,以情志異常和氣機失調為主要臨床特征;肝火上炎系氣郁化火,氣火上逆,以頭面部熱象顯著或氣火上沖為特征;肝陽上亢則是陰不制陽,肝陽升動太過,陰虛陽亢。 肝陽上亢之陽亢與肝火上炎之氣火上逆相似,但屬虛候,與陰虛并見,而肝火上炎是但實無虛。故中醫(yī)學認為,郁而不舒為肝氣,浮而亢逆為肝陽(肝陽上亢),氣郁化火為肝火(肝火上炎)。 4、肝風內動:肝風內動屬于內風范疇,多是肝臟陰陽氣血失調,發(fā)展至極期的病理變化。臨床上以眩暈、震顫、抽搐等動搖不定的癥狀為主要特征。有熱極生風、肝陽化風、血虛生風、陰虛風動之分。 熱極生風:熱極生風又稱熱盛動風,多因邪熱熾盛所致。其病理特點為:發(fā)病急驟,多在里熱、實火情況下出現(xiàn),常見于溫熱病邪人營血階段,或某些發(fā)熱性疾病的極期,以高熱、神昏、抽搐、痙厥為其臨床特征。 肝陽化風:肝陽化風,系肝陰不足,肝陽失去制約,陽亢無制,妄自升動而致。其病理變化多有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候,繼之出現(xiàn)眩暈欲仆、肢麻震顫、筋惕肉困等,甚則昏仆、偏癱,發(fā)為中風。 血虛生風:血虛生風系陰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所致。一般是在血虛基礎上發(fā)生的,陰血不足癥狀比較明顯,風勝則動之表現(xiàn)輕微,或僅見于肌表,如皮膚瘙癢、手足發(fā)麻等,少有抽搐現(xiàn)象。 陰虛風動:陰虛風動多是在溫熱病末期:病人下焦肝腎陰血不足所致,以手足蠕動、心中儋儋大動為特征。 總之,肝風內動,以肝腎陰虛,不能制約陽氣,肝的陽氣升動太過者為多見。 綜上所述,可知“氣、火、風”為肝臟病理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大特點。肝氣郁結是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的表現(xiàn)。肝郁不舒,郁而化火,可形成肝火;久之肝火內耗肝陰,肝陰不能制約肝陽而致肝陽上亢;肝陽升動無制,風氣內動,則為肝風。三者之間,常以肝氣郁結為先導,亦即肝病的原發(fā)因素。再則,氣病及血,氣滯必血瘀,氣郁不達,津液停聚,亦可釀痰。氣、火、痰、瘀、風的病理變化過程,可產(chǎn)生各種復雜的病變,其病理根源,則均與肝氣郁結有關。 看更多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bcqh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