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提前批的錄取率,經過很多自媒體的夸大標題,表面看起來很低,讓人覺得非常非常的卷,但其實不然。(以網上數據整理所得) 比如廈外系,面向的是六區(qū)各類型學生,那報名人數多,通過審核人數多,自然也就拼起來了。比如二中的,因為媒體的大力宣傳,以及廈外的高保送率,今年報名人數達到2124人,比去年多了300左右。所以這次錄取率大概在8%。但比如僑中樂群(37%)、瑞景補充(85%)、金中補充生源(100%),面向的就是思明區(qū)本片區(qū)的學籍生源,那就沒那么緊張。包括湖里兩校聯(lián)招也是。面向島外的科中實驗、廈門實驗、集中誠毅,倒是很多人都通過審核了,雖然沒有公示審核通過多少人,但從家長反饋的熱度來看,人數不少,競爭也不小。如今,升學焦慮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心理負擔。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教育體系中脫穎而出,贏得更好的未來。然而,這種焦慮卻常常讓家長和孩子們倍感壓力和疲憊,甚至影響到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們需要認識到,成績并不是衡量孩子全部價值的唯一標準。孩子的成長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培養(yǎng),包括情感、社交、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家長應該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表現(xiàn),而不是僅僅關注成績這一方面。 無論是選擇什么樣的學校,還是走什么樣的路線,都應該以孩子的興趣、特長和個性為出發(fā)點。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優(yōu)勢和需要,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予他們充分的發(fā)揮空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成為真正的自己。 還有,我們需要擺脫“內卷化”的思維,拒絕盲目攀比和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去追求所謂的“完美”。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尊重孩子的興趣和特長,讓他們在健康、平衡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家長們持續(xù)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積極培養(yǎng)孩子的多方面能力,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天周六,有家長通過了科中、廈實、集中、同一四所學校的審核,現(xiàn)在在糾結去考哪個。科中面向的是島外四區(qū)的學生,特別是翔安片區(qū)的更喜歡報科中;廈實面向的思湖民辦小學畢業(yè)生,集中面向的是全廈的非廈戶籍學生;再結合招生人數,科中50,廈實150,集中200,同一100,因此可以大概推斷出競爭強度,同一<廈實<集中<科中。如果孩子優(yōu)秀,目標明確是哪個學校的,就直接去拼這個初中,因為優(yōu)秀就大概率會被錄取。如果孩子還不錯,而且沒有其它機會,也沒有其它途徑了,那一定要抓住,哪個保險考哪個。如果孩子普通,也有其它的機會升學,那就當作去鍛煉自己,哪個有機會就去嘗試。學會一個都是賺到的。但,最后的最后,不管孩子有沒有考入,我們必需要告訴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