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和紅芪的作用不一樣,其區(qū)別黃芪作用于脾肺氣虛、自汗證等病癥。紅芪作用于氣虛乏力、中氣下陷等癥狀。1.黃芪中藥。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為豆科黃芪膜莢黃芪根。具有健脾益中、升陽舉陷、益氣固表、利尿、 托瘡生肌的功效。主治脾肺氣虛、自汗證、氣血虧損、瘡瘍不潰、遷延難愈等。黃芪的不良反應(yīng)尚無發(fā)現(xiàn)。禁與龜甲、白鮮皮同用。不可與降血壓藥、強(qiáng)心苷、華法林、阿司匹林合用。注意事項,瘡瘍剛起,熱毒盛者不可用本品。2.紅芪是中藥,性味 甘,溫。歸肺、脾經(jīng)。本品豆科植物多序巖黃芪干燥根。摘錄 《中國藥典》。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等功效。用于氣虛乏力,便溏,中氣下陷,脫肛,崩漏,自汗,氣虛,癰疽難潰,消渴。紅芪不良反應(yīng)、禁忌癥、注意事項目前尚不明確。從兩種藥的作用來看,黃芪和紅芪作用是有區(qū)別的。兩種藥治療側(cè)重點不同。服用此兩種藥之前,需要由醫(yī)生進(jìn)行辨證指導(dǎo),不能自行服藥,以免造成對身體的不良后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