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善良的好處太多了。 1、自己舒坦。不要覺得舒坦容易,這年頭多的是為求名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不得不時刻提防著;或者委曲求全、壓抑自己的情緒,又如何能舒坦呢? 一個人如果能坦坦蕩蕩,其實是福報。反過來,則是報應(yīng)。 如果你經(jīng)歷過: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內(nèi)心焦慮恐懼驚慌,個中煎熬難耐。只能靠著刷手機或夜夜笙歌或醉生夢死,來忽略壓制這些痛苦。你會明白,倘若人間有地獄,這便是地獄了。而這地獄,是他自己親手鑄造的。 善良的人,多內(nèi)心坦蕩,無所畏懼、無所愧疚。因著這坦蕩,心無雜念,安然入睡。 此處特別注解:
以上種種必然生活中有無盡的煩惱。真正的善,有自己的邊界、尊重并理解他人、更主要的有一顆憐憫之心。 2、惠及子孫 。引用安真師父的話:“先人有德,子女出生后就順利,好命,先人業(yè)障重,子女出生后就跟著受罪了”。 父母就是孩子的上半輩子。 舉個栗子,關(guān)于株連 古代有連坐罪,誅九族?,F(xiàn)在雖沒有了連坐罪,但實際上犯人入獄,其父母子女都會被人戳脊梁骨,遭受排斥與欺辱。在他人眼中,他們一生都被打了標簽:罪犯家屬。 雖然說每個人都該為自己做過的事負責(zé),自己承受因果,不牽連他人,但現(xiàn)實中確實殃及了子孫。 如果真心愛自己的子女,就應(yīng)該積極行善,結(jié)善緣,給他一個干凈的未來,為后代子孫積福蔭。其實也是為自己積福,畢竟人終究會老,子女被迫承受痛苦后的憤怒與怨恨,會在人老時發(fā)泄出來,晚景凄涼呀。 栗子2,時下最流行的家庭糾紛 男人跟公婆一起欺負媳婦,媳婦天天在孩子面前抱怨,拉攏孩子對抗父親爺爺奶奶。這個孩子或左右為難,或仇恨相對,痛苦不堪,對親密關(guān)系也很恐懼。 所以,為子孫著想,善待父母另一半。孩子也會習(xí)得這些,傳承于子孫,和和氣氣、幸福美滿。這也是福報。反過來,給兒女提供和睦的成長環(huán)境,讓兒女同樣成長為和善的人,何嘗不是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晚年? 行善,惠及子孫。為惡,禍及子孫。最終,殃及自己。3、社會和諧。你們有經(jīng)歷過漫長的黑夜嗎?我有。因為體驗過黑暗,渴望有只手伸出來,所以我會習(xí)慣拉別人一把。我知道這伸手的分量。 也許這份善良,使得某個人對這個世界又有了希望。也許某一天,他也想守護這個美好的世界。這樣的人多了,最終還是惠及你我。 當(dāng)大家都選擇善良,為他人著想時,這個社會哪來那么多的問題? 4、最后,善良需要智慧,善良要力所能及。能力不及,不建議你盲目的善良。 善良的底線是:不作惡。別人落難了,不落井下石。別人坑蒙拐騙,我不做。別人欺負弱小,我不協(xié)同。別人熱門新聞?wù)娟犈u人,我不參與。這也是一份力量。這些力量會慢慢的讓我們周圍變得越來越好,終歸都會回饋我們自己。 我們經(jīng)常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職場中有很多人因為過于老實,所以上司們什么事都讓他去做,因為使喚他的成本最低,而同事們什么事都找他幫忙,因為他太好說話,所以老實人身上的事越來越多,事情做好了不討好,事情做差了還要挨罵,具體來說老實人受欺負是因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過于善良。我經(jīng)常說職場中你可以選擇善良,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保護好自己,而職場中很多新人他們心腸總是太軟,只要別人多說幾句好話,他就心甘情愿的幫助別人干活,如果這一點不及時改正,那么在職場中他就一直受欺負,畢竟只要說幾句好話,就能讓別人心甘情愿的付出,這種好事誰都愿意做。 第三,缺乏城府。我經(jīng)常說在人之上要把別人當(dāng)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dāng)人,職場中有很多人總是把自己看得太低,他們在與領(lǐng)導(dǎo)或者同事相處的時候,總是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時間一長別人就都會看出來,他們知道你不敢拒絕,于是拼命的壓榨你,拼命的讓你創(chuàng)造更多的利益,所以作為老實人來說必須要有自己的底線,對于那些不是自己的活,必須要勇于拒。 第三,缺乏城府。職場中老實人之所以受欺負,就是因為他們?nèi)狈Τ歉?,他們心里有什么就說什么,說話從來不會拐彎抹角,這就導(dǎo)致他們說話、做事總是得罪人,那么他們在職場中受欺負,也就是自然的事情,要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huán),那么就必須讓自己有心計,和領(lǐng)導(dǎo)私下搞好關(guān)系,這樣才職場中才能維護好自己利益。 人以為在職場中做得越多,就能夠得到提拔,其實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愿,要知道在職場中干好工作是你的本分,為你的上司創(chuàng)造利益,你的上司只有得到了好處他才會提拔你,否則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費。 職場如戰(zhàn)場,這個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里,處處充滿著算計,處處充滿著流言,處處充滿著欺騙,要想在其中生存發(fā)展,你可以選擇善良,但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不受到傷害,離開了這個前提你的善良就是軟弱,別人就會欺負你、拿捏你。 在人間,你扔下石頭,絆住的往往是你自己的腿。俗話說得好,“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使人心平氣和,人與人之間需要的不是嫉妒和瞋恨,需要的是一種寬容。寬容是美德,會使你得到更多的別人的尊重;寬容是一劑良藥,能挽救一個人的靈魂;寬容就像一盞明燈,能夠在黑暗中放射著佛性的慈悲,照亮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 事情做得順利,是靠你的智慧;真正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得成功,不是靠你的智慧,而是靠你的品德。所以順利靠智,成功靠德。我們要常懷寬容之心,慈悲地對人,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懂得利益他人,才能收獲善緣的未來。 別人送給你一件禮物,你不收,這個禮物還是還給他; 別人罵你,你不接受,他會更加生氣地收回他罵人帶來的業(yè)障。 這就叫 “一切自然來,一切自然去”。 ? 執(zhí)著到最后不是真實東 西的體現(xiàn),而真正的不執(zhí)著、隨緣,你就會得到真正的 真如。 心態(tài)好,人緣就好,因為我們懂得寬容;心態(tài)好,做事就順利,因為我們不斤斤計較;心態(tài)好,生活愉快,因為我們懂得了放下。 一個人不能太貪,有時候盡自己的力量賺點錢,而且你要看看這個世界的趨勢,看看這個世界現(xiàn)在人跟人的惡氣,平安已經(jīng)是福氣了,你還想得到什么?真的,家里不出事,自己不生癌癥、不開刀、不動手術(shù),身上不長東西,能吃、能喝、能睡,已經(jīng)是很有福氣了,這是真的啊。 ? 高尚的人的心中都是高尚的愿望;自私人的心中整天都是自私的想法。這個世界并沒有什么不同,所不一樣的就是人的心。 心中善良,人間不管任何事情對我們來講都是善良的;心中存惡,展示給你的都是惡。要將善良常常放在自己的心中,才會一善解百災(zāi)。 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放下自己。學(xué)佛人不會放棄精神的快樂,而人間凡人的欲望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要幡然夢醒,不能迷惑于五欲六塵。若不覺悟,怎知哪裡是你的家。 人界都有上、中、下品。幫助別人是上品,隨順因緣是中品,守住戒律是下品。菩薩根據(jù)人愿力的大小而成就其果位。人因放低自己,成就無我,而稱為“菩薩”。 靜則能善觀因緣,鬧則無法隨順因緣。少煩心,清凈心和慈悲心才會出來。將五陰轉(zhuǎn)化為陽,將八苦轉(zhuǎn)化為樂。 在人世間還沒有悟道之時,就是還沒有感覺開心的時候,這個人才會有苦樂之分。但是當(dāng)你一旦真正悟出道理的時候,你已經(jīng)沒有苦樂之分了。 世間上所有的快樂都是人間的欲望。什么快樂呀,不就是你那一點欲望嘛,吃得開心,嘴貪口福,這叫食欲,就是食物上的欲望。財、色、名、食、睡稱為五欲。錢多了就開心了,叫財欲。那么錢少了就不開心,也叫財欲,這都是欲望。 要記住減少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感應(yīng)心里的快樂。什么叫感應(yīng)心里的快樂?你心里多一點快樂,然后你的肉體、你的精神、你所有的一切,外圍的環(huán)境都會隨著變的。一個人的精神只有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那才是精神。 太貪著世俗之樂的人,他是沒有時間去修心的。你們對自己的要求一定要高,不能有任何的貪念。生命是有限的,精神也是有限的,只有把這些有限的生命化作無限的度人當(dāng)中你的生命才是無限的。 苦修行就是要推動你進入修行之路,因為你知道苦了,因為你節(jié)制了,你才會找到光明、才會找到方向。 ? 保持自己的十善業(yè),走的時候可以到天上,你哪怕不修都可以到天界。十善業(yè)做不到就是十惡業(yè)。十善業(yè):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語、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癡,稱為“十善業(yè)道”。 有的時候要學(xué)會放下,因為放下反而得的到,不放下一點都得不到! 從生到死有多遠呢?呼吸之間,你一口氣上不來,可能你就走了。從迷到開悟有多遠呢?一念之間。從愛到恨有多遠呢?在無常之間,剛剛還愛得很深,突然之間就恨得很深。那么從古到今有多遠呢?在談笑之間。從你到我有多遠呢?善解之間。從心到心有多遠呢?天地之間。 我們在人間要靠菩薩保佑,要靠自己的修心修行來鏟除心中的危險和對物欲的追求。因為我們?nèi)送非竺?、物質(zhì),我們放不下房子、車子、孩子、妻子,所以我們過多的貪愛和欲望織成了一張一張的網(wǎng),把我們的心緊緊地纏住,讓我們沉迷在五欲六塵當(dāng)中不能自拔。 人的一生,萬般帶不去,只有業(yè)隨身。我們今天業(yè)由心造,境由心轉(zhuǎn),我們想通、想明白、想開了,我們也就放下了。 當(dāng)歡笑變成了爭吵,當(dāng)?shù)玫胶笥忠媾R著失去,當(dāng)希望變成了塵埃,當(dāng)一切到最后是不可得,人生是多么悲傷、無常,你還要醒過來啊。 我們每天活著要好好地感恩,因為我們今天還有眼睛,還有鼻子,還有耳朵,還有思維……想想有多少人是殘疾,有多少人在病痛當(dāng)中受折磨。我們要感恩,要知足,當(dāng)你知足之后你就會非常地快樂。 感恩佛陀,您讓我們知道了什么叫滿足。人生有舍就會有得,所以稱為“舍得”。人的欲望很難滿足,只有舍,境界才會上升,才會知足。 人生在世,為何會有貧、富、貴、 賤、尊、 卑、 苦、 樂的果報呢?完全是過去生中自己所種下的因啊 中華傳統(tǒng)有句諺語“能解決的事,你不必去擔(dān)心;不能解決的事,你擔(dān)心了也沒用”。一切隨緣,盡力而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把握當(dāng)下才是最最重要的。 不要隨便講話,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yǎng)、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成熟。 ??要改變命運,實際上就是要跟自己宣誓來改變自己的習(xí)氣。改變命運就是向自己宣誓:我要徹底改變我自己的習(xí)慣。 其實人生就是一次感恩的旅程,為愛要感恩,為恨也要感恩,要感恩朋友,感恩你的對手。愛讓你感動,恨令你學(xué)會懺悔;朋友能夠加持你的信心,對手能夠磨煉你的意志。 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在世界上,你就懂得了謙卑慈愛;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待人處世,你才有高尚的境界和寬廣的胸懷。 心態(tài)好的人處處圓融處處圓滿,好的心態(tài)能激發(fā)善良的潛能,是你最大的財富。 人有一分器量,就多一分氣質(zhì);人多一分氣質(zhì),就多一分人緣;人多一分人緣,便多一分功德,積善成德,善德成性,善性成圣,慈悲成佛。 同情弱者是一種品德、一種境界、一種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才能擁有智慧。 不要不尊重別人,播撒慈愛,收獲幸福。尊重是一種心情,尊重會使你擁有力量。尊重別人的同時,會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在修心努力之后就會超越自我。 不要隨便講話,言多必失,沉默是金。傾聽別人講話,是一種智慧、一種修養(yǎng)、一種尊重、一種心靈的溝通。平靜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成熟。 不輕易求人。把自己當(dāng)成別人,會減少痛苦,理解包容;把別人當(dāng)成自己,會同情不幸,柔性人生;把別人當(dāng)成別人,你會尊重別人,不傷害他人;把自己當(dāng)成自己,你會珍惜自己、珍惜生活。 不要隨便承諾,要言而有信。種下行為會收獲習(xí)慣,種下習(xí)慣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會收獲命運,一個人的習(xí)慣造就了一個人的命運。 抱怨自己的命差,不如讓自己先善良,對人要廣結(jié)善緣,你就會擁有貴人緣,你的命運就會改變。 很多人說,為什么別人不尊敬我?不要去抱怨、埋怨別人不尊敬你,要想讓別人尊敬,不如先讓自己變得更加高尚。 想改變?nèi)松木辰纾纫淖冏约旱膽B(tài)度。不要為還沒有努力的未來擔(dān)憂,只為當(dāng)下存在的現(xiàn)在而努力。 ??我們不能再讓自己傷害自己,要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留條退路。 ??生活只是你的一面鏡子,無論希望多么渺茫,無論跌倒了多少次,因為有了佛法我們才會爬起來,我們才會站得越來越高,擁有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生。 處事謙讓是為高。退一步就是進步的基礎(chǔ)。待人寬厚,那是你的福氣;利人利己,那是你的緣分。 我們?nèi)嘶钤谑澜缟?,不管做什么事情,退一步會給自己留下很多的余地。話不要講死,事情不要做絕,待人接物要以寬厚的態(tài)度待人,才是一個有感恩心的人。 人追求地上的,以后就會失去天上的。少追求人間的一切福報,多追求天上的,人間得到的越多,天上失去的越多,人間的包袱越少,天上得到的越多。 善良這樣的品質(zhì)是一種無用之用,你并不能從善良的行為中獲得物質(zhì)意義上實際回報,別人也不會因為你善良的舉動而對你感恩戴德。 寬厚善良的人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善良的好人,對你的印象很好,也愿意對你釋放善意,善意是會在你們相互交往中傳遞的,醞釀成一壇醇香的美酒。 卑劣貪小的人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善良的蠢人,有什么事都會理所應(yīng)當(dāng)想到麻煩你,善良如你,從舉手之勞變成費心勞力,你拒絕你就會變成自私的壞人。 那善良的好人有什么用?人為什么要善良,不善良可以嗎? 現(xiàn)在就可以回答你了,沒用,可以。 他們利用你的善良,綁架你去做一些不是出自本愿的事,你煩躁,你壓抑,你的心在向你哭訴,為什么是我?就因為我善良?你想反抗他們,對他們說不,但是你骨子里的道德素養(yǎng)無時無刻的提醒你,你要善良。他們對你的詆毀也讓你屈從,你掙扎,你不堪重負。 所以在面對這一切,選擇善良之前,你要明白你善良的界限在哪里? 善良要有一條線,這條線像一個屏障,罩著內(nèi)心深處柔軟平和的溫暖的泉水,在你孤獨絕望,歇斯底里的時刻,能夠汲養(yǎng)你,支撐你,成為你戰(zhàn)勝一切的動力源泉。在別人無依無靠,需要援助時,能給予幫助和關(guān)懷。 而有人要打破這道屏障,壓榨污染你的凈土,那就拒絕,把他趕出去,保護善良之前先學(xué)會拒絕,善良不應(yīng)該成為負擔(dān),善良是一種勇敢和動力!善良無錯! 那是因為你對善的理解錯了,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簡單來說就是能力越弱的人,目光越短淺,從而所做的“善行”并不能顧忌得太多——如喂野鵝的老人,他們只是為了自己“行善”的快感而行動。 可能力越強的就能夠看得更加長遠,也就更加清楚真正的行善,其實是通過成長自己來成就他人——要是自己都養(yǎng)不活,行善就是一種“惺惺作態(tài)”。你所謂的善,估計只是縱容他人,一味的妥協(xié),軟弱無能的表現(xiàn)。 你需要明白:“常存善心,福雖未至,禍已遠行”,并不是行善就會現(xiàn)世報,事在人為。 命運的主宰就是你自己,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你今生命運,正是你前世果報循環(huán);明日種種,正是你今日所作所為。 很多人會說:“我常常熱心幫助他人,最后卻落了一個遭人憎恨,上天為什么這么不公平?” 還會有人說:“我常做善事,做事全憑良心,為什么一生坎坎?別人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卻青云直上?” 你是不是會有這樣的想法?那我來告訴你原因。 今生行善,不一定今生享福;今生作惡,也不一定今生報應(yīng)。今生所得報應(yīng),大部分是前世種下的“因”。 這就像欠債一樣:今生好心沒好報,是前世對人恩將仇報,欠下的“債”,今生也要感同身受,這是在還“債”。債還清了,才能享受到“好心腸”的善報。 今生運勢不順,是自己前世損人不利己欠下的“債”,等這個債還清了,才能享受到“做善事”的善報。 今生青云直上的人,是因前世種下了善因,所以今生得善報,等這個“善報”享受完了,才會受到“心狠手辣”、“損人利己”的惡報。 前世欠下的“債”重,所以今生還“債”的時間長;前世欠下的“債”輕,所以今生還“債”時間短。 因此,善惡報應(yīng)的時間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在行善后的數(shù)年內(nèi)就得到明顯的報應(yīng),或十余年或數(shù)十年;有的則在下一代得到報應(yīng);有的甚至要到后二、三世才得報應(yīng)。 但是,種“惡因”太多的人,下一世很可能投胎為牲畜,要經(jīng)過數(shù)世投胎畜生道之后才能再轉(zhuǎn)為人。 善惡報應(yīng)的規(guī)律就像簡單的“加減法”,比如:前世種下善因,今生本應(yīng)有十年福報,但今生種了惡因,會使今后的福報減削數(shù)年;如果前世種下惡因,今生本應(yīng)有十年惡報,但今生行善積德,也會使惡報時間削減。 “善”與“惡”秤兩邊誰重誰輕,就是改變命運的原理:前世種下了今世受惡報的因,就需要不斷地行善積德,用“善”抵消“惡”之報,然后自己才能享受到行善的福報。 當(dāng)一個善良的人也是有門檻的,當(dāng)你自己的資產(chǎn),能力,心態(tài)不夠富足時,強行善良就好比是割肉飼鷹,只能讓自己鮮血淋漓的同時痛恨對方的貪婪。 日行一善之所以快樂,是因為你給予了對方缺少,你卻擁有或富足的東西。給路邊的乞討者兩元錢,給流浪的小貓一根香腸,幫負重的板車車主搭一把手,助他上個陡坡,做這些事情的當(dāng)下和結(jié)束之后一段時間,你內(nèi)心都是愉悅的,而被你給予和饋贈的對象也會充滿感激。因為你的善良明顯不求回報,他們也是輕松和愉悅的。 當(dāng)你捉襟見肘時卻去接濟親友,煩躁憤懣時卻忘掉小我安慰家人,自己火燒眉毛還響應(yīng)同事的求助。你的善心讓你受了那么多委屈,于是當(dāng)你匱乏時,你本能覺得自己也應(yīng)該得到幫助,無論是來自曾經(jīng)的受助人還是老天,畢竟善有善報嘛。 但是并沒有。 于是你開始懷疑一切善良的意義,包括你力所能及和富余的方面,你都開始限制自己的小額付出。你不僅不善良,你還變得冷漠。 對于大多數(shù)普通人,善良是一種投資,一種風(fēng)險投資,很可能收獲頗豐,但如果你是傾其所有,那注定你可能血本無歸。所以,當(dāng)你因為善良而不開心時,想想你是否投入的資本占比過高?這資本包括情感,資產(chǎn),時間。 對普通人來說,想要長久做一個善良的人,我們需要謹慎使用善良。強大一點,再善良一點。但也不要吝嗇自己能給的善良,畢竟利他本身就會帶來快樂。 善良的本質(zhì)是什么,你知道嗎?人為什么會善良,你知道嗎?為什么受傷害,你知道嗎?為什么變自私會被指責(zé),你知道嗎?一、善良的本質(zhì)作惡會怎樣?會被周圍的人防備和排斥,甚至反擊。自私會怎樣?自私會被周圍的人嫌棄和遠離。 人,最怕的是孤獨和被分離。人犯罪后送監(jiān)獄、關(guān)單間、關(guān)小黑屋,就是對人精神心理層面最大的懲罰。 善良會怎樣?善良會被周圍環(huán)境容許和接納。至于為什么被欺,咱后面分析。 所以,善良的本質(zhì),是為了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或某個群體,無論是潛意識還是有目的。 二、人為什么會善良?1、本能: 人類在自然界發(fā)展幾萬年中,明白了單靠個體,生存是兇險的,發(fā)展更是渺茫的。因此,刻在基因里的是怕孤單和被分離。 作惡和自私不易被群體接受,善良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行為,特別是對能力不強、價值不高的群體,這成為這個群體的人一種不得不但同時又自然而然的選項。 所以,善良是一種本能,是人類發(fā)展幾萬年融入群體生活的本能。 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社會,無論多么現(xiàn)代,仍是一種群體組織。 2、后天教育: 社會要穩(wěn)定,肯定是倡導(dǎo)善而不是惡和私,惡和私會讓社會重回原始野蠻狀態(tài),而不有利于秩序的形成。 社會,古今中外,現(xiàn)在和未來,都是像金字塔一樣分為四個階層:頂層、上層、中層、底層。 頂層設(shè)計指引社會,上層中層貫徹執(zhí)行頂層意志,管理服務(wù)底層,底層供養(yǎng)頂層上層和中層。所以,底層一定要穩(wěn)定,否則,底層一亂,頂層上層中層就要倒下來。 怎么穩(wěn)定?最大最關(guān)鍵的因素就是思想穩(wěn)定。怎么讓思想穩(wěn)定?教育和文化。 所以,在一系列底層教育和文化中,善良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各種故事、各種文章、各種宣傳。善良可以讓底層互相接納、互相融入,甚至互相監(jiān)督,有利于整體穩(wěn)定。 所以,如果我們生活在底層,善良有一部分是后天影響的結(jié)果。 三、為什么會被傷害?雖然都受后天教育,但并不是每個人最終的行為都像后天教育的那樣。這是因(1)家庭教育延續(xù)(2)受到傷害后變了(3)涉及利益時對方的本能反應(yīng)。 很多家庭父母本自私、惡毒,我想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那么一兩家,教育出的子女大多也會如此。 有些人受到傷害后就走了極端,完全變了個人,再遇到善良人時也是不擇言行和手段。 人們?yōu)榱松婧桶l(fā)展,努力維護自己的利益、爭取更多的利益也是本能。當(dāng)后天教育遭遇本能反應(yīng),后天教育脆弱極了。 所以,融入某個群體本身就意味著分享這個群體的利益。當(dāng)善良遭遇以上情況,自然大概率就會受到傷害,同時因為善良本身就是一種帶有“示弱”的行為,欺軟怕硬、恃強凌弱也是人的天性,不欺善良又欺誰呢。 四、為什么受傷后變自私會被指責(zé)?你看都有誰出來指責(zé)?都是身邊人,對吧。 人的天性中,都不希望身邊人比自己更強,除非對方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即便能帶來利益但不是持續(xù)增強的情況下,也不希望身邊人太強。 當(dāng)你受傷后變得自私,意味著你不再關(guān)注和給予對方利益,甚至?xí)肿?、搶走對方的利益、滿足不了對方恃強凌弱的惡、滿足不了對方享有優(yōu)越感的私,你當(dāng)然會被指責(zé)了。 現(xiàn)在明白了,一個正常的人,一味的善,是要付出代價的。 寫在最后:融入群體,為什么一定要善良呢?你可以讓自己強大,通過具備持續(xù)提供價值和利益的能力去融入甚至引領(lǐng)一個群體! 比如:你很能掙錢?周圍的人自然就仰幕靠近你,你有策略的分享點利益,他們就會對你真正的善良。 你有辦事的能力,周圍的人就很自然的和你常走動,因為惦記著不一定哪一天會用到你。 自己感到了世事的坎坷、無奈、無助、艱難,看到別人遇到類似情況,在自己有能力、機會時,施以援手,是善良的話。 做不做一個善良的好人,是因為自己愿意。愿意劃燃一根火柴,照亮、溫?zé)嶂讣?、面前、彼此。(情景來自《賣女孩的小火柴》-自己壞笑中) 那人在那事上受益就好,至于他/她回不回報、是否也由此愿意去有時點亮、溫暖更多別人,因人而異,不必苛求、期待。周邊吃瓜的人看見了,支不支持、稱不稱贊、非不非議,隨緣,大家各自開心就好。 可能個人善良、善行,并不能在自己也遇到困難時像取錢存錢般因果兌現(xiàn),主要還靠自己度過。但,自帶光明、溫暖,就不至于在風(fēng)雨中,過于寒冷、孤苦、絕望。 善良、好人,并不妨礙為自己。別人回不回報、非不非議,與自己選擇善良、施以援手無關(guān)。過于礙事,下次就對于那本人或吃瓜的別人,做的隱蔽些,反正也不是為了那人的回報和眾人的贊許,幫事與幫人是兩回事,自己小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