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栱是中國古建筑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種構件,廣泛傳播于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對亞洲地區(qū)的建筑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在我國古代建筑中的殿堂、樓閣、亭廊、軒榭、牌樓等大式建筑上,是不可缺少的裝飾構件。 ![]() 斗栱是由若干個栱件層層壘疊,相互搭交而成的既具有懸挑作用,又具有裝飾效果的支撐柱構件。 ![]() 組成斗栱的栱件有:斗、栱、翹、昂、升5種基本栱件和相關附件,將這些獨立栱件,進行相互組合,而不用任何黏膠和鐵釘,就能組成既堅實又美觀的受力構件,這是中國古建筑上的一大杰作,由若干栱件組合成一套斗栱的計量單位。 ![]() 那么斗栱在中式仿古建筑中具備哪些作用呢? 1、它可以增加屋檐寬度,延長滴水距離 斗栱是用各種橫直交叉的栱件,層層壘疊而成,由下而上層層擴展,放置在屋面檐口的柱枋上,可使檐口的伸出寬度增加,有斗栱建筑的上檐出要較大,上檐出大,對基礎墻體的遮風擋雨范圍也大,對保護臺明免受侵蝕的作用也有所加強。 2、它能將檐口荷載進行均勻傳布 屋面荷載是通過各個桁檁,傳遞給屋架梁,再由梁傳遞到柱。而有斗拱建筑的檐口荷載,不通過屋架梁,直接由檐口一排的若干組斗拱承接,然后均勻分散地傳遞到檐口柱枋上,使受力和傳遞更加合理。 3、它能豐富檐口造型,增添裝飾效果 斗拱是由幾種不同形式的栱件組合而成,它的立體造型非常優(yōu)美,把它裝置在檐口下,使得整座建筑顯得生動活潑,富麗堂皇,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觀感。 4、它能增強抗震能力,提高建筑安穩(wěn)度 在一般建筑中,梁與柱的交接點是承受橫向剪力的薄弱點,在這些接點中,除剛性接點外,其余接點抗震能力都比較差,而斗栱正好解決了這一弱點,因為,它的構件都是橫直交叉,嚴密咬合在一起的,可以承受來自縱橫兩向的剪力,并能自身分解這些作用力的破壞性,因而可大大提高整個建筑的抗震能力。 |
|
|
來自: 零壹貳012 > 《傳統(tǒng)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