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山禪寺 洪山禪寺分為上下兩院,位于大洪山寶珠峰頂?shù)氖巧显?,始建于唐朝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唐文宗賜寺號為 “幽濟禪院”、北宋元豐年(1078年)神宗皇帝賜名為“靈峰寺”、后晉天福年(939年)高祖皇帝賜寺號為“奇峰寺”、崇禎七年(1634年))恩宗皇帝賜寺號為“楚天望剎”等;位于山麓南面的下院始建于北宋紹圣年間(公元1094--1097年),史稱“保壽禪院”、“萬壽禪院”。'洪山寺’是他們的俗名,也是后人對上下兩院的統(tǒng)稱。 歷史上大洪山是我國佛教的重點叢林,武漢小洪山及其寺廟都與大洪山寺相關(guān)洪山禪寺與武昌寶通禪寺有著千年的淵源關(guān)系。洪山禪寺也曾屢廢屢建,矚盛時廟宇上百間,僧眾上千人。1997-2007年,洪山禪寺上下兩院得以恢復(fù)。山禪寺是禪宗南宗慧能一系之曹洞宗發(fā)祥地之一。洪山禪寺著有《語錄》三卷,集《曹洞宗派錄》三卷,授《菩提心戒》儀文一卷并傳于世,中國曹洞宗系自南宋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傳于日本后,在日本建有永平寺(今日本福田縣),后又建總持寺(在今日本橫濱市)為日曹洞宗祖庭。洪山禪寺歷代住持多為大德高僧,開山祖師慈忍乃禪宗祖師慧能的第三代弟子,其“慈忍大師”法號為唐文宗李昂所賜。下院始建者報恩禪師,系達摩祖師第十五代弟子,北宋哲宗趙熙詔命到大洪山任住持。繼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經(jīng)后,我國又一位去西天取經(jīng)者便是北宋洪山禪寺和尚善洪。 ![]() ——洪山禪寺下院遠景圖 長慶寺 據(jù)《隨州志·寺觀》(同治八年版本)記載:長慶寺在州西安居四十里清涼山下,宋僧長慶開山道場也。長慶于元祐(公元1086—1094)初來隨,以山景幽異,故建剎其地;中有七井可供千僧汲。蓋慶師道法廣播,遠近趨向;緇徒依座,迨及千人,移錫后法席猶盛。自宋歷元、明為兵火所不到,人以長慶為福地,明末流寇日熾,土人環(huán)山為堡,爭藏其中者二十年無人遇害,寺久漸廢。 國朝順治(公元1644—1661)初,一老僧苦身募化,閱二十年,功始克竣。其前為大雄,殿東向為大士殿,后為三佛殿,進為地藏殿,又進而西向為關(guān)殿,帝皆雄壯加于前,齋堂靜室,香積僧寮無不備。七井湮塞過半,僧汲其一二,州人梁木記異不載此僧名,或云僧亦州人,初避難堡壘中者也。
![]() ——近年安居原址修建的長慶寺 智門寺 隨州智門寺位于隨城城南隨城山上,隨城山古為龍居山,相傳隋文帝楊堅在擔(dān)任隨州刺史期間,在隨州住過兩年,相傳其故居就是位于隨州城南三里的——智門寺。其遺址位于今白云湖南路以南約300米處一處堰塘以西一處殘垣斷壁之中。
![]() ——市政府規(guī)劃復(fù)建智門寺圖 栲栳寺 栲栳寺位于隨城西北吳山鎮(zhèn),“栲栳”釋義為用柳條編成的容器,形狀像斗。也叫笆斗。聯(lián)綿式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栲栳寺所在地山形恰如一張?zhí)僖?,而栲栳寺就坐落在藤椅的右護手中央,栲栳寺之名可能由之而來。
![]() ——栲栳寺遺存佛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