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解決問題時,常犯的7個錯誤: 1、對問題沒有定義,找不到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就是知道有問題,但卻不知道問題在哪里,或不知道從哪里解決問題。 2、憑感覺對問題進行判斷。 憑感覺解決問題,是80%的人都會犯的一個錯誤。 3、沒有分析問題,就盲目解決。 如果盲目解決問題,其實還不如不解決問題,因為盲目最終的結果,可能會越弄越糟糕。 4、沒有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和規(guī)則。 無法解決問題根源,其實是沒有制定相關的規(guī)則。 5、沒有使用科學的分析問題工具。 分析問題不是憑感覺和經驗的,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如果不用工具,那可能就會影響到解決問題效率。 6、解決問題方案不夠落地,沒辦法執(zhí)行。 大部分時間我們解決問題,看上去制定了解決問題方案,但一旦著手做的時候,還是感覺無從下手。 7、解決問題方法只考慮眼前,沒有考慮長遠。 二、解決問題的七步公式: 第一步:定義問題 在解決問題之前,搞清楚幾件事情: 第一、你要為誰解決問題? 第二、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第三、成功解決問題的標準是什么?(想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第四、誰來做解決問題這個事情? 第五、需要在什么時間里解決問題? 第二步:分解問題 是拆分問題的組成結構。分解問題有兩個工具:邏輯樹、MECE法則。 (一)邏輯樹就是將問題看做樹根,樹干、樹枝、樹葉和果子,然后我們要把問題拆開來,找到哪些是樹根,哪些是樹干,哪些是樹枝,樹葉和果子,而果子其實就是問題的呈現表象。 通過這樣的拆解,我們就可以看見問題發(fā)生的過程,以及是哪些問題最終結出的果子,從而找到能影響結果最重要的幾個問題。 (二)MECE法則: 確定范圍+找到合適切入點+分析細分項目+檢查重復和遺漏。 在用MECE法則分析時,每一點其實也可以用提問來幫助我們搞清楚,到底怎么才能分解問題、確定范圍的。 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問題是什么? 第二目的是什么? 第三問題的邊界是什么? 找到切入點的意思,就是找到拆解的屬性,比如按時間屬性分,還是按地域屬性分,按行業(yè)屬性分等等,也就是按什么分的意思。 每一項分支,是不是獨立的,會不會跟其他分支重復,最后檢查有沒有遺漏和重復。 其實分解問題的目的,就是把問題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來,然后找到決定問題的層面,去解決發(fā)生問題層面的問題。 第三步:劃分優(yōu)先級 在找哪些是優(yōu)先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靠感覺,必須要建立在真實的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 怎么來確定哪些是優(yōu)先要處理的問題呢? 簡單來說,就是在每個問題后面,寫出問題沒有解決而發(fā)生的結果,哪個結果對最終結果影響最大,那個問題就是最重要優(yōu)先要處理的問題。 第四步:制定工作計劃 制定計劃我們都不陌生,但大部分人制定計劃卻都完不成,問題在哪里? 一般是三個原因導致的: 第一責任劃分不清楚, 第二不知道問題相關成員他們在干什么, 第三計劃中有很多行為是不可復制的。 制定工作計劃必須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要清楚表達每件事的具體目標,目標要有具體衡量標準; 第二,要有具體截止日期,因為截止日期就是生產力; 第三、要清晰責任到具體人,讓每個人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第四、要每天公布每個人解決問題的進度和結果,讓每個人對問題解決的過程一目了然; 第五、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淘汰一些對結果影響比較小的事情,先把注意力都聚焦解決影響力比較大的問題上。 第五步:分析問題 即分析問題發(fā)生的原因。 推薦使用5W2H分析方法,這個方法又叫做5問法,比較容易操作,就是你抓住一個問題,然后問為什么,不斷往下問。 通過5次問為什么,基本上你就能找到問題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第六步和第七步,就是整合問題分析結果,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去說服問題相關的人,接納自己的方案。 不僅要給出方案,還要給出在用解決問題方案時候,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任何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定會遇見一些不確定的問題,雖然無法避免,但可以提前預知,提前做準備。 這樣解決問題的效率就會高很多,因為有了心理準備,事情發(fā)生的時候就會降低預期,使得解決問題不會半途而廢。 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有三個類型的問題,可以先不要解決。 第一個就是成本太高的問題,我們可以先不要解決; 第二是超過我們能力范圍的問題,我們也可以先不必要解決; 第三是對最終結果影響比較小的問題,可以先不預解決。 解決問題七步法的核心: “所謂的解決問題,就是把問題呈現出來,然后使問題解決方法可以一目了然”。 | 
|  | 
來自: 云哥7tz6c7y122 >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