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火車站乘上兩站路就來到羅馬貝格廣場(R?merberg),這里是法蘭克福老城的中心,最早是城市的集市中心。到中世紀(jì)時成為城市里最大的廣場,二戰(zhàn)時被摧毀,戰(zhàn)后重建。


廣場西面三個連體的三角形階梯山墻頂?shù)母缣厥綐欠浚?405年以來至今一直作為法蘭克福的市政廳。正中一幢雷瑪?shù)亩佑幸粋€皇帝大廳,曾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舉行加冕典禮的地方。市政門前高高飄揚著三面旗幟:歐盟旗、德國國旗和法蘭克福市旗。



法蘭克福城市徽章
廣場中央,面向市政廳的正義女神噴泉,女神左手持一臺天平,右手握劍,象征公平和正義。雕像是1611年豎起的,早先是沙石的,1887年換成了銅像。



廣場東面有一排具有鄉(xiāng)村特色半木結(jié)構(gòu)的衍木架房屋老屋。

廣場上這座建于1730年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前是軍營和監(jiān)獄,1866年改為警察局。

廣場上這座尖塔形教堂是圣尼古拉舊教堂(Nicolai Kirche),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轟炸中幸免于難,這是座新教教堂于1260年作為宮廷禮拜堂建成。

廣場附近的圣保羅教堂是一座橢圓形的新教教堂,建于1270年,1787年開始改建,1833年建成并被升為路德新教的主教堂。1848~1849 年用作法蘭克福國民議會的所在地。1944年毀于戰(zhàn)火,戰(zhàn)后重建。


如今的教堂已經(jīng)不再作為教堂使用,進門不見教堂圣像,而改建成各種展覽和活動的舉辦場所。分為兩層,底層展覽,二層會場。


圣保羅教堂旁,保羅廣場上有一座20多米高的為紀(jì)念推到柏林墻,兩德統(tǒng)一的“德國統(tǒng)一紀(jì)念碑”,頂端是和平女神雕像。


廣場中央地面上鑲嵌有“納粹焚書警世”銅牌。銅牌上書:“1933年5月10日,在這個廣場的中央,納粹學(xué)生焚燒了幾百位自由作家、出版家、哲學(xué)家和科學(xué)家的著作?!?。

圣保羅教堂旁,有一座過街天橋,跨貝特曼大街,連接市政廳的南北兩幢辦公樓,名為“嘆息橋”,因該橋以意大利威尼斯的嘆息橋為藍本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