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酈食其傳》語云:民以食為天。《千金要方·食治》亦云:“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奔热伙嬍橙绱酥匾敲淳烤乖鯓拥娘嬍沉晳T是對的呢? 《黃帝內經·素問·卷七·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曰:“毒藥攻邪,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秉S帝內經里的這一段內容就是在論述合理的飲食結構,也就是各類食品對人體的作用以及食用比例。今天之所以講解這一段一來是因為飲食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內容,二來是因為由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已經養(yǎng)成了非常不好的飲食方式。何玲等依據3239人體檢調查分析顯示:高血脂檢出率高達28.9%,受檢者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個;高血壓檢出率14%;高血糖檢出率6.7%[1]。張麗萍等依據10502人體檢結果進一步指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人們不斷進食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高鹽、高膽固醇的食品,導致出現肥胖,則進一步加重其“三高”的發(fā)病概率[2]。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看經文第一句:“毒藥攻邪”。毒藥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中藥,那古時為什么稱其為毒藥呢?中醫(yī)理論認為“藥即是毒,毒即是藥”,藥之所以有藥性,是因為其有偏性。我用生姜來舉例說明一下,大家都知道的,假若不小心淋雨感受寒邪之后,可以通過喝姜湯發(fā)汗來治療輕度惡寒發(fā)熱的病癥。這是因為姜藥性辛溫,偏陽性;而寒性收引,偏陰性;所以可以通過生姜的偏性“陽”來平衡人體感受寒邪的偏性“陰”,從而達到陰陽平衡,那么人體的疾病也就治愈了,這就顯示了生姜的“藥性”。可是,如果不是感受了寒邪,而是舌尖紅赤,口腔潰瘍,小便黃,大便干等熱邪勝的表現,這時候再吃生姜,那就是“火上澆油”,會引起疾病加重,就會顯示生姜的“毒性”。所以這就是當你“上火”了去看中醫(yī),大夫會告訴你不要吃辣椒、羊肉的道理,因為辣椒和羊肉同生姜一樣藥性同屬辛溫,會加重“上火”的癥狀。民諺講“是藥三分毒”也是講的這個意思。要看是毒還是藥,得看你怎么用,用對了,是藥;用不對,便是毒。不過,大家不要因為我這么講,就緊張,別中了生姜的“毒”。大約成書于東漢年間的《神農本草經》按藥物功效的不同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功能滋補強壯,延年益壽,毒性很弱或無毒,可以久服;中品120種,功能治病補虛,兼而有之,有毒或無毒,當斟酌使用;下品125種,功專祛寒熱,破積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諸如生姜、大棗、蘿卜等皆屬于中藥上品,為藥食兩用,因為其偏性較小,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但是老弱病殘及特殊疾病者不在此列;而諸如砒霜、巴豆等則屬于下品,即使服用少量在短時間內亦可以表現出明顯的毒性。但是砒霜還是可以治療疾病的,王曉玲等在砒霜治療白血病的研究概況中指出:砒霜治療白血病療效確切,無明顯的骨髓抑制,對癌細胞又有選擇性作用,生存率高,毒副作用較輕。臨床研究表明砒霜除應用于白血病外,對惡性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及各種實體瘤都發(fā)現有明顯作用[3]。在這些特殊的疾病中,劇毒的砒霜顯示出其“藥性”。也正是《輟耕錄》中所述“以毒攻毒”的意思,但請大家切勿輕易模仿。毒藥攻邪,邪是指的什么呢?筆者在上文中提到的淋雨受寒,即是中醫(yī)所指的邪氣。中醫(yī)理論認為“風、寒、暑、濕、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種氣候變化,稱之為“六氣”;當氣候變化異常,六氣發(fā)生太過或不及,或非其時而有其氣,或氣候變化過于急驟,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的時候,“六氣”便成了“六邪”。唐朝李商隱有詩云:“東風無力百花殘”,即反應了春天來臨時,溫暖濕潤的東風假若風力不夠,寒氣便會過勝,便會形成“寒邪”,摧殘百花,亦會摧殘人體使人容易得病,今年至5月份依然不暖,便是如上所說的情況。大家可以通過“春捂”或在飲食中適當增加生姜、桂圓、韭菜、羊肉、雞肉、鰱魚的攝入比例,減少香蕉、西瓜、番茄、苦瓜、莧菜、橄欖等生冷食品的攝入。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边@一句話是經文的畫龍點睛之筆,藥、谷、果、畜、菜各自有自己的氣和味,他們在人體中發(fā)揮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調整食用的比例,不要偏食,這樣才能達到補養(yǎng)人體精氣的作用。美國農業(yè)部在1992年正式發(fā)布了《食物金字塔指南》,目的是指導美國公民正確地選擇飲食,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和減少患慢性病的危險。其思想正與本文所講經文原理有相似之處。指南指出:人們應該每天應吃6-11份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面包、谷類、大米、面食等;多吃蔬菜、水果和乳制品;每天至少吃2份肉類和豆類食物,如家禽、魚類、堅果、豆科植物、雞蛋與肉類;盡量減少脂肪和油的攝入量,油脂類屬于金字塔的最頂端,每天不超過25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謂博大精深,2000余年前中國已經總結出來的知識,美國至今才發(fā)現重視,但是,可悲的是國人至今卻不能普及運用。君不見晚餐的“酒肉文化”殘害了多少國人;君不見偏食、挑食又損傷了多少少年兒童的體質?!巴鲅蜓a牢,猶未晚矣”,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普及國醫(yī)養(yǎng)生精華,勢在必行。朋友們,現在就讓我們拿起國學、國醫(yī)經典開始頌讀,你,準備好了嗎? |
|
|
來自: 宏勤花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