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光塔下 賈大山 南門里頭,一排高低錯落的民房中間,矗立著一座古塔,那便是慧云寺的妙光塔了。慧云寺早已斷了香火,妙光塔也明顯地傾斜了,酥裂了,像一個人到了風燭殘年。平時人們一走近它,就會聽到老街長的呼喊: "喂,閃開些,小心砸著了,那里危險!" 老街長就住在慧云寺旁邊的一個柵欄小門里,看著這座古塔,不知呼喊了多少年,如今頭發(fā)霜白了,還在不斷地認真地呼喊。 這天晚上,月亮剛剛出來,人們又聽見他在廟臺上呼喊,不過內容變了,聲音也很柔和:"鄉(xiāng)親們,大熱的天,鉆在家里干什么,出來涼快涼快吧!" 聽見呼喊,一群孩子首先跑過來了。他們知道,老街長很會講故事,也很喜愛孩子們。他們眾星捧月似的坐在他的身邊,有的趴在他的背上,嚷著要他講故事。 老街長搖著芭蕉扇子,笑瞇瞇地望著孩子們問:“你們想聽什么故事?” "我們想聽神話故事!"孩子們一齊說。 老街長望著古塔,稍微想了一下,就給他們講起來了。他說當年造塔時,來了一個乞丐,坐在寺外監(jiān)工,工匠們遇到難題就去問他。可那乞丐從不說話,工匠們問什么,他就在地上畫什么。他訪那個乞丐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 “老街長,又在講呂洞賓呀?” 這時候,大人們搖著扇子,拿著板凳兒,也湊過來了。老街長對著他們笑了笑說:“呵,講著玩哩?!贝笕藗冏铝?。 "最近,呂洞賓又來了,要修這座古塔了,曉得了嗎?" 人們想起來了,那是一天下午,一輛黑色轎車停在這里。車上下來一個姑娘、一個官員,最后來一個清清瘦瘦、頭發(fā)稀稀的老頭。那老頭戴一副金絲眼鏡,脖子上挎著照相機,一口北京話。他們在慧云寺里整整看了一個下午,談了一個下午。從那天起,老街長天光著脊梁到寺里去,拔寺里的野草,清寺里的狗糞,中午也不休息…… 人們望著古塔,高興地說: “早該修一修了,這座古塔,是城里一景哩!”“塔剎呢,塔剎哪里去了?” “四座小塔修不修?早先還有四座小塔哩,環(huán)繞著大塔,乾隆爺看了都喜歡……” “修?!崩辖珠L搖著芭蕉扇子,對大家說,“大塔也修,小塔也修,大殿也修。不過,那個北京老頭說了,要把那些丟了的古磚找回來,才能修哩。他說這叫'修舊如舊’……” "哼、抽風哩!"宰牛的馬老大蹲在廟臺上,冷冷地說,"從前叫拆廟,如今又要修廟,修就修吧,還要'修舊如舊’!” 一陣涼風、從東邊的菜地里吹過來,把大人們的笑容吹走了。孩子們不管大人的事情,一心想著呂洞賓: "老街長,呂洞賓畫了一些什么呀,你還沒講完哩!"“往上看,”老街長指著塔上說,“他的作品,塑到塔上去了?!?/span> “在哪里,怎么看不清?” “在那里,仔細看……” 老街長正給孩子們指點,賣菜的蔣五嬸忽然插了一句: “老街長,你這么大年紀了,還負責看塔呀?” “嗯?!崩辖珠L點點頭。 “白干?” “不,有補助?!?/span> “一個月多少錢?” “就那些?!?/span> 蔣五嬸撲哧笑了一聲,又說:“這么多年了,那些古磚怕是早失滅了,到哪里去找呀?” “老街長,那些古磚,要是壘了豬圈呢?” “拆。”老街長說?!耙巧w了房子呢?” 老街長看看大家,遲了一下說:“也拆?!?/span> 大人們低下頭,誰也不說話了。孩子們好像明白了一點什么,偷偷觀察著他們的臉色。靜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小聲說: “那個北京老頭真古怪,偏偏稀罕那些爛磚……” “爛磚?” 老街長仿佛生了氣,望著那人脊背說,“那是唐磚!” “拆,也不白拆?!崩辖珠L依然搖著芭蕉扇子,對大家說,“那個北京老頭說了,只要能把那些古磚收回來,拆你一個舊豬圈,賠你一個新豬圈……” “要是拆我兩間舊房子呢?”蔣五嬸問。“那就賠你兩間新房子?!崩辖珠L說?!罢娴??”“真的?!?/span> 蔣五嬸笑了、馬老大也笑了,許多人都笑了。 這時候、圓圓的月亮游到塔尖兒上去了,照得古塔更清晰……"要不、我們自己拆了吧、省得心里不上不下的……"“不要賠償了?” “不要了,那些古磚本來就是老祖宗的東西……” “那、那得拆多少房子呀?” “是呀,我們的損失……” 老街長好像并不關心這些事情,耐心地回答著孩子們的問題。一個小姑娘問:"老街長,人們怎么曉得那個乞丐是呂洞賓呢?" "塔造好了,那乞丐要走了,人們問他的姓名,他便走到路南的茶館里喝水去了。你們猜怎么喝?他躺在地上、張開嘴,從壺嘴里接了一滴開水喝……" “哎呀,不燙?” “不燙?!?/span> “那就曉得是呂洞賓了?” “你們想啊,上面一個壺嘴,下面一個人嘴,嘴,又叫什么呢?” “口!”孩子們一齊說,“兩個口……” “中間還有一點水呢?”【注】 孩子們"啊"了一聲,拍著手笑了,都說有趣、有趣。 他們仰著頭,靜靜地注視著那座古塔。明凈的月光里,他們終于看清了,塔身上那一塊塊酥裂了的泥巴,竟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那是一頭獅子,那是一只大象,那是一尊菩薩,那是一朵蓮花 (有刪改) 【注】“呂”繁體字寫作“呂”。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在刻畫老街長的同時,著力塑造群體形象,凸顯了時代潮流鐫刻在人們情感上的烙印,體現(xiàn)了對普通人的關注。 B.從提醒人們小心古塔危險到讓大家出來涼快涼快,小說通過語言描寫表現(xiàn)出老街長由守塔煩悶到修塔欣喜的轉變。 C.“一陣涼風,從東邊的菜地里吹過來,把大人們的笑容吹走了”,形象地寫出人們對修塔“修舊如舊”做法的不解。 D.小說結尾并未交待大人們拆還古磚的結果,而是以孩子們眼中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來引發(fā)讀者豐富的想象,余味悠長。 2.關于文中人們討論是否拆還古磚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拆""也拆",簡單而堅決,可以看出老街長對拆還古磚的支持:"爛磚?""那是唐磚!"從語氣中可以看出老街長對古磚價值的重視。 B."蔣五嬸笑了,馬老大也笑了,許多人都笑了",將"點"的詳細描寫和"而"的概括性描寫有機結合,既突出個人,又顧及群體。 C."圓圓的月亮游到塔尖兒上去了,照得古塔更清晰……"以景象描寫的插入配合氛圍的變化, 有助于敘寫下文眾人討論拆還古磚的情節(jié)。 D.這一部分段落大多短小,甚至部分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既加快了小說的敘事節(jié)奏,也簡潔而準確地表達人們對拆還古磚的不同態(tài)度。 3.小說中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事件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請概括分析。(6分) 4.賈大山說:“咱們寫小說,就是讓人學好哩!”他是如何踐行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請結合本文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3 分)B 2.(3 分)B 3.(6 分) ①既表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當下意義,又表現(xiàn)當代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矛盾心理,使主題意蘊更豐富深刻;②既描述老街長、孩子們對古老傳說的熱衷與喜愛,也反映大人們對拆還古磚的現(xiàn)實顧慮,呈現(xiàn)出面對傳統(tǒng)文化時多樣的人物風貌、生活風貌;③借助神話傳說賦予現(xiàn)實事件既輕靈又厚重的色彩,增添時空交錯之感, 使情節(jié)展開更富于變化。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 2 分。從主題意蘊、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展開、形象塑造,或者對比手法、時空交錯等角度作答,各給2 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4.(6 分) ①塑造了老街長平日守塔認真負責、勸說拆磚循循善誘、講述傳說娓娓而談的形象,讓人學到平凡做人、踏實做事之“好”;②講述了眾多街坊雖然擔心拆還古磚會給家中帶來損失、但仍打算放棄賠償?shù)墓适拢屓藢W到敬畏傳統(tǒng)、傳承文明之“好”;③描繪了一幅鄰里關系和諧融洽、老人孩子親如一家的富有地方風情的社會風俗畫,讓人學到和睦鄰里、和諧家園之“好”。 (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 2 分。意思答對即可。如從童真童趣、熱愛傳統(tǒng)等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