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體器官?春季正是養(yǎng)肝的好季節(jié)!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體器官,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臟器,是人體的化工廠,承擔著代謝、解毒、轉化、合成及免疫等重要功能。肝臟一旦“罷工”,后果非常嚴重,所以保護肝臟非常重要。
春季是肝病高發(fā),也是慢性肝病病情容易反復的季節(jié)。春季要加強對肝病監(jiān)測,定期復查,若有異常,及時治療。 春季在五行中屬木,與人體五臟中的肝對應。春氣通于肝,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所以中醫(yī)素有“春宜養(yǎng)肝”之說。那么,如何順應時令在春天養(yǎng)護好自己的肝臟呢?過建春主任給出幾點建議: 條暢情志養(yǎng)肝體 春季肝氣旺盛,易肝陽上亢、肝風內(nèi)動,導致精神疾病高發(fā)。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情緒不暢最易傷肝,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悅,不要輕易生氣,心情低落時可以“敲膽經(jīng)”、“開四關”以條暢情志,疏肝解郁。
敲膽經(jīng) 膽經(jīng)位于身體外側,是十二經(jīng)脈之一。每天敲打膽經(jīng),即雙手握拳稍微用點力敲打左右大腿外側各50次,能加速膽汁分泌,提升肝臟的功能,還能緩解壓力、放松心情,對養(yǎng)肝有益。 開四關 四關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合谷主氣,太沖主血,開四關后,清陽升,濁陰降,身體上下交通,氣血陰陽調(diào)和。因此有“二個合谷+二個太沖 = 柴胡顆?!钡恼f法。 按摩手法:合谷:拇指立起,以指腹尖段按摩合谷穴,適當用力,直至有酸脹感,并輕輕地順時針揉動,持續(xù)約5-10分鐘左右即可,換另一個穴位。太沖:以大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在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外推,將體內(nèi)的氣往外送,按摩5-10分鐘即可。 少酸多甘益脾胃 中醫(yī)提倡春天飲食中應“省酸增甘”,這是春季養(yǎng)肝的基本法則。因為在春天人的肝臟陽氣旺盛,再吃酸性食物,會導致肝氣過于旺盛,而肝旺就容易損傷脾胃,所以,春季的飲食是忌酸倡甘甜的。要避免過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如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多食用甘溫補脾的食物,如山藥、春筍、菠菜、大棗、韭菜等。中醫(yī)所說的甘味食物,不僅指食物的味道有點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不能把“甘”理解為多吃糖。
起居有常要防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立春以后陽氣始生,寒氣未散。要注意早春的溫差幅度較大,清晨及晚上要注意穿多點,不要一天到晚都穿單薄的裙裝。不過,“捂”也要捂得恰當,基本上在穿著上注意“上薄下厚”就可以了。 保證充足的睡眠。人臥則血歸于肝,肝臟的保養(yǎng)需要以足夠的睡眠為基礎。特別是晚上11時至凌晨3時這段時間,是肝血膽汁推陳出新的最佳時段。因此在晚上11點前入睡,肝體得肝血滋養(yǎng),肝臟的解毒等功能在此時得到最大發(fā)揮。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足8 h;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 h;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不要“蝸居”常運動 春季常運動對身體很有好處。因為春天自然界的陽氣開始升發(fā),我們應該借助這一點,好好養(yǎng)陽。春季運動養(yǎng)生適宜“廣步于庭,披發(fā)緩行”,迎著春天明媚陽光,到戶外散步、踏春而行。應根據(jù)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當鍛煉項目(吐納呼吸、太極拳、八段錦等),堅持每日鍛煉,持之以恒,以適應春生之氣,從而達到養(yǎng)肝護肝的目的。但切忌過度勞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