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文藝報 ? ?關于北京的講述 ?——《北京文學》編輯手記 ? ?師力斌 ? ? ?好作者好作品一定包含這樣的因素:抵觸似曾相識的操作,呈現某種新鮮樣貌。 編輯的幸福就是發(fā)現好作者,編發(fā)好文章。好作者好文章,一方面延續(xù)了過去的文學傳統(tǒng)和文學經驗,比如,不斷讓人體會類似于漢賦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小說以及西方古典現代經典帶來的閱讀快感,另一方面又會提供對既有經驗的超越,產生新的啟發(fā)。好作者好作品一定包含這樣的因素:抵觸似曾相識的操作,呈現某種新鮮樣貌。學我者生,似我者亡,唯有超越新創(chuàng),才是文藝的不二法門。正如文學史上魯迅雜文奇峰突起,小說突然殺出了金庸和劉慈欣,文學的意外總有一種新奇力量;也如目前,小說界發(fā)現了范雨素,散文中看到了張頌文。 名家新作如閬園仙葩,一直是《北京文學》園地中的珍品。開年第一期,我們一次性推出馮驥才先生《俗世奇人新篇》18個短篇,再現馮先生描繪津門傳奇的不凡筆力,為其名篇《俗世奇人》再添新光,配以馮先生的18幅親筆插圖,圖文并茂,賞心悅目,使《北京文學》新設立的“名家開篇”欄目的亮相非常漂亮。該欄目計劃年內推出一系列名家新作,以饗親愛的讀者朋友。 “新北京作家群”是《北京文學》的全新欄目,聚焦近年來活躍在北京的作家。他們或寫北京,或有新京味,或以北京為精神背景,風格多樣,來路不同,但都致力于北京經驗、北京故事的呈現和講述,正在為北京的文學書寫注入新生機,在原來的京味作家園地之外開拓了新版圖。對他們的創(chuàng)作進行及時跟蹤和系統(tǒng)梳理,觀察他們在文學史中的位置,適逢其時。目前已推出孫睿的中篇《發(fā)明家》、古宇的中篇《人間世》、杜梨的長篇散文《香看兩不厭》。第4期將發(fā)表張?zhí)煲淼闹衅伦鳌兜裣瘛?。開年第一期,劉恒先生應邀為該欄目撰寫了精彩導言《緩慢而必要的進步》。導言以謹慎、嚴格而不乏信心的語調,向中國小說界的各路勇士們發(fā)出了競賽邀請。這個欄目既是擂臺舞臺,也是試驗場。不急于結論,多提供實驗。從已經發(fā)表的作品來看,都有出人意料之處,飽含對時代和社會觀察的勇氣、睿智和深度。他們的力度尚待被感知,他們的價值還在發(fā)酵。孫?!栋l(fā)明家》涉足人們早有耳聞卻又不明就里的狗仔隊題材,于揭秘陰暗中發(fā)現明亮的底色。古宇《人間世》瞄準就業(yè)市場頗為風行的“斷子絕孫”式招聘計劃,深度關懷高校畢業(yè)生面臨的巨大就業(yè)壓力。杜梨《香看兩不厭》以園林工作人員而非游客的視角,從內向外展現不一樣的頤和園。幾部作品都講述了不一樣的北京,初現新北京作家群新鮮而活潑的樣貌。此前,他們都是各自為政,相安無事,此后,也依然是各自為政,相安無事,但這一群體的整體面貌或可稍稍清晰起來,與老北京作家的聯(lián)系和分野或可稍稍清晰起來,新北京文學書寫的輪廓或可稍稍清晰起來。文學史上不乏知名的群體,像竹林七賢、江西詩派、桐城派、創(chuàng)造社、白洋淀詩群、京派作家等,為人熟知,我們無意攀附,也不追求標新立異舉旗樹幟,只想從一個比私人化寫作稍寬闊的視角來觀察北京文學寫作的樣貌,提供單人獨篇無法呈現的圖景。為此,編輯部同仁做了長時間的精心準備。我們深知,文學說到底是作家自己的事業(yè),是一項孤獨的事業(yè)。電影越熱鬧越好,文學越孤獨越好。精品電影可以打造,好的文學卻無須折騰。渴望優(yōu)秀的北京作家朋友們參與支持這個新生欄目。 “現實中國”欄目是《北京文學》的重鎮(zhèn),始終關注現實,追蹤時代,體察民生。依循“文章合為時而著”,業(yè)已編發(fā)了陳啟文、長江、李燕燕等以物種保護、國民減肥、疾病心理為關注點、重報告亦重文學的3部力作。 跨界寫作或許是保持活力的一條路徑?!侗本┪膶W》2023年第3期姜明關于明代書法家王鐸的散文《悲欣交集》,和將要推出的快遞小哥王二冬的詩歌,都顯示了跨界的活力。面對越來越“卷”的專業(yè)化寫作,出圈、跨界、不純的文字,是我所心儀的。就像嫁接過的水果、花朵,轉基因的文字,色澤或許更鮮艷,口味可能更新奇,既陌生又熟悉,那感覺真是妙極。設想一下,經濟學家寫游記,老板寫詩,數學達人舞文弄墨,文學焉能不生動活潑?而目下,律師、醫(yī)生的散文很難看到,莫非法律條文和醫(yī)藥處方限制了想象力和語言才華?我不信,恐怕是稿費太低的緣故,或是其他莫名的原因所致。而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魯迅、郭沫若等醫(yī)生弄文是盡人皆知的事。當下像馮唐這樣的醫(yī)生作家可以多些,再多些。建筑師的文字也很期待。舞者的詩歌會是什么樣子?神往。反正理工男唱歌,如李健,理工男脫口秀,如高曉松,似乎比文科生還文藝。書法家林岫的散文《汪曾祺的書與畫》寫得妙極了??脊艑W家李零的散文,在我看來就是國寶。最美的春天就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紛繁里見秩序,無邊中感到親近。瀟灑的文字也是,類似李漁《閑情偶記》,詞曲、演習、聲容、器玩、飲饌、居室、種植、頤養(yǎng),凡人生所及,不拘專業(yè),盡情打包。總之,歡迎優(yōu)秀的跨界文字多多在《北京文學》亮相。 《北京文學》的“星群”欄目是為年輕人搭建的舞臺。一首即見才華、視野、境界。短平快推出成群結隊的年輕人,令人開心。過去一年的實踐證明,年輕人總是文學的生力軍。今年,我們想加快這個步伐。編輯部同仁正在努力,擴大作者范圍,縮短發(fā)表周期,加大年輕詩人發(fā)表的力度。詩歌是一個廣闊天地,有活力,攜帶著革命性因素。熱切期待全國的優(yōu)秀年輕詩人向我們賜稿。 加大評論力度。今年,《北京文學》除了為名家新作、實力派作家力作、新人處女作配發(fā)評論外,專為“新北京作家群”發(fā)表的作品組織了較大規(guī)模的評論,除每期在本刊發(fā)表一篇評論外,還邀請撰寫另兩篇評論,分別在各大重要媒體進行推介。文學需要讀者,更需要知音讀者和專業(yè)鑒賞。截至目前,先后邀請肖克凡、張莉、石一楓、劉復生、李浩、房偉、顧建平、敬文東、孫郁、劉大先、蘇童、李唐、黃德海、岳雯、西川、何平等一批知名作家、批評家為我們的重點作品撰寫了評論。 《北京文學》作為首都的文學重鎮(zhèn),立足北京,面向全國,大力關注新時代新北京,努力聚焦新事物新經驗,探索講好新北京故事的方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