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語說”,“俗話說”,“俗諺說”,指的是流行通俗的語句,在民間廣泛流傳。 《史記》是我國著名的史學(xué)著作,記載了約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樣一本嚴肅的文獻中,司馬遷也經(jīng)過引用俗語。 在《史記》中,經(jīng)常可以看到“鄙語云”,“諺云”。今天要介紹《史記》7句俗語,穿越兩千年時光,依然很有用。 鄙語曰“驕子不孝”,非惡言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 【譯文】在驕奢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子弟,不會孝敬父母。 ...................................... 【感悟】好脾氣都是磨出來的,壞毛病都是慣出來的,驕奢環(huán)境長大的孩子,認為父母的付出都是應(yīng)該的,沒有感恩之心。 ..................................... 指望一個驕奢的兒子對你孝順,不如指望牛能叫你媽媽。 語有之,“以權(quán)利合者,權(quán)利盡而交疏”。 ——《史記·鄭世家》 【譯文】靠權(quán)勢、錢財相交,一旦一方失去權(quán)勢和錢財,另一方就會疏遠他。 .................................... 【感悟】人都是逐利的,你若與人以利相交,利盡情盡。你若選擇與人以情以心相交,情誼方得持久。 ..................................... “樹倒猢猻散,墻倒眾人推”是千年不變的真理。 ![]() 鄙語有之,牽牛徑人田,田主奪之牛。徑則有罪矣,奪之牛,不亦甚乎? ——《史記·陳杞世家》 【譯文】有人徑自把牛牽入別人田中,田主居然奪走了他的牛,比喻某人已經(jīng)做錯了事,如果他人因此而加重懲罰則更加錯誤。 ................................... 【感悟】抓到小偷了可以打一頓嗎?當(dāng)然不行。面對錯誤的行為,處以不恰當(dāng)?shù)男塘P,則更加錯誤。 ...................................... 懲罰惡人依理依法,這是在維護所有人的公平。 諺曰:“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span>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譯文】有的人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有的人停車交談便一見如故。比喻感情的厚薄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 ........................................ 【感悟】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厚薄,從來不以時間長短而論。 ...................................... 懂你的人,不用多說,自然懂你。不懂你的人,相處再久,說再多,也沒用。 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 【譯文】是桃樹和李樹不主動招引人,但人們都來看它們開出的鮮花,采摘它們結(jié)出的果實,在樹下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誠實、正直,用不著自我宣傳,就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 【感悟】真正有才華的人,就算不說話,依然會受到別人的欣賞。 ....................................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諺日: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dí】。 ——《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不長途販運糧草。比喻做生意要會打算。 【感悟】長途販賣木柴和谷物,易受潮,風(fēng)險極高,這是商人們經(jīng)過血淚得出的經(jīng)驗。 吸取前人的教訓(xùn),相當(dāng)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諺日:人貌榮名,豈有既乎! ——《史記·游俠列傳》 【譯文】人的相貌和名聲,哪能完全相符。 【感悟】長得好看的人,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的人,不一定長得好看。參見馬云。 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皆因妄想一切如己所愿。 |
|
|
來自: 劉溝村圖書館 > 《經(jīng)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