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疫情故久不得觀影,本無追風的癖,或過分者則是對國產電影的失望與日俱增。雖然,素無崇洋媚外之好,仍見不得經不起結構的故事被冠以商業(yè)之名來賺無腦看客的錢。所以,然后,索性只看些神鬼滿天的網劇來打發(fā)時間,偶爾也看看動畫片加持一下童心,無甚不妥,心安且能理得。 近時沙澧疫情稍安,車流如舊人流如常,喜邀內子同往丹尼斯,為慶賀多年不遇的觀影,斥資喜購可樂兩杯及爆米花一桶。入座旋即開幕,故事緩緩而來。 劇情皆可百度,槍版亦能周全,不贅言。 故事很簡單,以喪葬為業(yè)的純爺們兒莫三妹被綠之后神情沮喪地在一場老人的葬禮上偶遇老人的外孫女武小文。小文喜武,神鬼不懼獨愛哪吒,一覺醒來溘然長逝的外祖母讓小文成了這個世上最孤獨的人,唯能陪伴的只有那個留有外祖線噓寒問暖語音的電話手表。嘈雜葬禮上,吊詭而狡黠的表哥告訴凝望窗外逢場作戲熱鬧異常的小文,外婆就在那只黑色的木棺里回不來了,從此遍尋不見外婆的小文篤認為是莫三妹將外婆裝上車帶往了別處,從此一大一小兩個陌生又熟悉的人開始了尋找外婆的糾纏。無奈之下,莫三妹欺騙小文說,她的外婆化作了星星,于是看一空繁星成了小文最喜歡的思念。 逝者如斯夫,時間與人一樣,若論感情,最親近的人有時實不如不諳世事的孩子,由此能映照出諸多老人晚景凄涼的現(xiàn)狀。沒有比死亡更能聚齊兒孫的場景,司空見慣里的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只是當下倫理教育的缺失的一個縮影,當冷漠成為主流表情,攜具而來的諸多負面的東西會接踵而來。而當人們習慣于此中麻木,自私凸現(xiàn)后的人情世故不過是味同嚼蠟。 世代經營喪葬業(yè)的父親因為大兒子的溺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三妹身上,自小穿梭于葬禮喧鬧里的三妹很早便能深諳人事,他能在側身而過的瞬間抓住商機,果斷承辦了那一對在醫(yī)院偶遇的中年喪女夫婦女兒的后事。為了對得起父親的交待,他煞費苦心,那具精雕細刻的粉紅石棺成了他完成這單生意的砝碼,不料卻被童心飽滿的小文用彩筆畫滿了星星。當他心懷忐忑撒謊對事主夫婦說這是她女兒表達的同齡人一點哀思,卻意外地收獲了事主感激小文共情作畫的真誠而生出的敬意,這也為三妹完成他父親彌留之際留下的辦一場與眾不同的葬禮的愿望埋下了伏筆。 作為父輩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人頭地,拋開假大空的理想,為農者愿其好好耕田,為商者想其承襲買賣,為官者亦期能子承父業(yè),造化弄人后的人們都因其際遇而在被選定的路上艱難活著。莫三妹因其哥哥早夭,早早便成為父親培養(yǎng)的接班人,送人一程是他父親最質樸的善良,所以,他希望三妹能及時接手生意并爭氣地做好。事與愿違的是當三妹的仗義,沖動、善良被生活擊潰后只能乖乖退守于得賺且賺營茍的小商江湖。生活暗流涌動,命運習慣不放過每個希望被善待的人。 小文找到與外婆一起跳舞的老漢合謀幫三妹賺取其父親出讓店鋪的三十萬元,一場活人的葬禮熱鬧開演,皇帝的葬禮別開生面,關于孤家寡人的隱喻能觸動很多老人的心。天不遂人愿,急于分拆遷款的老漢兒女大鬧現(xiàn)場,遭受父親責罵的莫三妹并不在意這快要煮熟卻飛走的鴨子。他更在意小文被折斷的紅櫻槍和那塊被弄壞的電話手表。 電影中很多溫暖的細節(jié)是作者對老齡人群及價值失衡的頹廢青年及留守兒童的反思,或者說是一種呼吁。那些入骨三分的刻畫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真實的對照,關于這部以喪葬為主線的電影,作者有意加入一些詼諧歡樂的元素來淡化沉重的基調,但看起來依然沉重而肅穆。 莫三妹的父親終于倒下,并留給了三妹后事要辦得與眾不同的遺愿。當三妹把父親的骨灰用煙花帶上天空,一切都如煙花般燦爛。最后手表被失女中年夫婦的科技公司修好,小文母親回歸,一切趨向美好的團圓式結尾能遂眾愿,說實話,對于頗重情誼的中國人來說,好人有好報這個結尾很入俗,不算爛。 關于死亡,關于臨終關懷,關于失獨老人,關于留守兒童,關于被廢掉的一批人,關于親情、愛情、電影都不厭其煩地作了交待或者說是暗示,這其中既有老戲骨細致傳神的刻畫,也有新生代小演員本色出演的真誠,雜而不亂,引人深省。如何關愛孤獨老人,如何善待留守兒童,如何對那些行將就木老人的臨終關懷,如何挽救如廈將傾的人世親情,如何引導被生活逼入混境的年輕人重建理想,成為這部電影直接而隱喻的表達。 應該感謝近年來電影過審制度的改變,這其間有無數(shù)矢志勇為導演的不懈堅持,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國傳統(tǒng)文的敞懷包容,相信會有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泉涌而來,不止賈樟柯以及這部作品的導演劉江江。 文以載道,以敘懷。當搞笑戲謔缺失教化功用純以逗逼,便失去了文藝的根基。很多人問罪于社會媒體工具,實則在這個魚龍混雜的人生江湖,向來都是各取所需。關鍵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生死才是人生大事,其他皆是擦傷。即便如此,很多人實在鼓不起勇氣而對。生當以喜,死何以悲,畏懼死亡不能成為混以度日的籍口,更不是萬念俱灰的理由。生而為人當為人事,所謂人事,且看萬物生四季。歸去來兮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因緣際會與緣起性空都講了一個很實在的詞:隨且不拒。 其實幾天前就想寫寫這部電影,因其沉重而作歇,有失我一氣呵成的風格。整部電影完全是生活的瑣碎,親情主打,愛情輔助,人情打底,記敘的主動要遠遠大于揭示的被動,悉數(shù)鋪陳,任君采擷開放式的風格更能表達出人情冷暖。 寫至此,言猶未盡又勒然作止。想起一位兄長父親病危時的一句話:什么這病那病,拿黃土一煨就好了。何其淡然,哲意海海,其實,對新生的隆重關注和對死亡的臨終關懷一直不成正比,推薦一本書《西藏生死書》,或能開解一二。另,主題曲很好聽!嗯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