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后期邪黨之一。神宗萬歷二十二年(1594)左都御史孫丕揚代陳有年為吏部尚書。孫丕揚,陜西富平人,他糾集陜西籍京官,組成秦黨。萬歷二十四年(1596)孫丕揚被張位、沈一貫、陳于陛排擠去職。萬歷三十六年(1608)重新出任吏部尚書。時宣黨、昆黨合力排擠秦黨、東林黨。揚言“欲去福清(東林黨人首輔葉向高),先去富平(孫丕揚),欲去富平,先去耀州兄弟(秦黨王國、王圖兄弟)。”神宗萬歷三十八年(1610)大計外吏,由七十九歲高齡的吏部尚書孫丕揚主持。他“挺勁不撓,百僚無敢以私干者”,“黜陟咸當”,然宣、昆兩黨“日事攻擊,議論紛呶”。萬歷三十九年(1611)孫丕揚繼續(xù)主京察(明朝政府考核京官的制度),侍郎蕭云舉,副都御史許弘綱領(lǐng)其事,考功郎中王宗賢、吏科都給事中曹于汴、河南道御史湯兆京協(xié)理,御史喬允升佐之。這是秦黨與東林黨聯(lián)合的京察。御史康丕揚、徐大化,給事中鐘兆斗、陳治則、宋一韓、姚文蔚,主事鄭振先、張嘉言及湯賓尹、顧天峻、劉國縉皆被察,又以年例把王紹徽、喬應(yīng)甲貶出朝廷。宣黨、昆黨“攻訐不已”(《明史·孫丕揚傳》)。萬歷四十年(1612),孫丕揚推薦大批東林黨人而未被采用,兼之“人言紛至”,只好辭職而去。萬歷四十四年(1617)東林黨魁葉向高去職,萬歷四十五年(1617)浙黨首領(lǐng)方從哲獨任閣事,齊、楚、浙三黨聯(lián)合主持京察,王圖、刑部主事王之宩、竇子偁、陸大受等秦黨及東林黨被逐殆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