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情社會當中,每個人都要面臨這么一個問題:到底是合群比較好呢,還是不合群比較好呢?這個問題,需要辯證來看待。年輕的時候,我們沒有見識過江湖和人性,那合群去見識一下,做人生的加法,也不是什么壞事。到了中晚年,由于我們已經(jīng)見識過世道人心了,那就不需要為了“是否合群”這件事而糾結了。能合群,固然好。而不能合群,自己一個人過日子也很不錯。更何況,人,始終會越來越孤獨,越活越想擺脫群體。原因很簡單,歷經(jīng)滄桑的人,都知道自由和瀟灑的可貴。合群,終究會束縛人之自由的天性。如果你是一個不喜歡合群的人,那我恭喜你,你已經(jīng)活得特別通透了。至少,自己想怎么過,就怎么過,不再受到他人的影響。那些人緣一般,身邊沒有什么朋友的人,多半有這幾個遠見,很成熟。取悅別人,迎合別人的眼光,這不是什么好事,而是當狗的開始。唯有按照自己的想法而活,學會取悅自己,我們才能活得有人格的尊嚴。單位的老劉,40歲之前都在迎合別人。同事讓他做什么,他都照做,一點也不敢違背別人的意思。在他看來,只要我拒絕了別人,那就不合群了,會被人視為異類。在39歲那年,為了合群而茍活的老劉,被迫幫人背了黑鍋,還被人嘲笑。那一刻,他就反省自己:如此在乎別人的眼光,真的就是好事嗎?后來,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別人怎么看,那是別人的事兒,跟自己毫無關系。自己想怎么活,想活成什么樣子,才是關鍵。所以說,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不會在乎別人的眼光和看法。這,就是成熟的表現(xiàn)。有一位作家說過,當你掀開人性的遮羞布,你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人都在逢場作戲,虛偽得很。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會出現(xiàn)不少的過客。但這些過客,未必都是我們的良朋知己。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喜歡戴著面具做人。剛入江湖的時候,跟這些戴著面具的人打交道,也覺得沒有什么。慢慢地,我們也被他們給同化了,越活越虛偽,越活越不夠真實。在四五十歲的某天夜里,我們睡不著覺,就會思考,如此虛偽地活著,整天戴著面具去應對一大堆自己根本就不喜歡的人,真的有意義嗎?逐漸思索下去,我們會給出一個答案,毫無意義。把心思花在虛情假意的人身上,不過是浪費時間和生命罷了,毫無得益。這,就是一個逐漸看透的過程??赐噶巳诵缘奶搨魏蛷碗s,我們就想活得簡單且真實一點,不想戴著面具過一生。庸俗的人,就是那些群來群往的合群者。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活,反正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毫無主見。而孤獨的人,他們已然擺脫了所謂的群體,按照自己的本心而活著。自己去吃飯,自己去看書,自己去運動,自己去旅行,毫無心理的包袱和阻礙。人,不該越活越像圈養(yǎng)的綿羊,而應該越活越像獨自前行的孤狼。在廣闊的天地當中,一個人自由地奔騰馳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一個人的快樂,沒有享受過的人,他們不會懂,就會覺得孤苦難耐。事實上,當我們接受了獨處的人生,就會發(fā)現(xiàn),前路終將繁花似錦,春暖花開。我們之所以活得痛苦,就是因為把群體和圈子看得特別重要,讓自己的生命,遭遇了寒冬。人,之所以會改變自己的觀念和生活方式,就是因為他們受到過極致的痛苦。經(jīng)受了這些痛苦之后,他們不再選擇委曲求全,反而選擇一個人去面對那神秘難測的生活,不再看別人的臉色,也不再聽別人的閑言碎語。著名作家余華說過,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我們不妨問問自己,自己所擁有的朋友,真的是“有感情”的真朋友嗎?未必。我們只是不想讓自己顯得孤單落寞罷了。但是,為了不再孤單落寞,就讓自己活在虛偽的環(huán)境當中,這,不就是自討苦吃嗎?與其裝模作樣,不如真真實實地活一場,別搞那么多的花里胡哨,只聽從自己的本心,去過好這一生。至少,要給自己一點快樂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