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宋莊紅木博物館里的珍寶奇人 北京冬天,霾多晴少,工作日,人們?nèi)缦佔灏?,在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與四通八達的地鐵洞穴里穿梭于單位與蝸居之間,熙熙攘攘為利奔波,整天不見天日。苦了周末,窗外毒霧彌漫,也只能憋在家中。 空虛寂寞中,好友召喚,北京工商大學校友會金融分會有個鑒賞紅木沙龍。平日我對藝術文藝興趣濃厚,聞此喜訊自然欣然前往。
聚會地點在北京藝術家的群聚地通州“宋莊”。元亨利紅木博物館,在宋莊核心地帶,一處青磚灰瓦白墻的中式院落,圓圈圈門,四角亭,馬頭墻等元素透著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 宋莊遠離鬧市,霧霾濃度散淡不少,依稀還透點藍天,天好心情就好。
以前只知道紅木行當水深,進了“元亨利”,別有洞天,院子里除徽派三層博物館展廳外,還有幾幢高大家具加工廠坊。技藝精湛的工匠在此以最純正的傳統(tǒng)工藝,雕琢制作最經(jīng)典紅木家具。庫房里囤積有價值連城的各色紅木原料。博物館一層主展紅酸枝、白酸枝家具,二層陳列小葉紫檀,三層一水的黃花梨。中國紅木第一品牌絕非浪得虛名。
老板楊波,靠字畫收藏起家,九十年代進入紅木行業(yè),以他深厚藝術品鑒能力與敏銳商業(yè)嗅覺。在紫檀、酸枝、金絲楠、雞翅等諸多硬木中發(fā)現(xiàn)海南黃花梨蘊藏的巨大價值,專注收藏、加工、經(jīng)營海南黃花梨。楊波開玩笑說,有段時間好像就他一個人玩海黃,海南的經(jīng)銷商,手里的舊家具物件、新舊原料,只等我一人收。他不去就掉價,他一去就漲價。 其實,海南黃花梨以其資源稀缺難覓、木性細膩油潤散發(fā)香味、質地堅硬實韌不變形宜榫卯,自然紋理華貴美妙。在歷史上早就被發(fā)現(xiàn),是皇室御用臻品,民間很少使用。只是近百年改朝換代、天翻地覆,才使其流落民間。博物館里有幾件早期在海南農(nóng)民手里手里的,搟面棍、櫥箱雜件。
這件陳列于三樓展廳的黃花梨羅漢床的價值近2000萬與一層樓半屋子家具差不多,背板、梁架、立足全是整木無拼接。作為鎮(zhèn)館之寶,三樓收藏的另兩件國寶級重器,明代皇家御用大條案,大屏風,其巨大體量、精美做工舉世罕見、令人震撼,目前價值連城,無價可尋。 尊貴的黃花梨,也只有玉中上品和田白玉可以媲美。經(jīng)過充分價值發(fā)現(xiàn)。目前在市場上已經(jīng)處于“一木難求”的狀態(tài),十年來,它的價格從約36元每斤漲到2萬元左右每斤,漲幅達500倍,遠超房地產(chǎn)投資和黃金珠寶投資。由于海南黃花梨產(chǎn)地狹小資源稀缺。未來200—300年幾乎不會有多少新黃花梨產(chǎn)品問世,作為賣家來講賣一件少一件,已成為少數(shù)尊貴買家的“奢侈擁有”,買賣主要以拍賣方式。對海黃的發(fā)掘經(jīng)營使楊波成為當之無愧的黃花梨第一人,是紅木行業(yè)的潮流引領者、標準制定者、價格制定者。
展廳二層主要展示紫檀家具。紫檀質地如緞似玉,紋理細膩致密,色澤沉穆肅靜,從明朝問世一來,一直都是價值不菲的收藏投資佳品。近幾年其價格與黃花梨相比差距拉大具有很強補漲空間。不過在實際購買紫檀家具過程中,要注意家具拼補情況與工藝水準,這兩點是評判一件紫檀家具價值高低的重要因素。
參觀結束后,楊波董事長專門向來賓作了紅木家具鑒賞與投資收藏的專題講座。重點推介他目前最看好的潛力品種白酸枝。據(jù)他介紹不久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第17屆締約國大會在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同意將白酸枝等黃檀屬物種列入瀕危保護管制,在國內(nèi)外紅木界引起極大震蕩與沖擊。白酸枝,學名奧氏黃檀,其存量相對稀少,不足草花梨的萬分之一、大紅酸枝的百分之一,存量決定價值差異,物稀則必貴,白酸枝木材穩(wěn)定性高,材質細膩,很多行家都會將其與黃花梨混淆,我國著名文物鑒賞家、收藏家、《明式家具珍賞》作者王世襄先生就曾收藏過一件白酸枝明夾頭榫畫案。此案是一木一器而成,白酸枝特別適合明式家具簡潔的風格,其制作的明式家具美輪美奐。目前白酸枝的價格相對較低,現(xiàn)在投資它,預計再過兩年,白酸枝家具的回報率會很大。
楊波收藏字畫起家,在欣賞紅木家具過程中,不斷有大師級的稀世佳作攝入眼球。齊白石的山水畫不多見,早年間畫過一些。最著名的是歷經(jīng)傳奇,估價10億的山水十二條屏。自今年委托保利拍賣一波三折至今未落槌。業(yè)內(nèi)預估十二條屏必創(chuàng)中國畫拍賣最高紀錄。楊波收藏的這幅《山水孤舟》是齊白石居京十二年所作,為其衰年變法典型之作,價值自然不菲。
這幅李可染1978年,試畫新紙的《孺子?!?,構圖巧妙,兩牛相交、一濃一淡,牧童對視,背景垂柳寥寥幾筆卻大氣磅礴,畫面生動、意趣盎然。
李苦禪這幅《竹鳥圖》,雖懸掛在展廳不起眼的一處角落里,卻是李苦禪寫意花鳥的經(jīng)典之作,苦禪先生此類作品多是水墨畫成,這幅水墨淡彩比較獨特。
黃胄畫驢、新疆人物多見,畫鵝就比較稀罕,楊波卻偏偏有一幅。不得不佩服楊波眼光獨到,書藏品不光青睞大師,更是鎖定大師的經(jīng)典代表作。尤其是大師創(chuàng)作的比較少見題材,越是稀缺、越有價值,作為國內(nèi)頂級藏家楊波深諳此道。
展廳里的這幅董壽平墨竹,蘊含深邃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理念,將干濕、疏密、長短、濃淡表現(xiàn) 恰到好處。一枝一葉,一筆一劃深透書法寫竹的功力,這叢煥發(fā)著勃勃生機的竹子也浸透著一股濃濃的書卷氣。
陸儼少的山水自成一體,尤其是線條運用表現(xiàn)云水是其絕技。在其筆下行云流水、纏繞升騰,變化無窮。楊波收藏這幅山水佳作充分展示了這一特色。
在元亨利博物館三樓,一間寬敞的畫室里,我見到了正在伏案作畫的楊彥大師。楊大師面色紅潤,銀須飄飄,驚若天人。其實他年不過六旬,真值藝術創(chuàng)作巔峰壯年期。在畫界,他被譽為「苦學型」畫家。但于他苦學背后,其實隱藏著一顆善于玄想冥悟的心靈和無止無息的創(chuàng)造才華。那迅如閃電的思維,童稚惡作劇般的奇想,楊彥的畫,一如其人。在極繁與極簡、極放和極工之間試探;在極古與極今之間游蕩;在詩意和持理之間徘徊;在純情和純智之間較量。 2014年,暨九歌拍賣十年慶典,楊彥鴻篇巨制十八峰群系列作品《黃山賦》,私人洽購6600萬元成交。
比楊彥書畫更傳奇的是他與27歲塞拉利昂黑珍珠,愛達.楊的忘年跨國戀情。這段奇緣我曾在央視的專題節(jié)目中有所了解。據(jù)楊彥自述,在他的的人生中,有兩個長達20年的尋夢。一個是對非洲妻子的尋找,另一個就是對岡仁布齊神山的向往。中國人講緣分。2011年的春天,楊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遇到了學經(jīng)濟管理的大學生愛達·楊。一見鐘情、迸發(fā)火花。楊彥鼓足勇氣現(xiàn)場求婚,美麗爽朗的黑珍珠竟一口答應,隨即按照當?shù)仫L俗舉行了莊嚴的異國婚禮,就好像兩片云,偶然飄在一起的樣子。就這樣成就了這段在俗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跨國姻緣。 愛達·楊真是迄今我所見最美的黑美人,絕美的五官身材,金色的睫毛掩映的清澈雙眸攝人魂魄。晚餐時,與我鄰座,令我驚詫的是他用一口流量的漢語主動交流,還與桌上的來賓挨個互加微信,全是英文的,朋友圈圖片記錄了她在中國學漢語、畫國畫、唱歌唱戲、學古琴、炒中國菜……在游歷中國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與丈夫楊彥的許多美好的瞬間。 黑珍珠在待人接物中表現(xiàn)出的善良、簡單、熱情、直爽,煥發(fā)著獨特非洲魅力。
紅木館里奇人奇事真不少,大家談笑間,又一位神秘貴客到訪。他就是由《大花轎》、《開門紅》紅透大江南北的歌手火風。前些年他在西藏閉關修佛11年,如今也拜在楊彥門下學習中國傳統(tǒng)書畫。算是在佛俗兩界自如穿梭,令人嘖嘖稱奇。在大家追詢下,火風講述了他創(chuàng)作天籟之音《奇朵蓮花》的心路歷程,也談及他引以為豪的一件產(chǎn)品,兒子霍尊。晚餐時火風向大家原聲演唱了《奇朵蓮花》,空靈清澈的歌聲穿透寒夜、悸動人心。
|
|
|
來自: 新用戶8366431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