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導讀小引 】3月27號接“頭條小秘書”的通知:“恭喜你成為 '我年少時想成為的自己’ 的征文活動發(fā)言代表”。尊從編輯小秘的惠意邀請,今天我專門瀏覽了該主題征文,發(fā)現(xiàn)擬題擊中許多人的淚點,投稿十分勇躍,通讀大量作者的文章受益匪淺。 當我們走過了人生一段又一段路之后,再回望年輕時做出的一個又一個選擇時,我們會驚人的發(fā)現(xiàn),人生常常是在與自己的命運讓步和妥協(xié),絕大多數(shù)人今天的生活狀態(tài)與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而距離時代的、社會的、個體的具體現(xiàn)實卻越來越近,到頭來最后真正活成了“年少時想要成為的自己” 卻少之甚少。對于這種人生的無序現(xiàn)象我們該怎樣認識?下面撮其要歸納起來談?wù)勛约旱目捶ǎ?/span> ? 一、在實現(xiàn)少年理想的路上,生命的無序和無力感,讓他們懂得了接納平凡,學會了與社會和解,與自己和解。青澀年少的理想與期待常常是恣肆綻放,大有乾坤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氣慨。作者“二月柳手中的世界”最有代表性,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父親是公職人員,母親是鄉(xiāng)村教師,應(yīng)該說當時家庭條件算好的。但是他“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卻毫無興奮”,因為他的青春偶像是《新星》主人公李向南式的領(lǐng)軍人物。他放棄了上大學,回到河南南部農(nóng)村爺爺奶奶的老家,幻想當一個村支書改變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但殘酷的是就連小小的村支書不是說當就能當?shù)?,?jīng)過幾十年的艱苦打磨,他不再“老夫聊發(fā)少年狂”,隨著老家發(fā)展巳經(jīng)融入到縣城的一部分,生活的軌跡最終把他帶入城中村過上了煙火安然的現(xiàn)實生活。 類似這種在追求中失落,在失落中懂得了實在,懂得了生命的無序和人生的無力,明白了自己今后的生活坐標的作者很多。昵稱“江月筆記”的作者,小平南巡那年他考上大學,在高中畢業(yè)記念冊上留言:“做一個政壇文人”,按他當時的自我定義為“在政府機關(guān)要有一定的職務(wù),在文學上要有所建樹”。 如今整整過去了三十年,離稱得上“政壇”的省部級、離夠得上“文人”的天下皆知文章著作的雙重目標,巳然是遙不可及。但回看來時的路,當初的少年為何而出發(fā)?今天的中年要到哪里去?雖然可以說沒有可能活成當初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但那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心,終究有了平靜安放的地方”。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之間,作者找到了很多東西即使我們拼盡全力也不一定實現(xiàn)的人生答案,找到了生活需要繼續(xù)的心理平衡支點。 ? 二、在心存青少年美好夢想的期待中,盡管他們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卻充實熟稔了自己的人生精神長相。一個昵稱叫“美文遲暮”的作者,寫當年讀書時,自己在大家公認的校花面前儼然是一個“丑小鴨”般的存在。可是當二十多年過去之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再見到這個曾經(jīng)“讓自己羨慕了半生”的?;〞r,她怎么也不能把眼前這個從衣著到神情儼然不失為一個落魄“黃臉婆”,與當年學生時代的“白天鵝”疊合為同一個人。同學倆經(jīng)過簡單的溝通了解,原來?;ǖ募揖潮緛聿粔蚝?,卻又遭遇到仗夫久病不愈,外加兩個孩子上學,靠她一個人去支撐,經(jīng)濟和思想負擔壓得她透支了自己…… 作者通過對比的手法,從中感悟到歲月是把殺豬刀,比起容顏來說,一個女人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首先要追求經(jīng)濟自由和精神獨立,才能不懼歲月。從昔日的白天鵝變成了黃臉婆的歲月剝蝕中,作者感悟人生,成就了自己的“精神長相”。
三、在強烈追求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中,受時代變革、人生無常的沖擊,當年錯失的風景變成了回憶,人已非少年,自己也非少年時代想成為的自己。作者愛生活的tong,讀初中時文章被《中國青年報》釆用。為實現(xiàn)當作家的理想,她小小年紀確實做過不少努力,夏天躲在寢室蚊帳里寫小說,汗流浹背也不出納涼??墒遣痪帽l(fā)了“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中學停辦了,她順應(yīng)時代潮流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如今回憶起來,正應(yīng)驗了今天人們所說的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到誰的頭上都會壓彎他挺直的脊梁。 作者安心雨來自四川農(nóng)村,1996年中考成績?nèi)l(xiāng)前幾名,但因家里沒有條件供她讀高中考大學,只好退讓選擇去上中專。報志愿時被一個穿制服的半軍事化管理學校所吸引,糊里糊涂地選報了該校的道路與橋梁專業(yè)。誰知道上一屆的師兄師姐們都由國家分配了工作,而輪到她這一屆畢業(yè)就自謀職業(yè)了。就這樣由于家庭經(jīng)濟條件和時代改革調(diào)整,她的人生不能由她作主地被定格在了工地上。 網(wǎng)名德才兼?zhèn)涞姆琕l ,高中畢業(yè)稀里糊涂地被父親推上了小學代課教師的崗位,原本這個工作適合我,我也幻想帶領(lǐng)全班學生考聯(lián)區(qū)第一;幻想轉(zhuǎn)正成為正式的小學教師;幻想享受公辦教師的待遇……然而沒有受過專業(yè)訓練,沒有深厚的教育理念做支撐,最終被淘汰成了家庭主婦。想到這些付出努力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那種不甘心的心理狀態(tài)直到五十歲心都涼了。生活的腳步也讓那些曾經(jīng)幻想著將來滿滿成就的自己,多多少少有些悔不當初,時不我與嘆惋。 最后我想說的是,通讀 “頭條 · 我年少時想成為的自己” 的大量征文,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沒有人在年輕的時候想成為一個普通人,但在追尋遠方的自己時,人生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轉(zhuǎn)折與變故,無力和無奈的情緒會把我們變成現(xiàn)實的傀儡,被生活的繩索繩著向前進。但當身邊一道道風景變成了回憶的時候,才猛然驚醒我已經(jīng)找不到'年少時想成的自己’的原稿了,落入了江湖的流行歌詞——“我巳不是當年的我!” 其實,過去的“我”、現(xiàn)在的“我”、以及未來的“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自我。這是一段漫長的路程,其間我們會遇到各種問題,會有不斷的自我調(diào)整,今天的“我”是由年少的“我”發(fā)展而來的,并且還會繼續(xù)成長為將來的“我”。但人生成長并非今是而昨非,它是一個不但成長蛻變的過程,它沒有草稿只有定稿。 也許有人還要追問:那我們當初為什么出發(fā)?今天為什么找不到原稿?希臘哲學家普魯塔克的著名的悖論是最好的回答:忒修斯建造的船被雅典人留下來做紀念,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最初造船的木材不斷腐朽,被雅典人不斷用新的木材替代維修,最后忒修斯原來造船的每一根木材都被換光了。 普魯塔克問:“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斯修船嗎?如果是,已經(jīng)沒有一根當初的木頭了;如果不是,那它是從什么時候不是的呢?” 其實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沒有活成“年少時想要成為的自己”道理是一樣的,人生海海,我們掙扎過,傷心過,失落過,一切都巳成為過去。生活還要繼續(xù),時間來不及讓我們胡思亂想,你只需要把握當下,做最好的自己,你就一艘生命的忒斯修船,人文精神同樣值得人們永遠珍愛與尊重。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來源:2023-04-10 原創(chuàng)撰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