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已經(jīng)入伍13年之久的海軍軍官許光,正是前途一片光明時候,突然決定退伍返鄉(xiāng),照顧年事已高的奶奶。 要知道,當時的許光還是中國首屆大學畢業(yè)的海軍軍官,在13年的軍旅生涯中,曾6次因立功受獎,若他繼續(xù)留在軍隊,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然而,面對自己從小相依為命的奶奶身體愈來愈差,必須有人陪伴在身邊。許光想都沒想就果斷地退伍,選擇回家鄉(xiāng)工作。而這一決定,也代表著他將會迎來截然不同的人生。 許光回鄉(xiāng)六個月后,奶奶安詳離世。許世友看著已是而立之年的長子,心懷愧疚地問道:“你還想回部隊嗎?” 對此,許光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放棄光鮮亮麗的前程留在家鄉(xiāng),扎根基層直到生命的盡頭。
一、艱難歲月 許光于1929年出生,父親許世友因身負重任,難得有時間回家探望母親及自己的妻兒。因此,許光小時候?qū)Ω赣H的印象是不清晰的。 1932年,許光還只有兩歲多的時候,國民黨派出大批軍隊包圍了鄂豫皖根據(jù)地,根據(jù)地的形勢十分危急。緊急情況下,駐扎在這里的紅四方面軍遭受嚴重損失,只好忍痛放棄了根據(jù)地,并開始撤離至大別山以外的川陜地區(qū)。 許世友當時已經(jīng)晉升為團長。在大部隊處于危急狀況之際,他被迫忍痛與家人分別,隨著紅四方面軍離開大別山,前往川陜地區(qū)征戰(zhàn)。自此,他與家人徹底失去了聯(lián)系。 許世友的離去,給這個本就艱難的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他離開后,家里剩下的人不僅要為生計而奔波,還要時刻警惕,躲避來自國民黨的清算行動。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善良的許母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不忍再讓自己的兒媳婦跟著受苦,便作主將她改嫁。當時,只有幾歲的許光因此與雙親分離,和奶奶、姑姑相依為命。 許光7歲的時候參加了童子軍,懵懵懂懂他開始有了自己的信仰。 這年,國民黨再次展開了新一輪大肅清行動,許光和姑姑二人被迫逃進深山里,在一處山洞中藏匿了三天三夜。奸詐敵軍在臨走前放了一把火燒山,要不是他們二人逃得快,恐怕就要葬身在火海。 童年的歲月雖然過得艱難,卻并沒有摧毀小許光的意志,反而令他對人民軍隊更加向往,更加努力,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名像父親一樣的軍人。 如此,許光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逐漸成長起來。 二、父子重逢 1947年,許光從他父親的老上級王樹聲司令員那里得知他的父親并沒有犧牲,他還活著! 此時的許世友已經(jīng)歷經(jīng)無數(shù)戰(zhàn)爭,功勛卓著,是人民解放軍中一位著名的將軍。 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他擔任華野山東兵團司令員,率部與同師各軍合作,掃蕩山東地區(qū)的國民黨殘部,取得了重大勝利。 突然某天,在第一線指揮作戰(zhàn)的許世友收到濟南軍部的一個電話:“許將軍,您的長子從家鄉(xiāng)來找您!” 許世友看著當年還在襁褓中的兒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長成了大人,激動地將其緊緊地抱在懷中,好一陣才笑著說:“黑伢!你是黑伢!我的兒子?!?/p> 許光眼含淚水,激動地說:“爸,是我!” 離別多年的父子倆,彼此之間有著無盡的話題,整個晚上都在不停地交談中度過。許世友問得很仔細,從自己離家一直到現(xiàn)在家中發(fā)生的所有事。 許世友聽說許光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甚至不識字,感到十分愧疚。他又問:“你有什么未來的計劃嗎?” 許光毫不遲疑地回答道:“我想加入軍隊,像您一樣為國家奉獻!” 隨后,許世友立刻安排許光去山東軍校文化課程加速班進行學習。此后,憑借自身的努力,許光成功考入華東軍政大學、第一海軍學校、大連海軍學院等高等院校進修,并成為新中國首批取得大學文憑的海軍軍官中的一員。 在服役于北海艦隊期間,許光并沒有因為父親是許世友而受到特別待遇,反而接受了更為嚴格的培訓。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他在北海艦隊中逐漸晉升為一名優(yōu)秀的艦長,并取得了六次卓越的戰(zhàn)功。 三、扎根基層 正當許光在軍隊的事業(yè)一帆風順前途看好時,一手將自己帶大的奶奶卻突然病重。 在與父親商討一番后,懂事的他做出了一生中最艱難的抉擇,舍棄似錦前途,回家鄉(xiāng)新縣替父盡孝。 1965年,許光離開了青島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回到了他的家鄉(xiāng)新縣。與此同時,他也從海軍的中層軍官變成了老家縣里的人武部副部長。盡管經(jīng)歷了這樣巨大的變化,但是,許光并沒有任何抱怨。相反,他一邊努力工作,一邊悉心照顧奶奶。 半年后,現(xiàn)年94歲高齡的奶奶在許光的陪伴下平靜地辭別了人世。 處理完奶奶的后事后,許世友愧疚的看向兒子問:“你還想回到部隊里去嗎?” 對此,許光毅然拒絕了,決心留在家鄉(xiāng)。 作為一個出生在鄂豫皖根據(jù)地地新縣的人,許光對老區(qū)有著特殊的感情。他將對奶奶的愛意,轉(zhuǎn)化為對革命根據(jù)地的關懷,并且立志要為新縣革命根據(jù)地的人們盡一份綿薄之力。 許光在縣里的軍隊里工作了20年。在這二十多年里,許光在軍隊之外,還不斷為家鄉(xiāng)的建設發(fā)展出一份力,修路、水利、教育等等都有他的參與。
作為開國大將的兒子,許光從未因自己的私事向父親求助過,卻為家鄉(xiāng)的重建,多次寫信請求許世友的支持與協(xié)助。 許光多年來的付出,百姓們有目共睹。起初,大家都覺得許光這個開國大將的兒子,應該不會有這么大的毅力,誰也不會料到,許光竟然能夠在基層扎根數(shù)十年,更不會料到,許光在基層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得到了老百姓們的一致認可。 1982年,因功勛卓著,上頭提議提拔許光擔任信陽軍區(qū)司令員一職,不料他竟拒絕了,并主動要求調(diào)到地方。 許世友去世之后,武漢軍區(qū)的一名高級軍官為了照顧老首長的后代,提出將許光一家送到武漢去,不過許光認為影響不好,他又舍不得離開新城,所以婉拒對方的好意。
許光這一生都過著簡樸的生活,一直到2013年離世,他家的家具都還是70年代的大柜子、80年代的沙發(fā)、90年代的老式電視。 正是這樣的許光在老紅軍最困難的時候,慷慨解囊,資助資金累計超過10萬元。他一直到生命盡頭,都還在為人民著想,并將自己全部積蓄捐獻給家鄉(xiāng)的慈善組織,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一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
|
|
來自: 我的學校西亞斯 > 《中國共產(chǎn)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