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句話叫做“脾胃虧虛,百病由生”。可能很多小伙伴一聽到“百病”二字,覺得這也太夸張了,根本不可信。平時感覺不出來,等真的出了問題才能感覺到脾胃的重要性,但是到那時說什么都晚
眼袋,6味藥就能解決 參芩白術散|徹底消除眼袋的神奇妙方 老中醫(yī)根治眼袋偏方大公開 水腫下墜的大眼袋,或許只有 “調(diào)血水第一方”才能去掉 眼袋”嚴重的,咱老百姓有驗方
在我國金元時期有位醫(yī)術高明的中醫(yī),叫做李東垣,被稱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以擅長治療脾胃病而聞名,他非常重視脾胃的功能,“脾胃內(nèi)傷,百病由生” 這八個字,就由他總結出來的。明代著名名醫(yī)張景岳也很重視脾胃功能,將脾胃稱作身體的基礎和軸心。基礎扎實牢靠,人體的免疫力自然就很強大,抗病能力就會增強。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靠脾胃的作用,我們吃的食物首先要進入胃中進行初步加工,也被稱為腐熟。再經(jīng)過小腸進一步加工,有營養(yǎng)的轉化為精微物質(zhì),由脾負責運輸?shù)轿迮K六腑,剩余的糟粕通過大腸排出體外。脾胃不僅運化食物,還要運化水液,所以水液的正常代謝也離不開脾胃的作用,脾胃健康,水液代謝就正常,如果脾胃虛弱,運化不及,水液就會變成痰飲蓄積在體內(nèi),所以脾胃虛弱的人往往伴有虛胖、眼袋、水腫等。我們知道心有生血的作用,但也離不開脾胃的支持,因為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氣血的基礎材料。食物經(jīng)過脾胃的運化,化成水谷精微,再化成營氣和津液進入脈中,經(jīng)過心火的氣化作用,變化成赤色的血液,這就是所謂的“奉心化赤”。 氣血的強弱虛實,直接取決于脾胃功能的強弱,脾胃強則氣血充足,脾胃虛弱就會氣血不足,脾胃弱的人大多數(shù)都面黃肌瘦、貧血、頭暈無力。脾有統(tǒng)攝血液的作用,就是統(tǒng)攝血液在血脈中流動,防止血液溢出脈外。好比是開地鐵的司機,能夠指揮著地鐵在軌道上行駛,避免越出軌道。脾氣虛的人,身體各處就容易出血,牙齦出血、鼻子出血、皮膚上有出血點、尿血、便血、月經(jīng)量大等問題,都需要補脾氣。因為脾主升清,脾氣不僅能把精微物質(zhì)上輸至心肺、頭面,這種上升的力量還對保持體內(nèi)臟腑的位置有托舉的作用。脾氣虛弱,不能升舉,就會導致中氣下陷,中氣下陷的人會有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臟器下垂的癥狀。水谷化生的精微之氣被脾升舉到上焦,滋養(yǎng)心肺,并由肺布施到頭面官竅,清陽之氣滋養(yǎng)官竅,九竅就通利,耳聰目明。現(xiàn)在,介紹給大家一個古方,專門健脾護胃,久服能延年益壽。這個方子來源于宋朝朝廷組織編寫的醫(yī)書《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很多耳熟能詳?shù)姆阶佣汲鲎赃@里,比如四君子湯、四物湯、逍遙散、參苓白術散等等。這個方子名為“仙術湯”,據(j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記載此方“能癖瘟疫,除寒濕,溫脾胃”。組成:蒼術160克、大棗40克、干姜10克、炒杏仁20克、 炙甘草48克,研成細末,用淡鹽湯服下,一次3克,一天兩次。此方為什么能祛寒濕、溫脾胃呢?我們來看具體藥物組成。在古時候,白術和蒼術不分彼此,統(tǒng)一被稱為“術”,到了宋代時期才真正分開。但是蒼術既能補脾,又能祛寒濕,可以更快的把脾的濕邪去掉,另外,因為它走竄,擅長把筋骨、皮表的風濕驅逐出去,所以可以燥濕化痰、可以祛風濕、解表。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促進脾氣升淸作用,清陽之氣上升;注于雙目,能夠濡養(yǎng)眼睛,使眼睛更明亮,所以長期服用仙術湯還有明目的作用。 早在漢代,就有記載說蒼術能“避一切惡氣”,在所有抗疫藥材中,蒼術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所以,仙術湯還可以癖瘟疫。炙甘草和大棗是張仲景藥方中常用的兩味藥,甘草可以直接補脾,補充脾胃的津液氣血,張仲景補脾最喜歡用甘草。甘草味甘性溫,還可以甘溫除熱;炙甘草味甘入脾,能補脾胃之氣,還有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可以將這些藥擰成一股繩,使勁兒往一處使。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棗除了香甜可口,美好祝福外,可能認為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其實不然,大棗在中醫(yī)藥里是一味難得的好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講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jīng)。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干姜味辛溫,可以溫胃,增強脾胃陽氣,胃陽增強可以使整個五臟六腑陽氣增加,對下寒有很好的療效。干姜性溫,跟生姜不太一樣,生姜是散寒的,干姜是溫中,溫肺里的寒。干姜和炙甘草穩(wěn)穩(wěn)地守住中焦,保護脾胃之氣,因為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兩者相配能健脾暖胃,調(diào)和氣血。干姜得大棗驅寒有動力,大棗得生姜,補中不滋膩。杏仁能夠祛痰止咳平喘,作為種子類的藥物,首先能夠降氣,杏仁味道較苦,苦也能降氣,杏仁入肺經(jīng),可以使上逆的肺氣下降,從而止咳平喘。第一, 杏仁的降泄作用有助于幫助胃氣下降,杏仁質(zhì)地比較油潤,還有潤腸的作用,能夠通便。第二, 從五行相生關系來看,脾屬土,肺屬金,土生金,脾為肺之母。如果脾胃虛弱也會累及肺臟,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很多脾胃虛弱的人,痰濕過剩引起咳嗽,所以加入杏仁可以使咳嗽標本兼治。原方中鹽的用量偏大,不利于身體健康,所以本能建議研末的方藥中不放鹽,改為用淡鹽水吞服。鹽咸寒收澀,入胃腎大小腸經(jīng)。鹽入腎經(jīng),還能清熱引火下行,加強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的聯(lián)絡溝通,調(diào)和臟腑。整個方子,以調(diào)理脾胃為主,同時兼顧肺臟的調(diào)理,同時加強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的溝通,共同發(fā)揮“辟瘟疫,除寒濕,溫脾胃”的作用,正如書中記載“常服延年,明目駐顏,輕身不老。”小提示:脾胃虛寒、舌苔白膩、胖大有齒痕,皆可用,但陰虛者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