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我到墓園覓“祖根”…… 作者 申衛(wèi)平  清明時節(jié),神州大地,煦陽明媚,萬木復(fù)蘇,花綻枝頭,樹草青青……  這一天,人們手提花籃,步履不停,走向墓地,祭祀祖先。有人說,“認(rèn)知清明,就懂得了人生”,站在故親墓前,就知道自己從哪里來?  中華民族喜歡尋根溯源,華夏后人來自父、母,父母又源于祖父、母。高山流水必有源,祖祖輩輩總有根,“問我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洪洞大槐樹前石碑篆刻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紅字......  沈陽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息著一百多位志愿軍先烈,這里有特級英雄黃繼光、楊根思和一級英雄邱少云,還有蔡正國、吳國璋、李湘、饒惠譚等我軍高級指揮員......  我們都是志愿軍后代,長眠在陵園里的每一位烈士都是親人,子孫是逝者的血脈傳承。生者尋根,我們的祖根就在這里,沈陽“皇姑陵東街”,“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  3月28日,志愿軍研究會發(fā)出通知,2023年清明節(jié),將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舉行“千人祭奠志愿軍英烈活動”……  “又是一年草木春,清明時節(jié)踏綠行”,今天,志愿軍后代腳步紛紛,從祖國各地來到沈陽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掃墓,這是一次家祭,傾哀思,溢親情,這是集會活動通知全文…… 清明早上,沈陽陰雨靡靡,“掃墓時節(jié)雨紛紛,我來陵園家祭親人”,從祖國各地趕來的近千名祭掃后代齊聚北陵烈士陵園……..  中、朝軍隊連續(xù)進行了五次戰(zhàn)役,把敵軍趕到了三八線附近,對方被迫坐了下來,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整個戰(zhàn)爭期間,先后有240多萬志愿軍將士參戰(zhàn),近20萬官兵獻出了寶貴生命......  我們出生在那場戰(zhàn)爭炮火硝煙的歲月里,幼小時候,父母們都赴朝參戰(zhàn),“孩提年紀(jì)”是妥妥的留守“志愿軍軍娃”...... 幾年后,我們長大了,歸來的父輩們經(jīng)常講起你們英勇作戰(zhàn)、流血犧牲的故事。從記事時起,我們就經(jīng)常來陵園里掃墓,探望你們,仰慕英雄......  又過了很久很久,我們也都成了花甲老人,每逢清明和烈士節(jié),都會前來祭掃,叩拜英烈祖先...... 一些時候,我們會打著旗幟,上面標(biāo)識著父輩們在朝作戰(zhàn)幾大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鐵原戰(zhàn)役、長津湖戰(zhàn)役),還有總部首長對作戰(zhàn)部隊嘉獎稱謂,這些會使我們銘記前輩,崇尚英勇,永不忘本….... 2023年是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協(xié)議簽署的年代,也是勝利的日子,偉大的祖國從來都沒有像現(xiàn)在這般繁榮、昌盛。今天的祭祀廣場上,志愿軍后代們頭戴軍帽,面對著先烈們的墓和碑,興奮地打著橫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不忘告乃翁”.......  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著志愿軍三十八軍的五名烈士,他們是:趙吉祥、郭忠素、孫敬之、丁慶枝、崔夫行....... 今天,廣場上站立在“萬歲軍后代”橫幅后面有近千人的祭掃人群。在莊重的儀式中,他們披寒沐雨,神態(tài)爍爍,目光炯炯…… 頭上青絲成白發(fā),戴上了軍帽,站在親人墓寢前,齊刷刷敬軍禮。先烈就是后代們的紅根,枝再繁,葉再茂,但根只有一處.......  這張照片是認(rèn)親后,當(dāng)年“家祭”情景,趙祥娥、丈夫霍介光兩個孩子、女婿在墓前擺放鮮花和祭品.......  他跪下來,呈鮮花、敬陳酒、流老淚、訴衷腸,是呀,先烈走了,他活了下來,記憶永恒,要把你們的根基精髓光大升華.......  他的父親是原志愿軍63軍187師559團團長,抗美援朝五次戰(zhàn)役中犧牲,埋葬在韓國洪川江畔,至今還沒有尋覓到父親的忠骨...... 他和一些未能找到父親安葬地的英烈子女經(jīng)常前來北陵烈士陵園拜祭,他說,“所有志愿軍烈士都是我們的父親,每次祭掃心靈都得到莫大的寬慰.......”  軍人蔡小東出生在龍江省雙城縣志愿軍50軍留守處,他的父親蔡正國曾任志愿軍50軍代軍長,1953年4月12日,遭遇敵機轟炸,犧牲于朝鮮青龍里一次開會的民房中.......  前幾年,小東染上重病,他還是抱病祭掃。這一次,他在墓地前待了許久,撫摸墓碑,雙眼緊盯著父親名字,低頭遐思,心潮起伏,不肯離去...... 幾個月后,小東離去了,在紀(jì)念志愿軍入朝作戰(zhàn)70周年的日子里,志愿軍后代們來到了北陵烈士陵園,莊重地替他祭掃了紅根.......  他在學(xué)生時代就知道父親不在了,倒在戰(zhàn)爭年代美機的一次空襲中,這是他當(dāng)年在爸爸墓前激情發(fā)言照片......  上圖為在和平年代里,北北和姐姐、弟弟在母親懷中嬉笑玩耍;下圖是長大后的孩子們與母親一道來陵園里祭奠親人....... 這位中年女子手擎父親遺像,懷抱祭祀鮮花,站立在廣場濕地上,表情凝重。我們不知道她的名字和從哪里來,但每次活動中,總能見到她的身姿愁容,今天清明節(jié),她又到會了...... 參戰(zhàn)功臣們打著旗幟,身披勛章,在這里歸隊,當(dāng)年老兵們橫掃千軍,無畏殺敵,英勇有出處,因為根在這里...... 在鮮血染就旗幟的伴陪下,子孫后代們向祖根獻上白色菊花......  今天的清明家祭,是一個有關(guān)傳承輪回的日子,沒有根,走到哪里都是漂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