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惫示幼鸬滦卸绬枌W,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翻譯: 偉大啊!圣人所展現(xiàn)的理想!充實啊,發(fā)展養(yǎng)育萬物,高尚的程度抵達了天。從容有余而博大啊,禮節(jié)儀式多達三百種,動作威儀多達三千種,都要等待圣人出現(xiàn)才可以施行。所以說:“如果不是至高的德行,至高的理想是無法體現(xiàn)出來的?!币虼?,君子尊崇天生的本性并且努力請教學習;追求廣博宏大的領域并且詳察精細微妙的部分;領悟最高明的境界并且實踐中庸平常的道理;溫習舊有的學問并且了解新穎的觀點;敦厚自己的言行并且由此推崇禮儀的價值。因此之故,君子居上位不會驕傲,處下位不會背叛。國家上軌道,他的言論足以讓自己升上高位;國家不上軌道,他的沉默足以讓自己得到寬待?!对娊?jīng)》說:既明理又有智慧,如此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八f的就是這樣啊。 感悟: 1、 君子尊德行而道問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君子既要領悟天命并尊崇它,也要明白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會犯錯誤,因此需要時刻警醒和察覺,通過自我教育和他人的教育來修正自己。 2、 致廣大而盡精微:君子既要有廣大的視野,還要能看見眼前的細節(jié),這樣才能真正認識到事物的本質(zhì)。 3、 極高明而道中庸: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無論多么遠大的理想,擁有多么高明的見解,人都活在七情六欲的世俗生活中,要融入生活,說平常又合適的話,做平常又合適的事,這才是真正的高明。 第二十八章 原文: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狈翘熳樱蛔h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做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做禮樂焉。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以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span> 翻譯: 孔子說:“愚笨而喜歡采用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卑賤而喜歡獨斷專行,活在今天的社會卻要回歸古代的法則,像這樣的人,災禍一定會降到他身上?!辈痪邆涮熳拥纳矸?,就不要擬議禮儀,不要制定數(shù)度,不要考核文字。現(xiàn)在天下的情況是:車子行走同樣的軌道,書寫形成同樣的文字,行為依循同樣的規(guī)范。就算擁有天子的地位,但沒有相稱的德行,是不敢制禮作樂的;就算擁有至高的德行,但沒有天子的地位,也是不敢制禮作樂的??鬃诱f:“我談論夏朝的禮儀,但杞國的文獻不足以用來驗證;我學習商朝的禮儀,還有宋國的資料可以參考;我學習周朝的禮儀,這是今天正在施行的,所以我跟隨周朝的禮儀。 感悟: 愚笨而喜歡采用自己的主觀意圖行事,必然招致失敗,自然會有災禍;卑賤而喜歡獨斷專行,不會得到他人的支持,也是會失敗的,災禍隨之而來;活在今天的社會卻想著回歸古代的法則,意味著不能與時俱進,必然會被淘汰。正確的做法是:認識到自己的無知,把所有人當作自己的老師,這樣可以減少自己的偏見,就能盡可能的少犯錯誤;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如果人微言輕,就不要有什么主張,避免自取其辱;還要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與時俱進,而不是因循守舊,這樣才能在任何時間都活的自在、舒適。 德不配位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德行不夠,就會做出違背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事情,常常胡亂作為,他的位置越高,越容易失敗,危害越大。 位不配德也會失敗,為什么呢?因為不在那個位置,即使是對的,也沒有人愿意相信和聽從,會被當作笑話或懷疑別有用心,招致失敗。 因此,人要不斷的提升能力和德行,同時記住:在什么位置就做該做的事情,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