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置度是表示零件上的點、線、面等要素,相對其理想位置的準(zhǔn)確狀況。位置度公差是被測要素的實際位置相對于理想位置所允許的最大變動量。 三要素:基準(zhǔn),理想位置,位置度公差 ![]() 示例:公差帶前加注記號Φ時、公差帶是直徑0.3mm的圓內(nèi)區(qū)域。圓公差帶的中心點的位置是相對于基準(zhǔn)A、B及C的理論正確尺寸。 ![]() 公差帶(以理想位置為中心的對稱區(qū)域) ![]() 公差帶計算 ![]() 1. 點的位置度公差 如公差值前加注Φ,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內(nèi)的區(qū)域。圓公差帶的中心點的位置由相對于基準(zhǔn)A和B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 兩個中心線的交點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0.3的圓內(nèi),該圓的圓心位于由相對基準(zhǔn) A 和B(基準(zhǔn)直線)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點的理想位置上。 ![]() 如公差值前加注SΦ,公差帶是直徑為公差值 t的球內(nèi)的區(qū)域。球公差帶的中心點的位置由相對于基準(zhǔn)A、B、和C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 被測球的球心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的0.3的球內(nèi)。該球的球心位于由相對基準(zhǔn)A、B、C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上。 ![]() 2. 線位置度公差 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qū)域。中心線的位置由相對于基準(zhǔn) A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此位置度公差僅給定一個方向。 ![]() 每根刻線的中心線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05且由相對于基準(zhǔn)A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對稱的諸兩平行直線之間。 ![]() 公差帶是兩對互相垂直的距離為 t1和t2且以軸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軸線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對于三基面體系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的,此位置度公差相對于基準(zhǔn)給定互相垂直的兩個方向。 ![]() 各個被測孔的軸線必須分別位于兩對互相垂直的距離為公差值0.05和0.2,由相對于C、A、B基準(zhǔn)表面(基準(zhǔn)平面)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 ![]() 如在公差值前加注Φ,則公差帶是直徑為 t 的圓柱面內(nèi)的區(qū)域。公差帶的軸線的位置由相對于三基面體系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 ![]() 被測軸線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Φ0.08且以相對于 C、A、B基準(zhǔn)表面(基準(zhǔn)平面)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為軸線的圓柱面內(nèi)。 ![]() 每個被測軸線必須位于直徑為公差值Φ0.1,由以相對于C、A、B基準(zhǔn)表面(基準(zhǔn)平面)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為軸線的圓柱面內(nèi)。 ![]() 3.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公差 公差帶是距離為公差值 t 且以面的理想位置為中心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qū)域。面的理想位置是由相對于三基面體系的理論正確尺寸確定的。 ![]() 被測表面必須位于距離為公差值0.05,由以相對于基準(zhǔn)線B (基準(zhǔn)軸線) 和基準(zhǔn)表面 A (基準(zhǔn)平面) 的理論正確尺寸所確定的理想位置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 ![]() 4. 最大實體狀態(tài)位置度 標(biāo)注示例 ![]() 利用檢測量規(guī)進行合格判定 ![]() ![]() 5. CMM測量位置度 設(shè)定基準(zhǔn),通過探針在被測特征上進行碰點測量。 ![]() a 基準(zhǔn)平面A(XY面) b 基準(zhǔn)平面B(ZX面) c 基準(zhǔn)平面C(YZ面) d 工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