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屬河南郾城)人。早年師從經學大師賈逵治古學,博通經籍,時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譽。《說文解字》廣羅篆文、籀文和古文字體,征引經傳群書訓詁,并發(fā)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書之旨,分析字體結構和字義、讀音,令讀者既可明了造字之源、演變之跡,又可通曉上古文字。全書共十五篇,按照部首區(qū)分為540部,總計收字9353個,重字1163個,釋文13萬余字?!墩f文解字》作為中國第一部依據部首編排的、有系統(tǒng)的字書,成為后世字書編纂的濫觴,從晉代呂忱編纂的《字林》以至清代編纂的《康熙字典》,無不遵守《說文解字》的編排體例。宋太宗年間,徐鉉奉命校訂傳寫本《說文解字》,將原書十五篇分為三十卷,并增加了標目、反切、注釋和新附字,形成我們現在所見到的面貌。研治《說文解字》在清代成為專門之學,段玉裁、桂馥、王筠諸家都有注釋之作,而尤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影響最廣。鑒于《說文解字》在中國字書史上的創(chuàng)始地位和深遠影響,可稱當之無愧的經典。
1.《說文解字(附音序、筆畫檢字)》,[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中華書局 《說文解字》在傳寫過程中多生訛誤,宋太宗曾命徐鉉等人校訂。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陳昌治據孫星衍本改刻為一篆一行本,以許書原文為大字,徐鉉等校注為雙行小字,每部后新附字則低一格,給人眉目清朗、開卷了然之感。中華書局編輯部以陳昌治本為底本,選擇精到;因原文字頭為小篆,故出版時標注了字頭,施以斷句,校勘簡單明了;加音序和筆畫檢字。這些都極方便讀者閱讀和檢索使用。中華書局的這個影印本已經成為讀者的首選。 《說文解字》敘錄篆文,合采古籀,辨別異體,疏通形義,規(guī)范了當時漢字的用字系統(tǒng),分析講解了基本漢字的構形原理及其規(guī)則,創(chuàng)立540部首據形系聯的體系。清人王鳴盛說:'《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猶不讀也。'我們今天讀《說文解字》,最適合的入門版本就是中華書局的這個影印本。
2.《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鳳凰出版社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是研究《說文解字》的名著,被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稱為'千七百年來無此作',是學習《說文解字》的入門書。該書是這部學術巨著的首次校勘整理本,整理者南京大學教授許惟賢,是著名學者洪誠先生的弟子,曾任《辭海·語詞分冊》主編。本次整理采用經韻樓初刻本為底本,整理者以附注的形式,糾正段注訛誤一千二百條,全面提高了段注質量。除正誤外,此書發(fā)明段注條例,歸納了段注中的類比字,編成'類比字索引',收條例五千三百條,'劃出了段注研究的新時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整理工作是許先生在身患重病、右手無法使用的情況下,歷時數載,堅持以左手完成,體現了一代學者奉獻學術的頑強精神。因此該書既是普通讀者了解漢字源流的案頭工具,更是一位醉心學術、甘于奉獻的純粹學人的真誠之作。
3.《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代學者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被公認為解讀《說文解字》的權威性著作,前后費數十年之功,書成后,初刻于段氏經韻樓。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說文解字注》正是以段玉裁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經韻樓原刻本為底本,但此書并非只是簡單影印,而是為了便于讀者閱讀和使用,進行了一些整理加工:對全書加以圈點斷句,便于讀者疏通文意;改正篆文有刊誤及筆畫殘缺者等;篆體正文均用相應的楷字注明于書眉上,可相互對照;附有筆畫及四角號碼檢字表,方便讀者查檢漢字。整理者為李圣傳等先生,審讀者為范祥雍、王厚德等先生。該版本不僅適合專業(yè)學者閱讀使用,也是普通文史愛好者學習古代漢語漢字的必備參考書。
4.《〈說文解字〉精讀》,殷寄明著,復旦大學出版社 《〈說文解字〉精讀》一書,依據中華書局影印出版的'大徐本'(北宋時徐鉉等人整理的版本)《說文解字》和清代丁福保的《說文解字詁林》,從現代語言文字學、文獻學、文化人類學等多個角度詳盡地解讀許書540個部首條文中的詞義訓釋、文字形體結構、文獻征引、'重文'(異體字)羅列等問題,并以此為基點,綜合運用甲骨文金文與篆文比較、歸納統(tǒng)計、語源學推源和系源、語言文化關聯分析等方法,揭示《說文解字》全書的著作體例、文字觀、經學思想、語詞產生的文化根源,共講解書中所涉的文字學、訓詁學、音韻學、文獻學、詞匯學、古代文化問題200個。該書是一部有效解讀《說文解字》的佳作,適合高校文、史、哲各專業(yè)學人參考、閱讀。 |
|
|
來自: 新用戶87121Q6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