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28日 講師:朱一飛 編輯:月 色 要想自由掌控畫面背景的虛化和清晰度,就要了解景深的概念。 一、什么是景深? 景深是指從距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最遠清晰點之間的縱深度。從距離鏡頭最近的清晰點至焦點之間的距離為前景深;從焦點至最遠清晰點之間的距離為后景深。前景深加后景深為全景深。景深越大,清晰范圍越大,背景清晰。小景深指的是:在焦距對準后,把背景模糊化,來突出要拍的實物,或者是突出背景,把前面的實物模糊化。 相機調(diào)節(jié)的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即清晰范圍越小,背景虛化。如“F2.8”為大光圈—清晰范圍小,能獲得虛實對比的藝術效果,適合特寫。如果不想讓雜亂的背景影響拍攝主體時,往往使用小景深,實現(xiàn)突出主體、簡潔畫面的目的。 拍攝微距作品時,主體清晰,但邊緣會逐漸虛化,背景則模糊一片,這同樣是使用小景深產(chǎn)生的背景前景虛化。 景深對拍攝效果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讓畫面背景清晰或虛化,是拍攝特寫,尤其是拍攝人像時較為常用的方式,是淺景深帶來的背景虛化效果。二是讓畫面元素都清晰呈現(xiàn),這在拍攝風光照、集體照時最為常用,這是大景深帶來的背景清晰效果。 二、影響景深的三個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響景深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焦距、光圈和拍攝距離。 1、景深與焦距 景深與焦距成反比。焦距越長,景深越小,會拉近放大拍攝主體,虛化背景。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會遠離縮小拍攝主體,令背景清晰。在拍攝時,可用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各拍攝一張進行對比,體會焦距對景深的控制。 2、景深與光圈 景深與光圈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畫面背景更簡潔。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畫面元素清晰呈現(xiàn)。在拍攝時,改變光圈大小是最常用也最便捷的一種控制景深的方法。 3、景深與拍攝距離 景深與拍攝距離成正比。拍攝距離遠,景深大;拍攝距離近,景深小。拍攝距離又稱物距,物距的改變對景深的影響極為明顯,其變化規(guī)律是:當鏡頭焦距和光圈系數(shù)不變時,在近距離拍攝的景物,畫面范圍小,景深范圍短;在遠距離拍攝的景物,畫面范圍大,景深范圍長。原因是遠距離的物體比近距離的物體成像小,分散圈(即模糊圈)直徑相應變小,因此遠距離拍攝可獲得大的景深。 總結(jié): 綜上所述,想要控制景深范圍的大小,需要調(diào)整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長短和拍攝距離的遠近。 如何拍攝背景虛化呢?開大光圈、拉長焦距和靠近拍攝,三者滿足一種實現(xiàn)淺景深的目的,都滿足的話會帶來極淺的景深范圍。 ![]() ![]() ![]() ![]() ![]() ![]() ![]() ![]() ![]() ![]() ![]() ![]() 網(wǎng)圖,侵刪。 本節(jié)作業(yè)練習:小景深(前景模糊、背景模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