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研究是摸清問題、找準方向、開展工作的必要前提,也是了解民情、科學決策、服務群眾的重要途徑。黨員干部要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練就調查研究真功夫,多跑、多問、多總結,才能更好地為高質量發(fā)展貢獻“金點子”。 調查研究需要“腳勤”,多跑才能看到真問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制定得好不好,執(zhí)行起來有沒有困難,這些問題都需要黨員干部走出“辦公室”,和群眾“坐一條板凳”,才能看得到真實情況。黨員干部在出臺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的時候,要常念“窗外風雨”,走出辦公室的小方寸,邁進基層的大天地,切實了解和掌握真實情況,用腳踏實地的“煙火氣”代替紙上談兵的“書生氣”。 調查研究需要“嘴勤”,多問才能問出巧辦法。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走到基層一線看到的都是辦法。如何做好春耕備耕?提高農作物產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這些問題光靠干部“擠”在房間里苦思冥想是想不出好辦法的,到田間地頭、村宅院落找農戶、村民聊一聊、問一問,聽聽他們的想法,請教他們的建議,思路或許就會豁然開朗?!案呤衷诿耖g”,人民群眾在豐富的生產生活中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形成了大量先進做法,所以說“最強大腦”往往來自群眾,這些寶貴的經驗做法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錦囊妙計,需要黨員干部常懷“空杯”心態(tài),請教治村之計。 調查研究需要“腦勤”,多想才能提出好政策。跑出真問題、問出巧辦法,都是為了制定好政策、服務好老百姓。如何把群眾的金點子轉化為務實管用的好政策?不同群體提出的差異化訴求出現(xiàn)沖突怎樣妥善處理?政策如何才能最廣泛惠及人民群眾?這就要求我們在“跑”和“問”的基礎上,結合理論方法和現(xiàn)實條件,多思考、善總結,將土辦法轉化提升為可操作的制度、法規(guī)或政策文件,直指問題痛點難點,并落實到基層,真正讓“群眾盼的”和“黨和政府干的”實現(xiàn)同頻共振。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
|
|
來自: 書中淘樂 > 《對干部的要求及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