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體型很瘦,但胃口又還可以,可就是不長肉。晚上夢特別多,第二天總感覺沒睡醒,精神特別疲憊,氣短乏力,稍微一動就很容易出汗,平時嘴巴干,口特別苦,大便還很干,精氣也固不住。

醫(yī)生說瘦人多火,加上口干口苦,大便干,很明顯是陰虛的表現(xiàn),用過一些滋陰清火的藥,火氣雖然降下來了,但是氣短、神疲、乏力、多汗等氣虛的表現(xiàn)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明顯。也有醫(yī)生說是氣虛,用了補氣的藥,氣虛的癥狀有所緩解,陰虛火旺的癥狀又嚴(yán)重了,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非常棘手,這種情況應(yīng)該如何破解?
清代中醫(yī)家張錫純有一首十全育真湯,能補氣而不上火,補陰而不滋膩,補中有通,可治療這種復(fù)雜而矛盾的病機。
這個方子有10味藥組成,分別是野臺參,生黃芪,知母,玄參,丹參,生龍骨,生牡蠣,三棱,莪術(shù),生生藥。
這10味中藥可以分成4組,分別針對4種病機,
第一組:黃芪、知母→補肺氣,養(yǎng)肺津,生腎水。

黃芪可以大補肺氣,氣旺自能生水,而且知母可以滋肺津,氣屬于陽,津?qū)儆陉帲S芪配知母,則補氣而不上火。肺為腎水之上源,五行之中,金生水,所以肺金為腎之母,肺之氣旺津足,腎水自然也可以得到不斷的補充。這兩個藥物搭配,既可以補氣以解決氣短神疲乏力的問題,又可以緩解口干口苦等陰虛火旺的問題。
第二組:野臺參,山藥,知母→補腎氣,養(yǎng)腎陰,滋陰培元。

野臺參可以培補下焦腎氣,知母生肺津,又可以補腎陰,山藥配合知母養(yǎng)腎陰,三者合用,以養(yǎng)下焦真陰之淵源。這一組藥物的運用一方面可以補氣固精,另一方面可以養(yǎng)陰清虛熱,解決氣虛、陰虛、陰虛火旺的問題。
第三組:龍骨,牡蠣→固精氣,滋腎陰。

龍骨牡蠣有2個主要特性,第一個是收澀之性,這個特性可以將黃芪所補之氣收斂起來,不至于出現(xiàn)氣旺渙散而出現(xiàn)補氣上火的副作用。第二個特性是涼潤之性,這個特性可以幫助知母滋養(yǎng)腎陰。這一組藥物的配伍一方面可以消除黃芪、野臺參補氣上火的副反應(yīng),另一方面可以收斂固攝汗液和精氣,解決多汗和精氣不固的問題。
第四組:丹參、三棱、莪術(shù)→化瘀血,調(diào)氣滯,通血脈。
丹參可以化瘀血之渣滓,三棱莪術(shù)既善破血,又善調(diào)氣,張錫純喜歡把這兩味藥配伍到補氣藥中,既可以使補氣而不壅滯,又可以補氣而消食積。這一種藥物 的應(yīng)用,一方面可以疏通因氣虛陰虛導(dǎo)致的氣血不流通而瘀滯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促進(jìn)補氣健脾藥消食化積,解決能吃而不長肉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