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 
 《納木措》 :林旭生 山高水闊, 云彩朵朵, 那根拉埡口翻過。 納木措, 沒來錯。 水天一色云影爍, 天門圣象似復(fù)活。 風,來影綽; 鳥,去訴說! 【中呂.蘇武執(zhí)節(jié),十一句,九韻】 
 【遠方】: 納木措,沒來錯! 一、 納木措在當雄境內(nèi),是我2014年7月單人單車自駕青藏高原途中所游的第一座西藏圣湖,非常慶幸的是我去的那一天,納木措的天氣很不錯(在雨季進藏看風景,運氣和天氣狀況密切相關(guān))。 納木錯國家地質(zhì)公園,進了售票牌坊后,距實際景點還有50公里,這應(yīng)該是國內(nèi)售票點離核心景點最遠的景區(qū)了,難道這樣的規(guī)劃是為了限制逃票么? 聽順風客們講過,步行可以逃掉120元的4A門票,但那意味著需要連續(xù)不間斷步行超過11個小時才能走到景點,且一半的路程是上坡,也聽說曾有步行逃票走到深夜后被凍死山上的。門票貴也是當前很多景區(qū)的一大特色,但很多游記中標榜“以逃票為榮”的悖論,卻也可能是葬送這幾個游客的誘因之一吧! 為了上去那根拉山口,增大前驅(qū)車的爬坡性能,我讓順風客們把重的行李都搬到了副駕駛座位,果不其然,還未到海拔5000+的那根拉山口,前面路段還超我車強行變道超車過去的一輛牧馬人,就拋錨在坡道邊,從引擎蓋的上翻來看,肯定是在連續(xù)25公里的爬山險道上,激烈駕駛下的車子經(jīng)受不住高溫而水箱開鍋了。 想象一下納木措的美色,山路崎嶇,憧憬不滅。到了海拔5190米高的那根拉埡口,稀薄的空氣、驟降的氣壓、微暈的目眩,這些高原反應(yīng)的不適,在“納木措”秀色可餐的幽藍胴體裸露出來后,心里像打了一針雞血似的身體機能復(fù)活了! 多年后,我看到大冰在《他們最幸?!芬粫杏羞^一段“納木措”的深刻記憶:“四人餓著肚子蜷縮在大雪封山后的拋錨車上,靠Beyond的一曲《海闊天空》支撐著精神不殆,最終熬過了寒夜,盼到了黎明,雪融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人和車,實際上離萬丈深淵只是咫尺之間…”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有時就在咫尺之間! 
 二、 納木錯,作為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國第三大的咸水湖,更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大型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1920多平方千米。 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 "納木錯"為藏語,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稱天湖"。藏傳佛教里的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納木措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據(jù)說納木錯還是預(yù)卜兇吉禍福的圣湖,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邊的山丘,即可見到湖中的靈異現(xiàn)象,因此,過去這里常成為藏傳佛教進行圓光卜的場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僧侶前往朝圣,以湖中顯現(xiàn)的靈異景象來預(yù)卜未來。 公元十二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chuàng)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并始創(chuàng)羊年環(huán)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的時候,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納木湖設(shè)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zhuǎn)湖念經(jīng)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zhuǎn)湖念經(jīng)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歷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zhuǎn)湖。這一活動在四月十五達到高潮。納木措湖畔瑪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經(jīng)過這里,總會投下一顆石子。 這個西藏人心目中的圣湖,每年都吸引著西藏當?shù)睾颓嗪!⑺拇?、甘肅、云南的教徒們迢迢千萬里,完成艱辛的旅程,來轉(zhuǎn)湖朝圣,以尋求靈魂的超越。 納木措的風景太美了,以致于我計劃到達拉薩的行程因此而多耽誤了一晝,但確實很值得一看,因為我覺得這是西藏最美的湖之一。照片難以盡現(xiàn)她真正的美麗,只有到達她的身邊,才能領(lǐng)略到她的魅力。 納木措,沒來錯,我愿為她一錯再錯。 (林旭生,于2014年7月) —————— 【附圖】: 
 
 
 
 
 
 
 
 
 
 
 
 
 
 
 
 
 | 
|  | 
來自: 林旭生 > 《游感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