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中講到: 人們對婚姻中的性、浪漫與激情是否感到滿意,對妻子來說,70%取決于夫妻友誼的質量;對男人來說,同樣70%取決于夫妻友誼的質量。 有人認為既然是名為婚姻的關系,那必定是純粹的愛情,也有人覺得,婚姻的盡頭是成為彼此的家人,雙方的關系早已轉化成了親情。 而實際上,夫妻間要想和平相處,友情亦不可或缺! 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很多人在訴說自己婚姻的不幸時,都透露出一個共性:他們在婚前其實就知道對方是個怎樣的人、對方的哪些習慣自己無法接受,而且也曾預想過這些問題在婚后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也許就是這份自信和僥幸心理的存在,讓他們在體驗到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時,紛紛都直呼:為什么對方不愛自己了。可事實上,真的僅僅是因為對方不愛自己這么簡單嗎?愛和改變并不存在必然的聯(lián)系,為愛改變是一種答案,不想為了得到愛而屈從也是一種答案。 婚姻中,我們希望對方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墒?,你會發(fā)現(xiàn),從你抱著要改變對方的心態(tài)的那一刻起,你好像就已經(jīng)和開心、幸福告別了。 你總認為ta不達標,ta則覺得你故意刁難。結果矛盾更加上升。每個人好像對另一半的期待都很高,覺得對方就應該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就算本來不是,也應該為了愛而變得是。就因為是愛人,所以ta得一直遷就;就因為是夫妻,ta得時刻理解??赡阆脒^沒有,當兩個人都這樣想的時候,你們的矛盾又該如何化解?哲人尼采說:婚姻不幸福,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友誼。當我們把伴侶只定位在愛人這個狹隘的范疇時,兩個人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似乎就少了很多。
夫妻是彼此的愛人,也應該是彼此的朋友。當你把另一半當成一個好友時,你不會想著怎么去改變ta,你甚至會對ta所做的一些決定給予支持。一段健康的愛情,需要的并不是時刻要求對方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是能像對待朋友那樣平等的支持彼此。《老友記》中,錢德勒和莫妮卡就是互相支持性的伴侶,婚前婚后,他們都把對方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莫妮卡因覺得老板不待見自己而苦惱時,錢德勒則像個朋友般與她共情道:“奇怪,我的老板也不喜歡我。”可是,這種現(xiàn)象放在那些不和諧的伴侶身上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大多是說教對方:與其抱怨,不如先反省反省自己。
而當錢德勒在中年時期提出想要在事業(yè)上重頭開始時,莫妮卡也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她說,希望丈夫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他們從沒想過要把對方塑造成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作品,而是盡可能給對方足夠的支持,讓對方按照自己的心意綻放。這樣的夫妻關系,才真正詮釋了什么叫:愛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