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這圖片好多朋友肯定認為是菩提類的念珠,在大膽的想法就說它是塑料做的,殊不知道這里還有大文章里。 ![]() 網(wǎng)友之前去西藏的時候,在山上撿到一串紅色的念珠。 繩子上有厚厚的黑油包漿,聞起來還一股酥油味,看上去不像常見的材質(zhì),自己拿不準,就發(fā)出來問問廣大玩友,到底是什么? ![]() 有的人說這就是串破塑料,不值錢,趁早扔了,還有人說這是藏族老料器曲扎。 ![]() 大家能看明白是啥材質(zhì)不?其實看看它的線繩還有火燒打結(jié)以及盤扣方式,加上聞起來的酥油味,還有它珠子的顏色,能確定是一串被藏民隨身攜帶過的料器—— ![]() 說到曲扎,一定涉及了不少人的知識盲區(qū),畢竟大部分沒接觸過藏式文玩的人,對藏族料器的認知還停留在天珠上。那今天老盤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漸漸被忽略的藏族料器遺珠——曲扎。 ![]() 曲扎年代久遠 曲扎其實是藏語的法稱,是藏語音譯過來的。它出現(xiàn)的具體年代不可考,據(jù)傳是在清代開始制作的,清代時間跨度很大,從1644年至1911年。這段時期的西藏,經(jīng)濟、文化、宗教生活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和繁榮,曲扎念珠也成為了藏族傳統(tǒng)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曲扎在當(dāng)時屬于僧人上師才可擁有的高端念珠,當(dāng)?shù)夭刈迦艘残枰L期虔誠的供奉,才能得寺廟所賜。如果能得到一串高僧經(jīng)過億萬次指尖摩索加持過的老曲扎,那對虔誠之人將是一種無上榮幸。 曲扎不是塑料 曲扎是由西藏佛教寺廟僧人用做料器天珠的材料,如珊瑚碎枝、蜜蠟、琥珀、藏藥、骨粉、珍珠等各種佛寶,混合天然樹脂合成后磨制而成。一些藏傳的老曲扎佛珠里面甚至添加了活佛法王舍利或者靈骨,非常珍貴。 ![]() 前面玩友撿到的那條,有人說這就是破塑料,或者說是賽璐璐或珊瑚根,其實這些都是對曲扎的誤解看法。 ![]() 與賽璐璐填充料不同 賽璐璐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人們把硝化纖維、樟腦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壓下共熱,然后在常壓下硬化成型,用來替代象牙等制品。 與珊瑚根本質(zhì)不同 珊瑚根其實是淺海珊瑚染色而成,密度底,糠,打磨沒有光澤,一些賣家常用來充當(dāng)珊瑚。 與塑料天然&合成之別 塑料是由合成樹脂通過壓塑、擠塑、注塑、吹塑、壓延等一次成型,所以叫合成樹脂。 質(zhì)地與顏色 曲扎因為由天然樹脂合成,所以它質(zhì)地不軟不硬,不易碎裂,不怕水不怕油,這些特質(zhì)作為念珠來說是極好的。但也同樣因為是合成的,所以大家也不必期待珠子本身的變化,當(dāng)然多年后的現(xiàn)在,老珠子也有著十分漂亮的磨損壓痕。 ![]() 曲扎的珠型有圓珠和藥片,尺寸大概在5-9左右。顏色上多見磚紅色,也有奶白色,橘黃色,深淺綠色,粉色,紫色,混合色等,其中的黑色斑點部分據(jù)說為藏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