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發(fā)去碼頭,乘11點半的郵輪從大不列顛島到愛爾蘭島。
在郵輪上的午餐是自理,我買了一份郵輪餐廳里的套餐:兩根特大雞腿、一大堆薯條、一大堆青豌豆,總共8.9英鎊。味道還不錯,感嘆英國人給的餐量真足實,這一人的飯菜滿滿一大盤子,足夠兩人吃的。
在愛爾蘭島上,最重要的自然景觀是被稱之為世界十五大地貌奇觀的“巨人堤”(Giant's Causeway):由數萬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巖石柱聚集成的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巨人堤”于198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
巨人堤位于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西北約8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下午2點下船,到了景點入口處還需要一段坡路才能到海邊,可以步行前往,也可以乘坐景點的車,而乘車的單程票價是1英鎊。我選擇了坐車,因為“巨人堤”在海邊,海風很大,沿著海邊走相當冷。
我以前在電視里看過“巨人堤”,可謂氣勢磅礴、蔚為壯觀?,F場看雖然沒那么強烈的壯觀感,但也有足夠的奇特感:高度參差不等的石柱連綿不斷,而每根石柱的斷面平整得像被砍斷的樹干橫截面,遠望這成片的石柱林猶如茂密的森林。只可惜天色陰沉,拍照的效果欠佳。
地質學家研究了“巨人堤”的構造,發(fā)現這道石頭天然階梯是由活火山不斷噴發(fā)后火山熔巖多次溢出結晶而成。經過海浪沖蝕,石柱群在不同高度被截斷,便呈現出高低參差的石柱林地貌。也就是說,經過千萬年的侵蝕、風化,最終形成了階梯狀的玄武巖石堤。
貝爾法斯特位于愛爾蘭島東北沿海的拉干河的河口,在貝爾法斯特灣的西南側,是英國北愛爾蘭的最大海港。貝爾法斯特始建于1888年,自1920年起成為北愛爾蘭的首府。貝爾法斯特的造船業(yè)非常有名,泰坦尼克就是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夫造船廠制造的。
愛爾蘭島在1801年之前是個完整的獨立國家,到1801年時被劃歸英國。在1918年的愛爾蘭大選中,主張愛爾蘭獨立的新芬黨贏得73%的選票,然而在阿爾斯特9郡中新教徒占優(yōu)勢的6郡,新芬黨都輸掉了選舉。自1919年1月21日起,愛爾蘭共和軍在愛爾蘭發(fā)動了游擊戰(zhàn),以反對英國政府在愛爾蘭的統(tǒng)治,被稱之為愛爾蘭獨立戰(zhàn)爭。不過,此愛爾蘭共和軍與后來搞恐怖活動的愛爾蘭共和軍不是一回事。
1920年,英國政府頒布愛爾蘭仲裁法,將阿爾斯特省新教徒占優(yōu)的6郡組成北愛爾蘭,阿爾斯特省剩下的3郡與其他3省合并成南愛爾蘭。1921年,愛爾蘭獨立戰(zhàn)爭結束以后,根據英愛條約,愛爾蘭自由邦成立,北部阿爾斯特省中的6郡成為北愛爾蘭,并在條約簽署后一個月內自主決定是否留在愛爾蘭自由邦內,而北愛爾蘭議會選擇退出愛爾蘭自由邦,留在聯合王國之內。1937年愛爾蘭獨立并成立共和國,而北愛多數派依然選擇留在英國。愛爾蘭獨立之后,英國的國名由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改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面對這個結果,我們作為外人都會有疑問:北愛為何緊跟遠在大不列顛島的英格蘭而不是同在愛爾蘭島的愛爾蘭? 從人口構成來看,北愛60%的人口是大不列顛島的移民后裔,他們信奉基督教新教,與英國一致;其余40%是愛爾蘭島的后裔,信奉天主教。顯而易見,公投的結果必然是多數派取勝。
按照行程,我們在貝爾法斯特的市區(qū)游覽的內容相當少,僅包括市政廳、貝爾法斯特大教堂。我對北愛印象比較深的除了巨人堤、泰坦尼克博物館,那就當屬和平墻了。
1969年,在北愛爾蘭首府貝爾法斯特,英國軍隊開始修建“和平墻”(Peace Wall),目的是隔離天主教徒與新教徒居住區(qū)、減少雙方之間的沖突。和平墻兩邊的人因不同的政治傾向與宗教信仰而被分割成兩個世界,和平墻一帶也由此成為兩大教派沖突最激烈的地方。在1969年到1998年動蕩的30年里,北愛總共誕生了2000多幅壁畫。顯然,壁畫已成雙方宣泄仇恨的另一戰(zhàn)場。
縱觀世界,一個國家最大的內部矛盾多是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矛盾的雙方在力量懸殊不大時就會產生激烈的沖突。北愛的新教徒與天主教這兩大教派在北愛歸屬問題上,意見嚴重對立。與此同時,愛爾蘭共和軍采取武裝斗爭的形式更加劇了兩派的流血沖突。
北愛的和平進程始于1985年11月15日,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愛爾蘭總理菲茨杰拉德達成的一項有關北愛問題的重要協議,中心內容是保證英國對北愛爾蘭的長期主權并使愛爾蘭政府對這一地區(qū)的事務有正式發(fā)言權,雙方還首次確認,北愛地位的任何變化都必須得到北愛人民中多數的同意。
1997年5月英國工黨在大選中獲勝,謀求北愛和談取得突破是工黨政府的重要政策,也是布萊爾執(zhí)政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多方努力下,終于促成了《北愛和平協議》,且該協議于1998年5月22日在北愛和愛爾蘭公民公決中獲得通過。該協議規(guī)定,只有在北愛大多數人贊同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北愛目前的政治地位。然而,盡管《北愛和平協議》已經獲得通過,但和平似乎還是搖搖無期,“和平墻”卻依然不斷增高,達至8米,直到2008年新的“和平墻”仍在修建。
2005年7月28日,在國際社會多年的調解和斡旋下,愛爾蘭共和軍正式宣布終止武裝斗爭,加入和平進程。2007年5月8日,曾經爭斗了數十年的北愛民主統(tǒng)一黨和新芬黨終于和平共處并共同組成新的北愛爾蘭地方自治政府。2012年6月27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巡視北愛爾蘭期間,在貝爾法斯特與北愛第一副部長馬丁·麥吉尼斯首次握手,而馬丁·麥吉尼斯是前愛爾蘭共和軍領導人,被認為策劃過多次恐怖襲擊以反對英國統(tǒng)治。所以,兩人的握手被認為在北愛和平進程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24日公布結果:脫歐陣營鎖定最終勝利。北愛再現民族主義的呼聲,新芬黨領袖麥吉尼斯早在3月就呼吁,如果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就要立即就北愛爾蘭和愛爾蘭統(tǒng)一的問題舉行公投。與此同時,北愛爾蘭民主統(tǒng)一黨作為北愛地區(qū)與新芬黨共享權力的最大政黨卻是堅決支持英國退出歐盟。想想都夠亂的,兩大政黨在北愛共同執(zhí)政而政治理念卻截然相反,我看北愛遲早還是要出問題。
我們在貝爾法斯特頭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午餐都是在同一家中餐館,吃的是中餐自助。對于海邊城市,最好吃的當然是海鮮,不過除了海虹,其余的食物都很一般。中餐館周邊有兩家中國人開的小超市,規(guī)模非常小。自進入北愛爾蘭之后,我遇到街邊的小商店就進去仔細看商品價格,然后算計著怎么把手頭5英鎊以下的硬幣都花掉,因為中國銀行回收的英鎊最小面值是5英鎊??紤]到北愛爾蘭之后的行程是去愛爾蘭,而愛爾蘭則是一個使用歐元的國家,所以要在離開北愛之前把5英鎊以下的硬幣都花光。
北愛的華人不多,但在北愛卻產生了英國的首位地方議會華人議員盧曼華。過去華人移民多從事餐飲業(yè),現在越來越多的華人進入當地政府機構和大企業(yè)乃至從政、競選議員。
貝爾法斯特在北愛長達30年的動亂中一直被視作不安全的地方,然而我現在看到的貝爾法斯特一切都很平和。了解了北愛的歷史之后,不禁為英國哀嘆:真是太不容易了,被北愛問題折騰了幾十年至今依然有隱患,遙想昔日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可到如今,連國內的和平之路都走得如此艱難!
巨人堤



泰坦尼克博物館
貝爾法斯特行政廳
貝爾法斯特大教堂
和平墻

(注:此文圖首發(fā)上官子木新浪博客2016-12-03 1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