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子和公主在宮殿舉行了盛大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是很多童話愛情的結局。 然而,童話中并未涉及婚后婆媳關系、二胎三胎等實際問題。 很多憧憬童話的夫妻,進入婚姻“圍城”后,沒有按照約定俗成的進程生兒育女,過起甜蜜逍遙的二人生活。 這種婚而不育的態(tài)度,被稱為“丁克”。 來源:網(wǎng)絡 20世紀90年代,丁克這一概念進入國內,直譯就是“雙份收入,不要小孩”的家庭。 年輕人追求個性,崇尚自由,丁克這一新婚姻模式,受到越來越多人追捧。 很多文娛界名人也選擇丁克:“央視一哥”康輝、“音樂詩人”李健、“文青歌手”樸樹,名導爾冬升…… 多年之后,有人遺憾后悔,有人設法補救。 康輝稱對不起爹娘,爾冬升則移情別戀,婚外與人生子。 也有人從容淡定,表示不改初心。 面對記者采訪,李健的態(tài)度十分豁達。 “我又不是什么瀕臨滅絕的物種,基因也沒有什么了不起,沒必要延續(xù)自己?!?/p> 感情的得失、婚姻的圓缺,很難一概而論,丁克這一選擇,結局當然也有好有壞。 只要無悔自己的選擇,也承擔得起后果,無論生與不生,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據(jù)《中國年輕人生育意愿報告》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丁克一族”早已經(jīng)超過60萬。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丁克,其中一、二線城市增長速度明顯,丁克家庭占比最高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北京。 一方面源于生活水平提升,綜合考慮生育和養(yǎng)育成本,有人認為沒有必要養(yǎng)兒防老。 “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生兒孫我享福?!?/p> 另一方面,隨著職場競爭激烈,很多人擔心生育影響職業(yè)發(fā)展。 “我們不希望像父母一樣平淡一生,希望集中精力拼搏,過上更高層次的生活。” 有人認為,丁克是無力撫養(yǎng)后代的選擇。 事實恰恰相反,很多選擇丁克的夫妻,不缺物質基礎,甚至早已實現(xiàn)經(jīng)濟獨立。 他們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沒有后顧之憂,樂于追求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不是將人生的意義寄托在家庭中。 之所以丁克,只因習慣自由,不想受到約束。 這一觀點,在明星夫妻身上更明顯。 來源:網(wǎng)絡 許志安與鄭秀文,他們被稱為“香港娛樂圈最后一個愛情童話故事”。 演唱會突然停電,鄭秀文本能大喊“安仔救我”,許志安立刻出現(xiàn),被贊男友力十足。 二人達成共識,自由自在一生,婚后不生小孩。 盡管感情分分合合,也曾有過劈腿風波,但他們相互陪伴,走過漫長歲月,仍然令人羨慕。 周慧敏與倪震也選擇了丁克。 傳言周慧敏為保持身材,堅持丁克,倪震尊重她的想法,不愿讓她受孕產之痛。 雖然也有花邊新聞,但感情并未改變。前一天宣告分手,兩周后官宣復合,結婚新聞轟動一時。 數(shù)十年過去,年過半百的女明星依然靚麗,這也得益于丈夫的理解和愛護。 劉嘉玲與梁朝偉,影帝配影后,可謂強強聯(lián)合。 然而二人丁克至今,膝下無兒無女。 劉嘉玲認為生孩子是一個巨大的責任,作為藝人,她無法兩邊都周全。 梁朝偉十分配合,他表示只有精力照顧母親、姐妹、劉嘉玲,無暇分心。 多年以來,夫妻恩愛,常常瀟灑旅行。 李健和妻子,在外界看來是神仙眷侶。 同樣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同樣喜歡看書寫字、彈琴唱歌,二人是師兄妹關系,起于校園時期的青澀感情,披上婚紗之后,仍然長情。 很多人都認為,李健夫婦顏值智商很高,理應留下后代。 但他們認為,自己無法讓孩子過上平安順遂的生活。 “生活有太多問題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要把我經(jīng)歷過的磨難再經(jīng)歷一遍,我會心疼?!?/p> 盡管加入丁克陣營的人越來越多,但隔岸觀火的人,依然對這種選擇持著保守態(tài)度。 千百年來,“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傳統(tǒng)觀念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 古時候,如果妻子觸犯“七出之條”,丈夫可以休妻再娶,而七出的第一條,就是“無子”。 對于家族而言,延續(xù)子嗣被認為是婚姻的首要目的。 文化的傳承,注定丁克家庭很難成為社會主流。 有一部都市輕喜劇,叫《丁克與寶貝》。 劇中,夫妻二人起初是堅定的丁克主義,因緣際會下,他們被迫照顧親戚的小孩幾個月。 小孩不斷制造麻煩,糗事百出,潛移默化中,卻給夫妻倆帶來無限樂趣,快樂不斷彌漫,終于動搖了他們的心。 劇終時,這對夫妻毅然決定,開始“造人計劃”。 然而,丁克對夫妻雙方來說,也有很大考驗。 “丁克是非??尤说?,尤其是坑女性?!?/p> 這其中有個無法逾越的局限性,那就是男性即使到了70歲,還有要孩子的能力,而女性的生育年齡卻有保質期。 畢竟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結構不同,女性35歲已屬于高齡產婦,超過45歲流產率非常高。 新婚夫婦常見丁克主義,但隨著時過境遷,丈夫改變意愿,妻子已經(jīng)錯過生育期,很可能造成婚姻破裂。 如果夫妻感情深厚,不愿離婚另組,那么對改變意愿的兩人來說,無兒無女也是一種悲劇。 享受當下自由,也要預估未來的風險。 主持人康輝得知父母的臨終遺憾是沒有抱上孫子,多年以來,他堅持的丁克理想轟然破碎。 在《平均分》一書中,他寫道:“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一定不做丁克,要個孩子。” 可惜時間不會倒流。 來源:網(wǎng)絡 如果決定丁克,那么關于婚戀、養(yǎng)老事宜的安排,都需提前擬訂方案。 尤其要思考清楚,未來有一天,自己作為高齡孤寡老人如何應對生活? 是否收養(yǎng)孤兒,是否過繼親屬子女,好為老年階段尋一個依傍…… 此前有新聞報道一位97歲的上海阿婆,留下500多萬元遺產,7名侄子侄孫鬧上公堂。 丈夫過世后,她終生未育,也未再婚,兄弟相繼去世,猶如風中落葉,最終只剩她孑然一身。 她離世前,親屬只有5名侄子、1名侄女和1名侄孫女。 本以為自己攢夠養(yǎng)老錢,可以得到妥善照料,然而后輩們意在遺產,不在孝順。 直到阿婆去世,親屬們仍為爭搶錢財鬧上法庭。 不少選擇丁克的人,往往是一時輕松,晚年遺憾,但如果夫妻齊心,堅持丁克,愛也不一定會消失。 不是所有孕育,都是愛的結晶,也不是所有二人世界,都需要血脈相系,作為保障。 周潤發(fā)和發(fā)妻陳薈蓮,結婚多年,一直無子。 知情者表示,早年陳薈蓮流產,二人耗費七年時間才走出陰影,決定不再生育。 有人認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黃金年齡不生育就是失責。 也有人認為,婚育不一定是人生必選項。 選你所愿,無愧無悔。 作者:月半橘,來源:雜志之旅(ID:zazhizj)。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