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文:味辛,咸,溫,有小毒。治風(fēng)痹,死肌,邪氣,風(fēng)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生川谷。 倪師解讀: 皂莢,我們使用皂莢的時候是,一撇就斷了。有時候放在缽里面打,打碎掉然后再去煮,皂莢里面還有一個叫皂刺,皂刺就是皂樹上面那個刺。一般用到皂莢,皂刺比皂莢還強。 過去我們沒有肥皂,用皂莢來洗衣服的。我們中藥用皂莢,為什么?皂莢是堿性的,所以去很濃濁、很黃濁的痰的時候,會用到皂莢。 皂莢,顧名思義,它是堿性的,胃是酸的,如果光吃皂莢,一下去,我們胃就受不了了,所以,就要配合紅棗來保護胃。皂莢和紅棗配起來就變成我們很有名的湯劑,專門來清肺里面的濃痰,濁痰,陳年的老痰。用皂莢來清肺里面的痰,任何不管它多老、多陳舊的痰,十幾年的痰在里面,通通可以清掉。 用皂夾清痰的時候吃完不會吐,從大便排出,皂莢一吃大便排出來黑的,尤其是抽煙的人,吃那個皂莢,一清大便就能夠清出來,還有煙味。 皂莢性味,味辛咸,性溫,有小毒,辛辣有咸味,有攻堅的效果。皂莢主治為通竅搜風(fēng)、拔毒殺蟲,非常的兇,這個藥平常用得很多。 皂莢一般都是三錢起跳,如果個子大點的四錢、五錢都沒關(guān)系,但是開了皂莢就要用大棗,一定要配合在一起。 皂莢破堅癥治腸癰。腸子里面化膿了,肚子痛,膿瘍都可以使用。 【汪機】說皂莢燒煙熏久痢脫肛。我們有很多熏肛的方法,肛門那個生瘡,爛掉、不能收口。 肺里面有濃痰、濁痰、焦痰,尤其這種焦痰,老年人抽煙的人、抽嗎啡的人、抽鴉片的人,都會有這種焦痰,這個非皂莢不行,別的藥去不掉,因為皂莢是強堿,是強堿性。 皂角刺,皂樹的刺,味辛,性溫,無毒,搜風(fēng),功同皂莢,但力更鋒,更強。所以說,像喉嚨堵塞住,我們都可以使用這個皂角刺,還有癰未潰爛。 【產(chǎn)地】皂樹處處有之,結(jié)實名皂莢,以肥而多脂為良,其刺亦可入藥。 【性味】味辛咸,性溫,有小毒。 【主治】皂莢為通竅搜風(fēng)拔毒殺蟲要藥,主風(fēng)痹死肌,消痰涎,破堅癥,治腸癰腹痛,潰散瘡瘍。 1.配合紅棗用。只要是保護胃氣就一定用到紅棗。 2.治脫肛。 3.喉嚨閉塞,化膿用皂角刺。 【別錄】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囊結(jié),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為沐藥不入湯。 【甄權(quán)】破堅癥腹中痛,能墮胎,又將浸酒中取盡其精,煎成膏涂帛,貼一切腫痛。 【大明】通關(guān)節(jié),頭風(fēng),消痰殺蟲,治骨蒸,開胃,中風(fēng)口噤。 【宗奭】溽暑久雨時,合蒼術(shù)燒煙辟瘟疫邪濕氣。 【汪機】燒煙熏久痢脫肛。 【用量】普通一錢至三錢。 【禁忌】藥性頗峻,中病即止,凡由陰虛火炎,煎熬成痰,熱極生風(fēng),至卒然仆蹶,不可遽用稀涎,耗其津液,致經(jīng)絡(luò)無以營養(yǎng),為拘攣偏廢之病,孕婦亦忌,畏空青人參苦參,伏丹砂粉霜硫黃磠砂。 皂角刺——即皂樹刺,味辛性溫,無毒,主通關(guān)竅,消癰疽,搜風(fēng),殺蟲,治風(fēng)癘,腹內(nèi)生瘡,婦人妒乳,胎衣不下。功同皂莢而力更鋒銳,能直達(dá)病所,通風(fēng)涎咽喉阻塞、治癰疽未潰均妙,癰疽已潰者、氣虛者與孕婦均禁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