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片來源:秀米 我前面的文章強調過,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fā),肝旺之時正是養(yǎng)肝之時。著名醫(yī)家張景岳有言:春應肝而養(yǎng)生。 但是肝要如何養(yǎng),可能很多家長都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建議大家先從觀察小孩日常表現的癥狀入手,了解小孩的體質狀況,分型調養(yǎng),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養(yǎng)肝的重要性 肝對人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藏血,主藏魂,主疏泄,還可調節(jié)脾胃。 藏血:當小孩活動的時候,肝會把血運送到需要的地方,若肝血充足則五臟得養(yǎng)。 藏魂:指的是五臟精氣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動藏于肝,體現了精神活動和內在臟器的聯系。 疏泄:肝氣主升主動,可調暢氣機與情志,肝氣疏泄條達則情志正常。 與脾胃的關系:肝屬木,脾屬土,春季肝木易張揚,脾土易受傷,肝木容易克脾土,脾與肝關系密切,常相互影響,相兼為病。脾之升清有賴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之氣機調暢亦需脾運化有序。 若春季不能好好養(yǎng)肝,以上的臟腑功能都會受到抑制,甚至是受到損害,從而導致各種病癥的出現,影響小孩的日常生活,嚴重者會危害身體的生長發(fā)育。 要養(yǎng)好肝,需要做好兩點:不僅要順應時節(jié),還要對癥。臨床上多見肝郁氣滯、肝火亢盛、肝脾不調、肝血不足這4種類型,家長們可認真閱讀下文,幫自己小孩辨證,選擇對應的調養(yǎng)食療。 01 肝郁氣滯——辛散疏肝 上文提到,肝主疏泄,對全身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和協調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亦是情志應激反應的調節(jié)中樞。 若小孩肝氣郁結,則易出現情志有傷,悶悶不樂,情緒波動大,吃不下飯等癥狀,同時可能會伴有打嗝、胸悶脹痛、肋骨痛的表現,時間久了還可能會肝郁化火,轉換成別的證型。 中醫(yī)認為,辛潤通絡,疏肝必用辛味。若小孩身上出現這樣的癥狀,可以適當食辛以助肝氣疏泄,因金克木,辛味入金,肝木可由辛味疏泄。 常見辛味的食物有:生姜、韭菜、香蔥、 芥菜、香菜等; 常用的疏肝中藥有:柴胡、郁金、防風、 紫蘇、桂枝、香附、佛手、陳皮等。 我推薦一道芍藥雙皮飲(食療方見文末,下同),其中青皮偏于疏肝膽氣分,并能消積化滯;陳皮偏理脾胃氣分,可健脾理氣燥濕;青皮行氣于右,陳皮理氣于左,左右兼顧,升降調和,搭配柔肝止痛的芍藥,共奏舒肝和胃、理氣止痛之功。 02 肝火亢盛——酸收斂肝 春天陽氣生發(fā),若升發(fā)太過,肝陽亢盛,加之肝氣長期不疏,氣郁化火,小孩會出現口干口苦、煩躁易怒、面紅目赤、眼部分泌物多、眼干、失眠多夢等肝火旺盛的癥狀。 《內經》記載:“酸收斂肝”,酸入肝就可以收斂肝氣,防止其升發(fā)太過,所以這時候可以食用適量的酸味食物以收斂肝氣。 常見酸性的食物有:番茄、檸檬、話梅、 醋等。 在平日的飲食中可以加入適量的陳醋和 米醋,比較適合孩子,還能去腥解膩, 增加食物鮮味。 若家長想要緩解孩子心肝火旺的癥狀,還可以直接沖飲沁芳寧,能清肝明目、養(yǎng)心安神,2歲以上小孩每天喝2~3次,每次1袋。 03 肝脾不調——疏肝健脾 肝遇春而旺,同時小孩“脾常不足”,兩者“相遇”,旺盛的肝氣很容易乘機克乏脾土,導致小孩脾胃消化不良,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便溏等癥狀。 此時的飲食關鍵就是要健脾養(yǎng)胃,疏肝理氣。有積食的小孩可以先喝新三星湯消積導滯,然后再配合食療方——金橘山藥小米粥來調理。 此粥中金橘具有行氣解郁、生津消食的作用,與健脾養(yǎng)胃的山藥和小米同煮,整方具有疏肝健脾、行氣止痛、開胃消食的功效,適用于春季食養(yǎng)。 04 肝血不足——柔肝養(yǎng)血 上文提到,肝藏血,當孩子體內肝血不足時,就會有易驚、常常一驚一乍、皮膚蠟黃粗糙、指甲易斷、視物模糊的表現,偶爾還會有頭暈目眩、肢體震顫之證。此時飲食上可以選擇一些養(yǎng)肝血的食材。 養(yǎng)肝血:豬肝、雞肝、鴨血、菠菜、 當歸、紅棗、桂圓、枸杞等。 家長還可以選擇做一道簡單的菠菜炒鴨血,既能補血,還有保護視力、清熱解毒的作用,營養(yǎng)豐富又易消化。 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需要關注小孩的身體狀態(tài),因時因人因癥來分型調養(yǎng)。 若對于日常食療有疑問,常常想不好給孩子做什么調養(yǎng)身體的美食,可以看我的《許尤佳教授說兒童經典食療方》,書中針對小孩的各種體質都有較詳細對應的食療方劑分析,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調理小孩體質,使養(yǎng)娃事半功倍。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芍藥雙皮飲 材料:芍藥3g,青皮3g,陳皮3g,麥芽糖5g。 做法:材料入鍋煎煮,3碗水煮至1碗水,分次服用,每次服用時加入適量麥芽糖調味。 功效:健脾柔肝,行氣止痛。 宜忌:適用于3歲以上小孩消化好時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服。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金橘山藥小米粥 材料:金橘2顆,干山藥10g,小米30g。 做法:鍋中加入適量水、干山藥、小米,煮至濃稠狀;金橘洗凈切片去核,放入粥中,煮5分鐘即可。 功效:疏肝健脾,助消化。 宜忌:適用于2歲以上小孩,對證時分次服用。蠶豆病可用。 許尤佳育兒堂·食療方 菠菜炒鴨血 材料:菠菜80g,鴨血80g,鹽、蔥少許。 做法:菠菜煮熟,鴨血切塊后焯水撈出備用;鍋中放油,放入鴨血、菠菜翻炒,最后撒適量鹽和蔥花即可。 功效:補血,補充維生素,緩解便秘。 宜忌:適用于3歲以上小孩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可用。尤其適合缺鐵性貧血的患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