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玄認為此詩作于周公攝政五年。鄭箋:“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謂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成洛邑,居攝五年時。 但對此歷代學(xué)者尚有爭論。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周成王七年,也有人認為作于周昭王時期;有人說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說是周武王所作,還有說是周成王所作的。 賞析:聞天語 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在《詩經(jīng)》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氳的千年的書香里,走進那個遙遠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們的情感.關(guān)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曰:“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也。鄭玄認為此詩作于周公攝政五年。鄭箋:“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謂祭文王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廟之言貌也,死者精神不可得而見,但以生時之居,立宮室象貌為之耳。成洛邑,居攝五年時。但對此歷代學(xué)者尚有爭論。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周成王七年,也有人認為作于周昭王時期;有人說是周公所作,也有人說是周武王所作,還有說是周成王所作的。周頌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簡短?!吨茼?/span>·清廟》篇幅之簡短,恰恰反映當(dāng)時政治之清明,國勢之強盛。今天的故事發(fā)生在鎬京的宗廟,今天是周王室最神圣的時刻,一年一度的祭祀就要開始了,一大早,所有的人經(jīng)過幾天的齋戒,沐浴后換上神圣莊嚴的祭祀服飾,他們跟隨著祭祀的隊伍向著宗廟前行,神圣莊嚴的大殿巍峨的屹立在高高的山坡之上。清晨的陽光照射在上面,散發(fā)著金燦燦的光芒。白玉臺階上一塵不染,廟門口的那口大鼎正散發(fā)著肅穆氣息,士子們正在上下左右的忙碌著,祭品早已擺在案桌上,文王高大的雕像正慈祥地望著這一群走上來的子孫們。在所有周人心目中,文王始終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賢君。禮樂官早已站在高高在白玉臺階上,看著走上來的一群人,他高聲的吟唱:“周王室祭祀大典現(xiàn)在開始,上太牢,上天香,跪,叩拜,唱頌歌?!笔卦趦蛇叺氖孔觽冓s緊抬著太牢,擺在香案的前面,周天子接過侍者手中的長長的天香,一一插入那口大鼎,裊裊的香煙在廟宇上向著天空飄蕩,所有的人在他的吟唱中,開始跪拜,唱詩官開始神圣又莊嚴的吟唱:“美哉莊嚴肅穆的宗廟?。”姸嘤忻墓湔R和諧。祭祀的眾多人士排成行,秉承文王治理國家的功德。報答頌揚周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的操勞在宗廟不停.......”這神圣又莊嚴的歌聲在空中飄蕩,飄到天地間的角角落落,我們的采詩管官趕緊用筆記錄下來,于是就有了今天的 《周頌·清廟》原文: 周頌·清廟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 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注釋: ⑴清廟:清靜、安靜的宗廟。於:語氣詞 相當(dāng)于啊。 ⑵穆:莊嚴,壯美。肅雍:莊嚴雍容,整齊和諧。形容祭祀時的氣氛和樂聲。 ⑶顯相:有名望的公卿諸侯參加助祭。濟濟:眾多的樣子。 ⑷多士:指祭祀時承擔(dān)各種職事的官吏。 ⑸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治理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的功德。 ⑹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⑺駿:敏捷、迅速?!”甲撸罕寂堋⒉賱?。 ⑻不(pī):通“丕”,大。承(zhēng):借為“烝”,美盛。 9)無射(yì):借為“斁”,不厭棄。斯:語氣詞。一說這個人。 譯文: 美哉莊嚴肅穆的宗廟??!眾多有名望的公卿整齊和諧。祭祀的眾多人士排成行,秉承文王治理國家的功德。報答頌揚周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的操勞在宗廟不停。文王的盛德實在顯赫美好,文王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
天語賞析: 這是一首周王祭祀宗廟時所吟唱的詩歌。周頌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對周代先王的頌揚尤為熱烈。清廟是周頌中的第一首詩歌。祭祀先王之作,大都典雅端莊,篇幅簡短凝煉。因為周朝歷代先王的豐功偉績,已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周朝在正式建立以前,就經(jīng)過了很多代周人領(lǐng)袖的發(fā)展,從帝堯封姬棄于邰地開始,到商末周文王興起于西岐止。一共經(jīng)歷了約1000余年,有轉(zhuǎn)折性意義的先王有這么幾位:始祖后稷、第一次遷徙的姬不窋、第二次遷徙的姬劉(公劉)、第三次遷徙的姬亶(古公亶父)、興周的周文王、滅商的周武王。《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升歌《清廟》?!鼻鍙R是周頌中的第一首詩歌。這是西周的王室及貴族、臣僚在周文王廟舉行祭祀典禮時所唱的詩歌。古代的人對于神靈、先祖,充滿了一種真誠的信仰與崇拜。或許他們認為自己的先祖在去逝之后,就已經(jīng)成為神靈,可以保佑自己的子孫。祭祀先祖可以讓人的心靈凈化,可以求得先祖?zhèn)兊谋S?,為子孫帶來平安與福?。因此在祭祀之時,要先沐浴更衣,齋戒,焚香。整個過程是莊嚴肅穆的,祭祀的物品物已準(zhǔn)備好了。這時唱詩歌的人開始吟唱起來,詩人首先贊美宗廟的環(huán)境與祭祀人員的虔誠:“於穆清廟,肅雍顯相?!?/span>美哉莊嚴肅穆的宗廟啊!眾多有名望的公卿整齊和諧。只有懷著信仰與虔誠的人老能夠感受到神靈的存在。才能夠被先祖的神靈所保佑。接著詩人指出來參加祭祀的人特別的多,他們繼承了文王的功德。他們的精神與文王共存。“濟濟多士,秉文之德。”祭祀的眾多人士排成行,他們秉承文王治理國家的功德。他們的精神與文王同在,這種精神會世世代代的延續(xù)下去。“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span>報答頌揚周文王的在天之靈,敏捷的操勞在宗廟不停。他們以文王的品德為榮耀,所以在祭祀之時,誰又能將文王忘記呢?詩人最后說:“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文王的盛德實在顯赫美好,文王永遠不會被人們忘記。全詩以“無射于人斯”結(jié)尾,仿佛是在永恒神圣莊嚴的神靈面前發(fā)下的誓言,也仿佛是人的心靈與肉體達到統(tǒng)一,或者是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升華與潔凈,于是乎人們內(nèi)心的宗教意識就這樣被喚醒了,一種固執(zhí)的思想觀點理念就這樣形成了。
天語小詩: 為《周頌·清廟》而作 文:聞天語 我們的祖先 正在高高的天上 他品德的光芒 照耀著子孫萬代 我們虔誠地吟唱 讓信仰和崇拜 傳承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