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以中國傳統(tǒng)哲學(xué)視角,這本著作通編彰顯的是“生存本體論”。當(dāng)然小說不會有邏輯演繹,但那些鮮活的藝術(shù)形象,卻抵達(dá)人生的真諦。 此書(甲戌本)一開始,就有一個對人生的大追問: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p> 人啊,為何這一生東奔西走到底是為啥?為什么活著?為誰活著?怎樣活著?人生意義究竟在哪里?這才是哲學(xué)“存在論”第一大問題?!扒Ю锎铋L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再豪華的宴席~意指人生,終要散場,過眼煙云,夢幻一場。那為什么還要忙忙碌碌?還要貪財貪腐?誰都知曉~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不帶走一絲一毫啊! 如果把本書那些生動場景,鮮活形象的動作、對話,心理活動濃縮為人生價值問題,首當(dāng)其沖的是“空”、“虛無”~ 世界,人生從“空”而來,復(fù)歸于“空”,“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最終呢?“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氨尽睙o一物,“終”也無一物。所有金銀財寶,樓臺亭榭,功名權(quán)力,通通都是幻像。 但人生之荒謬,就是把本來的“空”做成了“有”,像螞蟻國工蜂那樣,忙碌著,奔波這,為了“舌尖上的快感”,為了“家財萬貫”,為了謀取“功名利祿”,為了“嬌妻美妾”,疲于奔命,不擇手段。最后無一不是“昏慘慘,黃泉路盡~” 在這個人生“空無”的大主題下,曹雪芹通過藝術(shù)形象,揭示了人生不少值得肯定的精神文化。如果濃縮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diǎn): 通過描述愛情、親情、友情、世情,彰顯了“大愛文化”; 通過藝術(shù)形象的負(fù)疚感、追思感、“欠情悔恨“,透視出撫慰靈魂的“罪感文化”; 通過(賈寶玉最終結(jié)局)看破幻像后的清醒意識關(guān)照人間的污濁黑暗,最后離家出走,逃離苦難大地,贏得了自由心靈~ 《紅樓夢》是一部不容易讀懂的著作,如果閱讀前不了解佛教的“空”;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尼采的“貴族精神”;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和荷爾德林的“詩意棲居”~,就難以全面把握其中“生存哲學(xué)”要義。 此外,《三國演義》開始的那個“滾滾長江東逝水~”,也具有濃厚的哲學(xué)韻味~,就不贅言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