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坑釣魚想要有好魚獲,有四個必備技巧不能少,一是確定風向,二是看水色,三是會試水溫,四是會挑釣位。 黑坑想要上岸,什么最重要呢?有釣友說是餌料的味型,有釣友說是餌料的狀態(tài),更有釣友說是調(diào)漂一定要精準,答案不一而足。 黑坑釣魚有四個特點,一是魚的數(shù)量恒定,二是極限釣距的統(tǒng)一的,三是餌料的味型都很濃郁,四是餌料的霧化、溶散狀態(tài)都很好。 簡單點說,只要不是新手,釣黑坑,大家的起點都差不多,所以,想要釣黑坑的時候有漁獲,乃至要上岸,指望從餌料、調(diào)漂上脫穎而出,基本上是不靠譜的。 魚是活的,黑坑再小,也不可能用錨魚來解決問題,所以,想要有漁獲,甚至要上岸,黑坑釣魚四個必備技巧,就必須要數(shù)量掌握。 
 技巧一、確定風向 無風不釣魚,這話在黑坑、野釣都是成立的,甚至在釣黑坑的時候有這樣的說法,如果無風,氣溫再適宜,也是不適宜釣魚的。 原因很簡單,黑坑池是封閉的,盡管水不是特別的深,但是深水的溶氧,肯定是比不上中上水層的。 而釣黑坑的人多,揮桿起魚此起彼伏,除了特殊的氣象,如降雨、降雪、悶熱天,魚群都是多在深水區(qū)域的。 所以,只要有風,水中的溶氧,相對于其他時間段,就充沛許多,有經(jīng)驗的老鳥,在下竿之前,會先確定風向。 確定風向不需要特別復(fù)雜的技巧,簡單點可以通過天氣預(yù)報,復(fù)雜點的,通過觀察水面,下風處會聚集大量的浮游生物、漂浮物。 下風處會因為刮風的緣故,溶氧充沛,選擇在下風處下桿,不用刻意打窩,魚口也差不到哪里去。 
 技巧二、看水色 有經(jīng)驗的老鳥都知道,釣黑坑,其實就是釣水質(zhì),會調(diào)水的塘主,是真的能做到讓魚開口魚就開口,讓魚閉口魚就閉口。 但是對于釣友來說,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水質(zhì),水發(fā)黑、污,甚至透過偏光鏡,水色五顏六色,水質(zhì)太肥,淤泥太厚就是必然的事情。 該技巧實施起來并不難,帶著偏光鏡,背光的角度觀察水色,顏色越深,水質(zhì)越肥,越不適合下桿。 
 技巧三、試水溫 黑坑的養(yǎng)殖魚,對食物的需求,并不像野外水域一般,只有合適的水溫才會開口覓食,這也是為什么釣黑坑,早晚口好,白天魚口差的原因了。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帶個溫度計去釣魚,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測鉛墜的溫度來測試水溫,操作起來也不難。 將鉛墜拋到水中,放置上30秒,然后收竿,將鉛墜握在手心,如果覺得刺手,水溫低于10度,不太適合釣魚。 如果覺得涼,但是不刺手,魚口尚可,如果壓根就沒什么感覺,水溫太高,不太適合釣魚,這個方法雖然簡單,但是在實戰(zhàn)中,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 
 技巧四、選釣位 通過以上三個技巧,基本上就能確定能不能下桿了,選釣位,就成為了最重要的一個技巧了。 選釣位,無非是選邊、選角,不管黑坑池是圓形還是方形,選下風處,下風處的邊角,即便整個池子魚情都不好,釣上魚,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以上四個技巧,適用于大多數(shù)黑坑,但是,黑坑之所以被稱之為黑坑,是因為人為干擾因素太多,比如調(diào)水、低壓電、撒尿素、扔樟腦丸,亦或者是挖深坑、半夜打氧等手段,這就不是我們能處理的情況,所以,遇到好池子好老板,不要太斤斤計較,去了三五次都是空軍,也就不要繼續(xù)去交智商稅,所謂世道艱難,人艱不拆,就當吃虧是福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