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創(chuàng)意長寧路四七六弄口的婦女食堂賣陽春面、油條、大餅、豆?jié){、粢飯……店雖小,供應的早點卻不少,我常端著一只鋼盅鍋子去買陽春面,看著師傅在熱氣騰騰的灶頭上下面,他將十幾只碗和我的鋼盅鍋子分開排好,把事先熬好的豬骨湯盛進一只只的碗里,舀點豬油、醬油,淡醬色的面湯清澈見底,再撒上幾粒小蔥花,煮至面條浮起,師傅右手拿著一雙長長的筷子,左手拿漏勺,將面一撈一抖,折成三折,放進配好佐料的碗里,一碗香飄飄的陽春面做好了。 那時陽春面,不明白為什么這樣好吃,就是現(xiàn)在老母雞湯煮的面,也沒有記憶中的陽春面那么鮮美。 愛吃陽春面,想著自己動手來煮面。第一次煮陽春面就鬧了個笑話。我把婦女食堂師傅下面的動作忘得一干二凈了,水煮沸,面放下去后,我神差鬼使般地將醬油、豬油、蔥花一股腦全倒進了鍋里,一邊放料一邊還沾沾自喜,馬上就可以吃上自己煮的陽春面了,我興奮地用筷子將面攪拌了幾下,怕粘底。兩三分鐘過去了,我揭開鍋蓋,香味傳遍了老屋,可當我用筷子去夾面時,面條“爛拖拖”的,就像泥鰍般從筷子夾縫中溜走了,陽春面煮成了爛糊面。 圖片|創(chuàng)意陽春面,是弄堂許多人的舊憶,也是刻在骨子里的暗記。嚴冬的晚上,我饑腸轆轆,家里的煤球爐又封了,我壯著膽子問我母親要了八分錢,拖著拖鞋,襪子沒穿就沖出了家門,直奔婦女食堂。走在路上,我凍得直搓雙手,進得店堂,剛坐下不久,一碗冒著熱氣的陽春面端了上來,湯上漂著翠綠的點點蔥花,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我把陽春面卷到了筷子上,一口吞下去,如此反復,愜意無比,時而,我又找到面條頭,一根又一根地吮面,“嗖”的一下,面吞肚子里了。一碗陽春面下肚,一股暖流穿透了身體,我再將大碗端起,“咕嚕咕?!卑褱攘藗€精光,胃漸漸暖和起來,這種感覺,是冬日之晚滿滿的幸福。踏出店門,凜冽的寒風又撲了上來,我打了一個響嗝,消失在弄堂深處。 八十年代初,我從農(nóng)場頂替返滬在街道團委工作,我、良滬、鮑秀珍、商忠強等人天天晚上在團委“嘎山胡”,肚子餓了邊去華陽路口的那家待業(yè)青年開的“華五飲食店”吃陽春面充饑。當大家摸口袋搶著買單時,良滬手中早已準備好了糧票:“你們出鈔票,我出糧票?!泵棵咳绱?,我便想著也讓良滬“出點血”。那時,我們經(jīng)常代人值夜班,為的是七角錢的夜班費。有次,財務發(fā)夜班費,我?guī)土紲I了。晚上,我叫大家去吃陽春面,說是良滬請客,良滬瞇著眼:“我又沒有鈔票?!蔽艺f沒關系,到時變出來。買單時,我對大家說:“今天吃面是良滬的值班費,把它吃掉,省得他又去跑銀行存'貼花’(小面額零存整取)了。”大家樂得手舞足蹈,慶祝良滬請客我們吃陽春面。 |
|
|
來自: 常熟老李jlr5mr > 《美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