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各種問題的分析中,都普及了辯證法的應用,并得出結(jié)論。由此可知,很多結(jié)論都可以從辯證法推理出來。
我們找一些毛主席經(jīng)典的語錄,來檢驗是不是符合這一點。 01、否定一切,會否定了自己
推理 1)而因為自己否定了一切,而否定會走向肯定(一定會有一部分被重新肯定),那么肯定者就會把自己否定了,所以其結(jié)果是否定了自己,毀滅了自己。 2)否定了一切,那是一個量變的趨勢,而自己也是量變的內(nèi)容之一,所以最終就會波及到自己的被否定,并且在這個量變過程中,自己也最終要被否定。 所以說,否定一切的人,其結(jié)果是否定了自己,毀滅了自己。這是辯證法可以推理得出來的結(jié)論。 02、Max_Min策略
推理 1)壞可能性和好可能性,這是從壞走向好,所以要從最壞可能性做準備,自然就會走向好的可能性,所以說向著最壞一種可能性做準備,是爭取好的可能性并使之變?yōu)楝F(xiàn)實性的一個條件。 2)反過來,如果從好的可能性做準備,那么就會走向壞的可能性的,因為好的可能性對自己的條件要求苛刻,容易出各種漏洞,所以必然的是走向壞的可能性的。 所以,這個策略,是辯證法可以推理得出來的結(jié)論。同理,Min_Max策略——即破壞對方的最大收益,也是辯證法可以推理得出來的結(jié)論。 03、主張拼命和逃跑同一人
推理 1)這是從拼命走向逃跑,拼命者經(jīng)過過幾次打擊后,就會轉(zhuǎn)向逃跑。 2)那么逃跑者會不會轉(zhuǎn)向拼命呢?會的,當逃跑這個動作——量變結(jié)束后——逃無可逃了、就會轉(zhuǎn)向拼命,所以有“窮寇勿追”的說法。 3)當然明智的敵人,會不使之完成量變——逃無可逃,而是給對方在最后留一條投降的出路,逃無可逃,要嘛死,要嘛投降。 所以,這兩種思想由一個人說出來,是符合辯證法規(guī)律的。 04、和同盟者一起干
推理 1)不和同盟者一道干,所謂同盟也即朋友,那么這些朋友也會走向反面——在發(fā)展過程中中、會成為自己的敵人,敵人越來越多,自然是不打不勝敵人的。 2)因為舍棄了同盟者,舍棄是一個量變的過程,而自己也是量變的內(nèi)容,所以最終也會舍棄到自身,所以說沒有同盟者的軍隊是打不勝敵人的。 3)反之,拉著同盟者,則同盟者越來越多,而敵人就會越來越少、敵人不斷的分化瓦解,最后都重組到自身,這些朋友走向了自己人。 所以,這也是符合辯證法的。 05、后發(fā)制人
這里,就是當敵人使盡了一切手段,都不能奏效時,也即不能再施加新的困難了,敵人就繳槍了。 又如,
在這認知之下,所以,又有策略
推理 1)這是從有走向無,無計可施,就只好投降了。 2)當有的量變?nèi)客瓿芍?,就出現(xiàn)了質(zhì)變——無。 所以,是后發(fā)制人(前提是要自己有立于不敗之地),這樣子,敵人最終就只有投降一途。所以,后發(fā)制人是消滅戰(zhàn)爭的一種戰(zhàn)略思維。同時,后發(fā)制人又是提升自己能力、戰(zhàn)斗力的策略,應對了敵人這些招數(shù)的挑戰(zhàn)、那么的能力也就進化了。 反過來,先發(fā)制人,是要完成自己“有”的量變,故要先發(fā);還有一種是要剝奪敵人的有,使敵人完成“失去”、“無”的量變,如果不能剝奪,那樣的先發(fā)制人就是個偽先發(fā)制人、那只是盲目行動。 所以,毛主席在政治上,往往是先發(fā)制人的;在軍事上,則往往是后發(fā)制人的。比如,先發(fā)布抗日救國綱領,
其結(jié)果,無論蔣怎么選擇,我黨的影響都會增長,這就是完成自己“有”的量變。 06、勇為本、為將當有怯弱時
“勇”走向“怯”,“怯”走向“勇”。當一個人一開始便兼具“勇”和“怯”時,那么這個走向是內(nèi)部的走向,并不會導致自我的崩潰。 而假若一開始只有“勇”、不具有“怯”,那么這個“怯”就是別人給的,那就會導致自己的崩潰。這是有準備和無準備的區(qū)別。 所以又說,要剛?cè)岵?、一陰一陽?/p> 比如,
通過進攻和退卻同時進行、亦即兼具,結(jié)果就是自身的不崩潰、事情的推動前進。
比如,
這里要求發(fā)言、報告,這是進攻;而允許修改、以最后修改的稿子為準,這就是進攻中的退卻。在這個策略下,事情就推動前進了。 所以,與其外部走向、不如把這個走向限制在自身,使自己、自己的行動兼具正面和反面,那么事情就是可以推動前進了。 以上這些都是符合辯證法的,而符合辯證法的,最終就得到了不錯的結(jié)果,所以毛主席說,
正面和反面兼具,就可以避免認識上的片面性,毛主席的很多行動和決策,都是正反面兼具的,比如一打一拉、進攻和退卻同時進行; 為了追求好的可能性、從壞的可能性做準備;最后打出王牌,……這些策略都是符合辯證法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