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偏食是指兒童對飲食挑剔或僅吃幾種自己喜歡或習慣的食物。挑食偏食是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不利于生長發(fā)育。由于兒童對食物不感興趣吃得少,或只挑自己喜歡的的食物,引起體重下降、面黃肌瘦、皮膚干臊,甚至出現(xiàn)貧血、低血糖、體溫下降、脈搏緩慢、血壓下降、營養(yǎng)不良等問題的發(fā)生。 我總結(jié)了一下,挑食無外乎就是這幾種原因:食物的味道不好;食物的顏色寶寶不喜歡;寶寶其他訴求沒有達到賭氣;寶寶進餐前吃過多的零食;寶寶的脾胃功能不好;生病情況(如感冒)等。 那么怎么解決? 榜樣示范:以身作則,不偏食、不挑食,要帶著孩子吃,吃飯時對每種食物表現(xiàn)出很香、很滿意的神色。同時,幼兒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積極地效仿。
親身體驗: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wù),可以根據(jù)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洗菜、拿佐料。在制作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力,面對自己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大開胃口。 氣氛營造:無論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影響其食欲。要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心情愉快,樂于進食。 理想激勵: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理想,因勢利導(dǎo)。如看到媒體上的足球運動員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些叔叔的身體多棒,因為他們經(jīng)常吃胡蘿卜、白菜、魚和肉,你長大了不是想當一名足球運動員嗎?你可要從現(xiàn)在起開始吃這些菜呀! 期待獎勵:孩子都渴望得到獎勵。當孩子不愛吃蛋黃時,我們就許愿給他們買某種玩具,或者帶他們到公園去玩,鼓勵孩子吃下去。孩子吃了后及時表揚,并且一定兌現(xiàn)諾言,絕不失信。 興趣抑制:全面了解偏食孩子的需求心理,當他不吃某種食物時,就停止他認為最有興趣的活動,如看動畫片、逛動物園等,這樣孩子就會勉強忍受不愿吃的食物,時間一久,就能收到成效。
另外: 控制點心與零食:很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吃不下去。古語說:“饑不擇食?!别囸I時對過去不太喜歡吃的食物也會覺得味道不錯,對點心和零食的給予要加以控制(當然,我建議對孩子是所有垃圾食品都不吃),或者在孩子餓的時候?qū)W鯰a平時不吃的食物。 安排豐富的戶外活動:合理安排騎小自行車、玩球、跑步比賽等戶外活動,以消耗其能量,促進其食欲。同時禁止孩子剛剛做完劇烈運動后進食,因為此時是沒有食欲的,要讓他們洗洗手,安靜一會再吃飯。 及時預(yù)防治療疾?。杭皶r預(yù)防治療幼兒的齲齒、寄生蟲病、缺鐵性貧血、脾胃功能減弱等疾病會改變孩子的嗜好,容易引起偏食。 孩子挑食偏食離不開家庭因素。 受父母飲食偏好的影響: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說這種食物不好吃,那種食物味道不好,孩子就會受到直接影響。還有,如果父母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買這種食物,這也會使孩子很少吃到這種食物,從而間接造成孩子的偏食。 日常飲食比較單調(diào):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調(diào)方法,不注意顏色搭配和形狀的多樣化,或飲食比較單調(diào),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偏食和挑食的習慣。如有父母天天給孩子吃蒸蛋,很少換花色品種,孩子當然不愛吃。
父母過于遷就和縱容孩子:有些父母生怕孩子營養(yǎng)不夠,對孩子的飲食要求,總是有求必應(yīng),從而使孩子的口味越來越高,專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吃。 不愉快的進食經(jīng)歷:如果以前吃某種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下被迫吃了某種食物,都會令孩子對這種食物產(chǎn)生抗拒的心理。 如果孩子實在不吃某些食材,如青菜,怎么辦?可以試試: ①把食物制成餡料,包在其他食物中吃; ②把這種食物和其他食品搭配起來,作為配料不引人注目地吃; ③找到這種食物的替代物,能提供相同的營養(yǎng)價值; ④找來其他愛吃這些食物的小朋友,幫助孩子從心理上接受這種食品; ⑤請孩子最崇拜的人與他共進一餐,看到別人吃什么都香; ⑥找到孩子在口味上最喜歡的餐館,點含有這類食品的菜肴。 |
|
|
來自: 營養(yǎng)及健康管理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