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永平在斯坦福大學交流時,曾透露自己的成功秘訣,是一份“不為清單”。人生路上,只有避免在錯誤的事情上消耗,才能更快地抵達目標。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土壤,也是與荊棘人生交鋒后,養(yǎng)精蓄銳的地方。正因為我們自家中來,總以為打斷骨頭連著筋,即使對家人怠慢,他們也不會轉身遠去。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的耐心與修養(yǎng),溫和與體貼,在不知不覺中,都給了外人,卻忽視了最親的人。待孤立無助時,才想起家的溫暖;待滿身傷痕時,才想起家是療愈我們的港灣。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便是圣賢,也無法做到完美無缺。既然每個人都有缺點,又何必站在自己的視角,去指責他人的錯誤。能成為家人,已是上輩子修來的福分,彼此多包容一些,才能讓家的溫度四季如春。有了問題,不妨多商量;產生矛盾,不妨多換位;發(fā)生爭執(zhí),不妨先低頭。生活中,我們往往對外人的幫助,心懷感恩,對家人的照顧,視而不見。殊不知,外人的幫助,或許是別有所圖,而家人的照顧,才是油然而生。你能看見外人的好意,卻看不見家人的苦心;你能感知外人的善良,卻讀不出家人的思量。生而為人,最可悲的莫過于消耗親情,經營人情;辜負親情,強留人情。當你漠視家人的付出,離家也就越來越遠;當你眼中只有自己,再親的人也會漸漸離散。一家人在一起,常懷感恩之心,才能擁有綿長而篤定的幸福。柏拉圖曾說:“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固執(zhí)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span>任何事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人和人的緣分,也是如此。與其在錯誤的人身上浪費時間,不如將時間用來投資自己。想要親近一個人,就要具備吸引他的魅力;想要留住一個人,就要擁有與之匹配的能力。亦舒曾說:“人生短短數(shù)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別人?!?/span>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因討好換來的在意,也不是真的在意。喜歡你的人,必是欣賞你的優(yōu)點,接納你的缺點;與其在討好的路上,將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不如堅持做自己,去邂逅懂你的人。劉潤曾說:“人脈,不是那些能幫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幫到的人?!?nbsp;能幫你的人,不需要你,不能成為你的人脈;需要你幫助的人,才能成為你的人脈。說到底,人脈就是一場交易,你有價值,自然就有了人脈。酒桌上的交情,多半是逢場作戲;奉承下的朋友,往往是虛情假意。  人生路上,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將失敗歸咎于他人。一旦開始推責,你便不會去探究失敗的原因,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遇見問題就逃避,問題永遠是問題,不會變成前進的階梯。很多時候,你實現(xiàn)夢想的進度,取決于你對自我承擔的態(tài)度。當你勇于接受生活的挑戰(zhàn),也就抓住了人生翻盤的最好時機。古人講:“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行走于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有自己的位置和存在的意義。不必仰望他人的成就,更無需拿自己的短板,去碰撞他人的強項。就如古人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span>有人曾預言,每隔5至10年,我們的工作就會面臨一次挑戰(zhàn)。而人工智能ChatGPT的出現(xiàn),更是加快了預言實現(xiàn)的進程。提升自己,不斷學習,將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成年人不得不面臨的常態(tài)。要知道,世界更新的速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知識迭代的頻率,刷新著我們的認知。時代拋棄你時,不會同情你的眼淚,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才擁有選擇的權利。聽過一句話:“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重新開始,但每個人都可以從現(xiàn)在開始創(chuàng)造全新的未來?!?/span>既是過去,就意味著已經無能為力;苦苦糾纏,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聰明的人,拿不如意的過去當教訓;愚蠢的人,拿回不到的過去當捆繩。如果人生是一趟有去無回的列車,錯過了上一班,就收拾好心情,等待下一班。別讓過去,成為今天的拖油瓶;別讓曾經,成為明天的絆腳石。你要相信,在時間面前,沒有什么是無法治愈的,當你想開了,希望就來了。羅素曾說:“人的放縱是本能,自律才是修行,短時間讓你快樂的東西,一定能夠讓你感到痛苦?!?/span>請相信,世界是個循環(huán),天地也并無私心,你種什么因,自會結什么果。在健康上放縱,疾病便不請自來;在享樂上放縱,頹廢便無法避免。若覺得日子太累,偶爾的放松無可厚非,但無節(jié)制的放縱,無異于飲鴆止渴。健康飲食,規(guī)律作息,戒掉熬夜,早睡早起。沒事多運動,有事常翻書,擁有好的習慣,自會收獲好的人生。 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足以讓他成為教表演的老師,卻無法給自己爭取到一次參演的機會。若他害怕失敗,若他不是一試再試,就不會有《狂飆》里出神入化的高啟強。事實上,每一份成功的背后,都有失敗的痕跡,拒絕失敗,也就拒絕走向成功。要知道,完美的第一步是完成,到達的第一步是出發(fā),只要你不打退堂鼓,人生就不會輸。很多時候,我們與成功之間,差的不是知識,不是眼界,不是智慧,而是再試一次的勇氣。人生下半場,無需害怕失敗,跌倒了就站起來,失敗了就從頭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