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殊,宋仁宗時期的宰相,亦是當(dāng)時杰出的文人。晏殊之詞,有感傷,有憂愁,但這種愁緒,不是為生活,也不是為仕途,更多的是一種淡淡的閑適之愁。細(xì)品其詞,大多感傷歲月無情,時光飛逝,亦有聚散無常,老友難聚之哀嘆。 ![]() 晏殊曾寫過一首《踏莎行》,描寫的便是這種富貴閑愁,其詞曰:
這首《踏莎行》,清新自然,可以說是一首典型的傷春之作,感嘆春光易逝,光陰如梭的落寞心情。 詞中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的景致。人們行走在鄉(xiāng)間巷陌中,此時枝頭上的花朵有些稀疏,小徑兩旁的綠意漸濃,此時,大片的綠草點綴了整個郊野,高大的樹木愈發(fā)枝繁葉茂,遮擋著陽光,形成大片的樹蔭。 ![]() 春色即將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初夏之美。此時,柳絮蒙蒙漫漫,飄落在行人的臉上,仿佛下了一場紛紛揚揚的陽春白雪,有人惱,有人喜。惱的是成人,喜的是孩童。孩子們在街巷中,快樂地捉柳花。 ![]() 上闋,詞人將暮春時節(jié)寫得極美,雖有惜春之感,卻并沒有一點衰颯之態(tài),可見晏殊文筆之高明,視角之敏銳。 下闋,詞人又描寫了暮春時節(jié)的小動物們。詞人來到室內(nèi)閑坐,只見窗外濃濃的綠蔭,是黃鶯的棲身之地,精美的簾幕,隔斷了窗外飛行的燕子。 古人喜歡焚香,淡淡的香氣,令人平和。此時的室內(nèi),異常幽靜,只有一爐香,柔柔裊裊向上飄散,宛如樹上掛下來的游絲。詞人凝視著若隱若現(xiàn)的煙,香氣繚繞,令人有些春困之意。 ![]() 詞人有些傷春之意,索性小酌幾杯,睡意更濃。酒醒之后,已是夕陽西下,最后一抹斜陽照進(jìn)庭院,小院中染滿了余暉。 一天就這樣過去了,感覺還沒來得及回味,一天便消磨殆盡了。一天如此,一春如此,或許一生亦是如此??雌饋砺L,實則短暫。 這首《踏莎行》,沒有故事情節(jié),沒有歷史典故,更多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感悟,非常值得細(xì)細(xì)品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