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清初,在江南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曾經出現過一場前所未有的奇跡,與其相似的事情要到二百多年以后才會出現。這便是著名的江陰抗清起義。為什么說這場起義前所未有?為什么說它是一場奇跡呢?且聽鄙人慢慢道來。 ![]() (一) 公元1645年,清軍在豫親王多鐸的指揮下,向著江南的南明小朝廷發(fā)起了進攻。五月初十,在南京的弘光帝朱由崧在清軍還未過江的情況下,就連夜棄城而走。五月十五日,清軍未費一槍一彈,正式進入南京,無數明朝的文武官員在道路兩邊跪迎。 此后,江南各地的州縣猶如雪崩一般紛紛自動歸降,清軍進展之順利完全超乎他們的想象。 捷報飛抵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喜上眉梢,心想這江南的百姓果然柔弱,果然是易于統治。欣喜之余,他立即做出了決定:在江南馬上就推行剃發(fā)令,要所有的漢人剃發(fā)易服,從此乖乖地成為大清的臣民。 ![]() 多爾袞的命令到達南京之后,豫親王多鐸表示反對,他認為這樣有可能會激起變亂,建議緩行。然而,多爾袞態(tài)度十分堅定:必須立即實行,不得有誤。 多鐸只好奉命行事,結果這剃發(fā)令一下達,原本平靜如水的江南地區(qū)就猶如冷水澆進了滾油鍋,轟的一聲就炸開了。對于改朝換代本來漠不關心的各地百姓紛紛揭竿而起,有的直接武裝暴動,有的與官府對峙,最差的也是要上書請命,表示堅決不肯剃頭。整個江南地區(qū)很快出現了一片反抗風潮。 在這一片風潮之中,表現得最激烈,戰(zhàn)斗得最堅決的是一個完全不起眼的小小縣城:常州府江陰縣。 江陰是長江邊的一座小城,以前是毫無名氣的。清軍占領南京之后,原來的知縣林之驥、縣丞(副縣長)胡廷棟都先后棄官而去。當地的民眾推舉主簿(縣政府秘書長)莫士英暫時代理政務。而清軍人數有限,根本就顧及不到江陰這樣的小城,所以很長時間里,江陰人連半個清兵也沒有看到。 到了六月份,清朝委任的新知縣終于來了。新知縣叫方亨,河南人,崇禎年間的進士。清兵進入北京之后,方亨就到北京活動,通過自己老師的關系謀求官職。清廷當時正是用人之際,見他是前朝進士,便給了他一個江陰縣縣令的職位。 六月二十四日,方亨來到了江陰。剛到江陰的時候,他穿戴的還是明朝的官服,江陰百姓見他如此打扮,心中產生了一種親切感,所以縣城的秩序保持得很好。 然而,到了六月二十七日,形勢突然就逆轉了。在這一天,來自常州府的命令到達了江陰,明確要求全城百姓在三日內剃發(fā)。 這一下,整個江陰都炸鍋了??h城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耆老們首先組團來見方亨,希望他能夠向上反映民意,懇請滿清當局收回成命。 ![]() 方亨對此一口拒絕,表示剃發(fā)令必須執(zhí)行。雙方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這樣一來,方亨與江陰百姓之間的矛盾也就激化了。 六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常州府還派來四名滿洲八旗兵,到江陰來督促剃發(fā)。江陰的百姓更加憤怒。 洶涌的民意已經勃發(fā),一場風暴不可避免。 (二) 閏六月初一這一天,一個名叫許用的秀才在縣學里召集城中的舉人秀才們開會。在會上,許用慷慨激昂地鼓動大家群起反抗,得到了一致響應。 到了下午,有上萬名城中群眾聚集到了縣衙,表示強烈抗議。知縣方亨原本還想彈壓,但是看到群眾們的氣勢,他嚇得縮了回去,乖乖地表示將向常州府上書,希望收回成命。 在這種情況下,群眾們才慢慢散去。但是方亨卻給常州府知府宗灝寫了一封信,說江陰人要造反了,希望常州府能夠出兵鎮(zhèn)壓。江陰作為一個縣,是沒有軍隊駐守的,方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常州知府的身上。 方亨的所作所為,被縣衙內同情民眾的官吏透露了出來,全城的百姓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 閏六月初二這一天,更多的江陰百姓涌到了縣衙門前,連城外的百姓都紛紛趕來,人數已經達到了數十萬??h令方亨和主簿莫士英被群眾們抓了起來,送進了監(jiān)獄??h衙里的四名滿洲兵也抓住了,大家一審問,才知道他們是江南人假扮的。不過,即便如此,這四個冒牌貨也被群眾所殺。 隨后,有人將明太祖朱元璋的牌位供奉到了縣學的明倫堂。江陰的百姓正式起義了。 有道是蛇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起義的群眾需要有個領導者。江陰的典史(縣公安局長)陳明遇素來名聲甚佳,廣大群眾就推舉他來做首領。陳明遇接受了大家的請求。他又找來了督學(縣教育局長)馮厚敦、守備(縣武裝部長)顧元泌等人幫忙。一個起義的領導班子也就這樣形成了。 ![]() 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三人塑像 江陰的百姓起義后,大家群情振奮、摩拳擦掌,都恨不得立即就與清兵決一死戰(zhàn)。但是,此時的江南各地,烽煙四起,比江陰起義聲勢更大的事件一個接著一個。明朝的宗室紛紛被各地起義群眾推舉出來,太湖出現了趙王,紹興出現了魯王、杭州出現了潞王、崇明島出現了義陽王。這些起義的聲勢都比江陰要大。南京的豫親王多鐸手忙腳亂,一時之間根本就顧不上江陰這個小地方了。 只有常州府的知府宗灝向江陰派來了三百人馬。這些人都是以前明朝的官兵,戰(zhàn)斗力極差。他們還沒有來到江陰城下,城里的群眾就得到了消息。大家手執(zhí)兵器,一涌而出,在秦望山這個地方與官軍交手,很快就獲得全勝,三百官軍遭到了全殲。 隨后,清廷方面一直都派不出大隊人馬來攻打江陰,只有一些數量不多的軍隊來騷擾,而且還都是明朝的降軍。江陰人多次與這些部隊交鋒,雖然有勝有負,但是卻如同打游戲練級一般不斷使自身的戰(zhàn)斗力得到鍛煉,作戰(zhàn)水平越來越高。江陰的起義軍在戰(zhàn)斗中飛速成長,在較短的時間里就變成了一支堅強的力量,這才有了以后與清軍的浴血奮戰(zhàn)。 (三) 一直到了閏六月二十一日,清廷才派來了一支比較像樣的軍隊,這便是原南明江北四鎮(zhèn)之一的劉良佐的人馬。 劉良佐的部隊一開始來的也不多,甚至無法四面合圍江陰城。劉良佐自己一開始也沒有到江陰城下,只不過他寫了一封勸降書,命人用弓箭射進了城內。但是江陰人堅決不降。 到了七月初一,劉良佐的部隊才開始正式攻打江陰城,不過包圍圈依然不嚴密,兵力也是有限。即便如此,他們也給江陰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附近鄉(xiāng)鎮(zhèn)的義勇們大多都不敢來了。城中的一位名叫周瑞瓏的都司也率領手下的人馬偷偷逃走了。起義軍的首領之一顧元泌也私下通敵,試圖里應外合,結果被群眾發(fā)現,顧元泌遭到了處決。 江陰人頂住了劉良佐的幾次進攻,但是打得比較亂。負責指揮的陳明遇深感自己才能有限,這時,他想起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閻應元,是陳明遇之前的江陰典史。閻應元非常有軍事才干,曾經率領江陰的民團打退了來襲的???。他本來已經被委任為廣東英德縣主簿,但是由于母親生病,還沒有去,目前在鄉(xiāng)下躲避。陳明遇派人去邀請閻應元,并且表示,今后一切事情都由閻應元決斷。閻應元顯然是一身的俠肝義膽,他毅然地答應了陳明遇的請求,率領著四十個家丁返回了江陰,從此成為了江陰義軍的最高首腦,與這座城池共存亡。 ![]() 七月初九,閻應元進入了江陰城。入城之后,他立即就表現出了卓越的領導組織才干,把原本亂哄哄的城池整頓得井井有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每件事都能得到完善的處理。江陰城煥然一新,戰(zhàn)力倍增,更加的堅不可摧。 在閻應元入城的同時,劉良佐也來到了江陰城下。七月十一日起,劉良佐的軍隊開始對江陰城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的進攻。清軍首先對江陰北門發(fā)起猛攻,城上矢石如雨,清軍死傷慘重。清軍的一位將領見狀,便自己帶頭爬云梯沖鋒。結果,此人被城上義軍一槍刺中咽喉身亡。后來文人筆記稱此人是大清的'七王’,但他顯然只是劉良佐手下的一位軍官而已。 七月十二日,清軍繼續(xù)向著北門發(fā)起猛攻。他們架起十座浮橋,沖過護城河,來到了城下,架起云梯,拼命地向上沖。有一位清軍將領,身穿三層鐵甲,腰里掛著兩口刀,背后插著兩把刀,手里還拿著一口大刀,順著云梯往上爬。城上的羽箭沒有辦法傷到他,結果被他硬生生爬上了城頭。城上的義軍刀槍齊上,都無法傷到這名清將。這時,有一位姓湯的少年,手執(zhí)一桿鉤鐮槍,一槍割斷了他的咽喉,終于結果了這員猛將的性命。事后,又有人說這是一位清廷的王爺,但他顯然也不是。 劉良佐見江陰人打得這么猛,只好再次派人招降。江陰城里有幾位老人自告奮勇,帶著裝有火藥的木桶,詐稱來獻銀買命。劉良佐的部下不知是計,讓這幾位老人進入到營帳之內。到了營帳之中,老人們突然點燃了火藥,隨著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幾位勇敢的老人與大批的清軍同歸于盡。事后,有傳說稱他們炸死了一位王爺,當然這也不會是真的。 劉良佐無奈,只好繼續(xù)攻打。七月十五日又激戰(zhàn)一天,清軍徒增傷亡,毫無進展。七月十七日夜里,閻應元趁著清軍不備,突然派出千余人去劫營。殺傷了很多清軍,然后勝利返回。 (四) 七月十九日,焦頭爛額的劉良佐親自到城下去招降,閻應元堅定地回復他:“堂堂大明,有降將軍,無降典史。” 這時,清朝名將,努爾哈赤之孫,固山貝勒博洛來到了江陰。博洛此前率軍橫掃杭州、湖州、嘉興、紹興等地的起義軍,俘獲明朝藩王兩名,聽說小小的江陰城竟然啃不動,便率軍來到了這里。 ![]() 博洛到了江陰,首先把劉良佐打了一頓屁股板子,然后他命令將兩名俘獲的明軍將領送到城下,讓他們勸降。但是,城上依然不肯投降。 博洛便下令開始攻城。 從七月二十日起,清軍又一次開始了猛烈進攻。這一次進攻,有八旗軍參與了進來。然而,江陰的義軍在閻應元等人指揮下,依然頑強地頂住了他們的進攻。從七月二十日一直打到二十九日,清軍傷亡無數,但依然還是對這座城市無可奈何。 無計可施的博洛也只好改為勸降。他命人進城傳話說:只要江陰人把大明的旗號拔掉,改換成大清的旗號,殺掉領頭造反的幾個人,那么即使江陰人不剃發(fā),清軍也可以撤退。 閻應元表示:要殺只能殺我一個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殺。 博洛只好再退一步,表示可以誰都不殺,只要江陰豎起大清的旗號,即使不剃頭也可以,清軍保證不進城。 然而,江陰人還是拒絕了。這不是閻應元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決斷,而是全體江陰人的選擇。博洛曾經派出一些明朝降官繞著江陰城宣揚勸降條件,但是城上的軍民沒有一個人理睬。 ![]() 八月初六,在北京的攝政王多爾袞親自下達諭令,進行勸降。南京的豫親王多鐸也寫信命人射進城中。都被江陰人拒絕了。 清朝方面許諾可以不剃頭,當然只是一種緩兵之計,一旦局勢改變。他們還是要強迫江陰人剃發(fā)的。江陰的百姓們顯然是都看破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寧死不降,就是要與清軍血戰(zhàn)到底。 (五)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來到了。閻應元命令城里制作月餅,分給城中百姓。 江陰人知道這是他們最后一個中秋節(jié)了,于是就盡情地歡樂。從八月十三開始,江陰人就帶著酒菜,登上城墻等高處,開懷暢飲。一邊喝酒還一邊唱歌、奏樂,一直鬧到八月十七才停歇下來。 城外的清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新的攻勢。多羅貝勒尼堪、恭順王孔有德都來到了江陰??子械伦鳛橐晃慌诒鴮<遥H自組織對江陰的炮擊。清軍調來了二十四門紅衣大炮,從八月二十日開始,集中火力,對著江陰的東北城墻進行轟擊。震耳欲聾的炮聲徹夜不停。 八月二十一日,天色晦暗,白日無光。清軍繼續(xù)不斷轟擊江陰城墻。城上的守軍見到清軍開炮,就趕緊退下去躲避,等到炮聲停歇再上來。清軍抓住了這個時機,施放空炮,城上的人不知有詐,依然下去躲避。清軍就趁著這個機會渡過護城河來到了城下。到了中午時分,清軍登上了城頭。 江陰城終于失守了。 但是江陰人依然拼死不屈地與清軍展開了巷戰(zhàn)。閻應元見清軍入城,便在城樓的門上題寫了一副對聯:八十日帶發(fā)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隨后,他就帶著上千名勇士,沖出去與清軍搏殺。 ![]() 閻應元一口氣沖殺過八條街巷,自己身中三箭。他知道已經無路可走了,就投湖自盡。但是由于湖中水淺,他又被清軍俘獲,被押去見了劉良佐。劉良佐與閻應元有私交,他見到閻應元,拍著他的肩頭大哭。閻應元說道:“哭什么?事已至此,唯有一死,趕快殺我?!?/p> 貝勒博洛也要見閻應元。閻應元見到博洛后,轉身背對著他,罵不絕口。 清軍將閻應元關在了棲霞庵內。整個夜晚閻應元只是在不停叫著:“速殺我!”到了天亮時分,終于氣絕身亡。 另一位起義領袖陳明遇首先將家中四十三人聚在一起,點火自焚。他本人則手持鋼刀沖出去與清軍搏殺,最后身負重傷,持刀靠在墻上斷氣,始終都沒有倒下。 馮厚敦身著官服,在縣學明倫堂自縊身亡,家中的女眷都投井而死。秀才許用等人則閉門闔家自焚。 八月二十二日,激烈的巷戰(zhàn)依然沒有停息。江陰的男人都拿起武器與清軍搏殺,女人則紛紛用各種方法自盡。城里的幾條河與水塘里面都填滿了自殺者的尸體,幾口水井里也塞滿了數百具尸體。 ![]() 清軍為了盡快結束戰(zhàn)斗,在江陰城內到處放火。但是江陰人依然拼死抵抗。清軍只好宣布從東門逃出者一律不殺,又宣布十三歲以下者不殺。然而,這都無濟于事,絲毫不能瓦解江陰人的意志,他們繼續(xù)血戰(zhàn)不停。 到了八月二十三日,江陰人基本都死光了,戰(zhàn)斗才終于停歇下來。到了午時,清軍下令封刀,但是城中幾乎已經沒有活人了。后來,清軍在一座寺廟的高塔上發(fā)現還有人,他們反復勸說,一再表示不會殺他們。這樣的情況下,里面才有五十三個男女走了出來。 據記載:在八十一天的激戰(zhàn)中,江陰城內死亡九萬七千人,城外死亡七萬五千人。 (六) 江陰抗清起義實際上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的一個新篇章,那就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普通民眾為了自己的尊嚴而戰(zhàn)斗,而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戰(zhàn)了。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很多,但是每次起義都是因為活不下去,走投無路,不得不鋌而走險。而江陰的百姓乃至當時整個江南地區(qū)的百姓則完全不同。 整個江南地區(qū)的百姓其實都不存在活不下去的問題。如果他們乖乖地剃了頭做一個順民,那是完全可以平靜地生活下去的。 然而,包括江陰在內的江南百姓卻紛紛選擇了起義,選擇了戰(zhàn)斗。他們的目的是什么?當然不是為了朱家的江山社稷,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自己的權利,或者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由。 ![]() 晚明時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社會漸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使得一部分人獲得獨立自主生存的地位;陸王心學的傳播為一部分人打開了新的眼界。沉寂已久的人性慢慢地被喚醒,相當一部分中國人開始具有自主自立的意識。江南地區(qū)由于經濟發(fā)達,所以得風氣之先,先進的思想開始在這里萌生,很多人盡管說不清道理,但是在心底里都開始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人,是應該擁有一些權利,是應該受到相應的尊重的。幾十年來,江南地區(qū)接連出現蘇州織工抗稅事件,“民抄董宦”事件,蘇州群眾反閹黨事件等等,都是這種社會進步的體現。 江陰和江南各地的反剃發(fā)令起義也是如此。滿清當局野蠻的剃發(fā)令是完全漠視廣大江南百姓自身權利的,本質上就是將百姓們當做豬狗看待。這是一種典型的奴隸社會的方式,就如同古代在奴隸身上燙一個烙印一般屈辱。江南百姓對此不能忍受,所以紛紛揭竿而起,而江陰的起義則成為了這種抗爭的代表作。 江南人民的起義被殘酷鎮(zhèn)壓了,中國社會出現的有限進步也被滿清王朝給逆轉了。此后,神州陸沉、萬馬齊喑,直到二百多年后的1895年,才在廣州這個地方又一次出現了為爭取自由而戰(zhàn)的武裝起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