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伊明【作品】2月15日 古董店里的故事之孤竹國 【 82】 ![]() 我是先知道了伯夷和叔齊,而后才知道了那個叫做孤竹國的地方的。 伯夷和叔齊都是孤竹國君墨胎氏的兒子,伯夷是長兄。3000年前,他們就生活在孤竹國的屬地——灤河流域的冀東和渤海沿岸的遼寧一帶。 墨胎氏臨終時,想把王位傳給聰慧過人的最小的三兒子叔齊,叔齊認(rèn)為傳小不傳大,不符合仁義禮數(shù),便悄悄出走了。知情達(dá)理的老大伯夷也不愿違背父親的遺愿,他也悄悄逃走,找叔齊去了。 后來,哥倆兒潔身自好、苦諫周武王、隱居首陽山、恥食周粟而死,以其清廉、仁義、賢能的修為,展示了那個時代知識階層一種完美的古代道德風(fēng)范。 孤竹是中國古代一個神秘的國度,人們對其興衰、疆域、陵寢、歷史、經(jīng)濟等歷來知之甚少。冀東至遼西一帶,公元前17世紀(jì)為商王朝開國元君商湯所封。唐朝司馬貞在為《史記·伯夷列傳》所作《索隱》中說:“其傳蓋《韓詩外傳》及《呂氏春秋》也。其傳云孤竹君,是殷湯三月丙寅日所封?!碧瞥瘡埵毓?jié)在《史記正義》中則說,“殷湯正月三日丙寅”。兩種說法雖異,但卻都證明,殷商伊始,便有了孤竹國。孤竹國最后滅亡的時間,距今也有兩千六百六七十年了。而這么漫長的歲月里,孤竹國的歷史卻一直是一個謎。 ![]() 這當(dāng)然是由于當(dāng)時的遺物和文字都太少,難以在研究上有所突破。但通行的說法,是說孤竹是在商代之前建立的原始部落,商代初期受到商朝封賜,而興盛于商代,衰于西周,亡于春秋。從立國到滅亡前后約900余年歷史。 孤竹國的古城在“盧龍縣南十二里”(也有資料說古城曾多次短途遷徙,都是灤河兩岸),它的領(lǐng)地應(yīng)該是以其為中心的灤河下游流域,包括現(xiàn)在的盧龍、撫寧、遷安、遷西、灤縣、樂亭等連片區(qū)域。但也有人認(rèn)為,孤竹國曾是北方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它的地域西起今遷安、灤縣、樂亭,東至今遼寧省興城縣,北達(dá)今遼寧省北票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敖漢旗南部,即整個冀東東部和遼西地區(qū)。 在商代554年中,孤竹國君就傳位11世,可以想見國家政治、經(jīng)濟、文化之穩(wěn)定。孤竹國君墨胎氏,與商王朝皇室同姓,屬于同姓“內(nèi)服”諸侯,商代末期,在位的孤竹國君曾在商政權(quán)中擔(dān)任“亞”職,輔弼王朝施政,可見孤竹國與商王朝關(guān)系密切。 ![]() 近年來,遼西、冀東地域內(nèi)多處出土商代銅器。遼寧喀左縣出土了一件商代早期的大鼎;朝陽收集了一件弦紋鼎,為商代中期的典型銅器;內(nèi)蒙哲里木盟克什克騰旗出土的弦紋佤,時代相當(dāng)殷商安陽前期;遷安出土的商晚期箕子鼎、灤縣、樂亭的青銅、陶鬲及盧龍縣抄道溝、闞各莊出土的一批小型銅器、饕餮紋鼎,乳釘紋簋等,也屬于商代晚期。上述銅器、陶器的發(fā)現(xiàn),說明這一帶商代就有繁榮社會生活和政權(quán)建立,而孤竹國則是這一地區(qū)有文字記載中的第一個諸侯國。 周滅商以后,孤竹成為周的方國。到春秋時,孤竹主要勢力范圍局限于今燕山以南盧龍一帶。公元前650年,齊桓公“北伐山戎,剃令支,斬孤竹而南歸”(《國語·齊語》)。 孤竹傳國近千年,至此滅亡。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拿到打開千年之謎的金鑰,但我覺得真的看到了打開千年之謎的曙光…… ![]() 責(zé)任編輯:向陽 |
|
|
來自: 燕山茶社 > 《網(wǎng)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