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原文:味酸,平,無毒。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生山谷。一名蜀棗。 倪師解讀: 山茱萸,這些現(xiàn)在講的通通都是經(jīng)方里面,以后在《傷寒》《金匱》都會碰到的。山茱萸很好吃,咬起來酸酸的。 山茱萸是滋陰助陽的、養(yǎng)血、澀精的藥,是個滋補的藥。這個是滋陰養(yǎng)血、助陽、澀精的藥,是滋補的藥,所以,在經(jīng)方六味地黃丸、桂附八味丸里面就有山茱萸。山茱萸滋補的藥,藥味道是酸味的,酸味的藥一定入肝。 山茱萸是用果實入藥。味酸,一般來說足寒、里寒都可以使用。添精髓、專門治療陽痿、遺精,也是適合長期服用的藥。所以,六味地黃丸的滋補的藥里面放了山茱萸,就是要滋潤補肝臟,同時補血。一般來說,酸味主收斂。 有的小朋友精神體力都很好,胃口也很好。就是遺精,小朋友遺精,用單味的山茱萸也可以,一味藥,因為他什么毛病都沒有,單味的藥就可以。沒有遺精的人吃了也不會遺精,沒關(guān)系,不要怕。那因為它滋陰養(yǎng)精,補血。所以,平常都可以吃山茱萸。 平常血弱,體痛,身體虛弱的時侯,統(tǒng)統(tǒng)可以加山茱萸,滋補的藥。所以,我們中醫(yī)是補泄兼顧,當我們治病的時侯大原則是這樣子,病人精神體力都很好的時侯,我們專門攻,開治病的藥給他。病人體力差的時侯,我們要補泄兼顧,補身體藥跟攻病的藥同時兼顧。病人已經(jīng)純虛了,奄奄一息的時侯,攻病的藥全部拿掉,全部開滋補的藥。十味地黃,那個十味加起來就是十全大補湯,在病人沒有力的時侯都可以使用。 【別錄】說山茱萸久服明目、強力。 【甄權(quán)】說:治腦骨痛、耳鳴,腎虛的人耳鳴,這個效果很好,病人常常說耳朵鳴,山茱萸三錢,五錢沒問題。體格很大一般常用五錢,因為治病是個良心,不能說都是三錢,雖然價錢收的一樣,但還是給他多一點,因為病人那么胖那么大,劑量不一樣。 山茱萸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老人小便失禁,尿不禁,老人的攝護腺肥大,都可以用山茱萸。山茱萸能夠發(fā)汗、能夠止月水,月經(jīng)不定時,有時侯快、有時侯早提前,有時侯延后,都可以補身體。 女人背酸,生完小孩子后背酸,冷,通通可以使用山茱萸。山茱萸助水臟,就是腎臟,非常好用。最主要是補肝,我們用補肝的藥不多,山茱萸就是一味補肝的藥,既能夠滋補、又養(yǎng)血,味道又是酸的插山茱萸,所以,遍插茱萸少一人,肯定是插山茱萸。 命門火燥,強陽不萎者,這種強陽不萎者是虛證。就是他陰莖挺得下不來,這就是強陽不萎,本來山茱萸就是滋補的藥,你還在用,反而不好。 【唐容川】說山茱萸味道酸而質(zhì)潤,專入肝臟,滋陰養(yǎng)血,所以我們開補肝的藥,一定會開山茱萸在里面。山茱萸也很好吃,不像一般的藥難吃,非常好吃,生吃都可以。 【產(chǎn)地】產(chǎn)我國山東河南等地,與吳茱萸甚不相類,樹實入藥。 【性味】味酸,{或辛酸},性平,或作性溫,無毒。 【主治】山茱萸為滋陰助陽,養(yǎng)血澀精要藥。主逐寒濕痹,安五臟,通九竅,暖腰膝,添精髓,治陽痿遺精,血弱體痛。 【別錄】腸胃風(fēng)邪,寒熱疝瘕,頭風(fēng),鼻塞,目黃耳聾,面皰下氣,出汗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強力。 【甄權(quán)】治腦骨痛,療耳鳴,補腎氣,興陽道,堅陰莖,添精髓,止老人尿不節(jié),治面上瘡,能發(fā)汗,止月水不定。 【大明】暖腰膝,助水臟,除一切風(fēng),逐一切氣,破癥結(jié)。 【元素】溫肝。 【用量】普通一錢至二至三錢。 【禁忌】命門火燥,強陽不痿者,膀胱熱結(jié),不宜用,即用,當與黃柏同功。 【容川】山茱萸酸而質(zhì)潤,故專入肝,滋養(yǎng)陰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