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問題:怎么去閱讀一本書,加深理解和思考。有什么方法呢? 每次看書感覺自己記不住,思考得也比較少或者根本看不進去。
可能很多人都會建議你:做筆記。 讀完書記不住,無法加深理解和思考,根本原因是缺乏深度思維能力。實際上大多數人,讀書并不做筆記,可能有時候會在自己覺得重要的句子上劃劃線,偶爾做個摘錄啥的,有時候就算做了筆記,可能讀完之后,筆記也會束之高閣。除非你讀書完全只是為了消遣,打發(fā)時間,那就跟題主的本意不符,所以這里咱們對消遣性閱讀不做分析。讀完一本書,怎么才能做到深入理解書中內容?或者說引發(fā)我們的思考,讓我們有所收獲。解決之道:5why閱讀法,或者也可以叫提問讀書法。5why分析法源自日本豐田,最早是由日本的豐田佐吉提出來的,后來豐田汽車將此法應用于公司的生產系統(tǒng)。這是一種對問題追根溯源,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辦法的一種方法論。就是對一個問題連問5個“為什么”,以此追究其根本原因。把這種方法應用到讀書當中,簡單點說就是在讀書的時候,凡是遇到問題都要究其本源,把問題搞清楚。其實我之前有回答里分析過這種讀書方法,在下面這篇文章里我以《小王子》的一篇書評為例分析過:不管你讀什么書,不論這是你讀的第幾遍,只要是有疑問的地方,都多問幾個為什么。 舉個例子,我前兩天寫了安徒生童話里《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的一篇回答(書評),以這篇為例來反推下,運用5why閱讀法的話,怎么追本溯源找到問題所在。《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這篇童話當中,老頭子通過一連串交換,馬→?!颉Z→雞→爛蘋果,也就是最終用一匹馬換來了一袋爛蘋果。老頭子回家后不僅沒有被老太婆修理,反而得到了擁抱和親吻,老太太還總是夸老伴:老頭子做事總不會錯。老兩口腦子都不好使?從故事敘述來看并沒有,那為什么還這么“窮開心”?老太太是不是完全沒有原則,一味順著老頭?這個童話是不是也跟很多“格林童話”一樣“毀三觀”?一直以來,很多人都以為“童話里都是騙人的”,但是,要知道,整個人類的文學史上,不論哪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其實都有一定的現(xiàn)實根基在的,即使是魔幻小說、科幻小說,都概莫能外。只不過童話會將人物原型標簽化,非黑即白,不是好就是壞,人性的復雜往往被抹去了,把人物塑性格造得比較單一。而我們把這些人物放到現(xiàn)實生活里,是找得到原型的。我為什么在這篇回答里很肯定地認為老頭子也是個情商很高的人,因為結合現(xiàn)實生活你完全能發(fā)現(xiàn),在親密關系里,雙方都能為對方提供情緒價值,關系必然能長久。如果一方只是輸出,而另一方只是索取,或許能勉強相守一生,但很難說得上幸福。尤其是故事里的老兩口其實還很窮,中國有句老話“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偏偏這對老夫妻卻能苦中作樂。那是因為他們在一起大半輩子了,經過了相互磨合之后,已經完全領悟了夫妻相處之道,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能樂觀積極去面對,能看到對方身上的優(yōu)點,能看到事物好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