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玉一向有給人起名、改名的癖好——這也是文人的普遍嗜好,張愛玲的母親通詩文,據(jù)說她給自己起了一百多個名字。 
 寶玉喜歡賈母給他的丫鬟,知道她姓花,就用“花氣襲人”舊詩,給她改名襲人; 寶玉和襲人鬧了小別扭賭氣,知道丫鬟蕓香是襲人起的名字,就改為四兒; 寶玉還有兩個丫鬟名叫媚人、可人,這樣“刁鉆”的名字,多半也是他起的,跟著襲人一路下來; 和黛玉初見,他就替黛玉起了字顰顰; …… 
 也不光寶玉,黛玉不是也把賈母送她的丫鬟鸚哥,改名為紫鵑了嗎——作品沒寫黛玉改名,但是丫鬟們的名字多是成雙配對,鸚哥、鴛鴦,雪雁、紫鵑,顯然是黛玉的品味,而且暗示黛玉的薄命。 也不光寶黛,連寶釵也好此道。金鶯改為鶯兒只是順口,但給新買的丫鬟起名香菱,可是作品中明白寫過的。 列舉了這些之后,再看寶玉給芳官改名,是不是很順理成章了: 
 
 在芳官改名的這段時間里,湘云也將葵官改為“大英”,寶琴也就荳官改為荳童??傩枕f,全稱韋大英,用諧音暗示“惟大英雄能本色”;荳童則是根據(jù)琴童、書童這些常見的小廝名而起。這三個都是改為男名。 
 寶玉本來就是“無事忙”,才華有限,卻處處追求新穎。好容易身邊來了一個唱戲的女孩子,裝男扮女習以為常,可不得好好給她改幾個名字,來滿足一下寶玉的創(chuàng)作欲望? 至于湘云和寶琴,生活在幾乎 還不到“思凡”的地步,僅僅是好奇和向往。給丫鬟起男名、當成小廝看待,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滿足她們的好奇心。 
 這并沒有太出格,但也是小小的違規(guī)了。所以只有爽直的、不太考慮后果的湘云,和年幼的寶琴敢這么做。至于李紈、探春,只肯給寶琴的丫鬟改名,可不會拿自己的丫鬟嘗試。 | 
|  |